巧用多媒体培养聋生审美情趣的尝试
发布日期:2019-02-08   作者:特教研究所   

马新明

 

美育可以培养人的美好情感,净化人的心灵,使受教育者达到增知育德、怡情审美的效果。入选聋校语文教材的文章,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但对于聋生来说,虽然他们在生活中认识了不少事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可是因为语文水平特别是阅读水平不高,从而影响了对文章“美”的感受。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入特教领域,带来了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在聋校语文教学中以计算机媒体辅助教学,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聋生生活和语言脱节的现象,不但有利于聋生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形成语言文字能力,而且可以培养聋生的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对聋生进行审美教育?下面结合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视觉优势,领略整体美

美学研究表明,整个审美感受的基础是审美感觉。在审美阅读中,作为审美对象的课文要引起聋生的审美感受,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消除认知障碍。聋生虽然有听力障碍,却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有些聋生还保留一定的残余听力,配带助听器后能部分地感知声音。因此,在教学时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形象,让聋生通过视觉器官获得情感上的愉悦,就能形成相应的审美心理,感知课文的整体美。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但对于没有见过森林的聋生来说,很难想象出“林海”一年四季是怎么美丽、怎样诱人的,若凭老师传统的教法,聋生对课文只能是一知半解,更谈不上培养审美情趣。我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地展示小兴安岭的动人景色,使聋生尽情地欣赏几百里林海诱人的美景。这样,小兴安岭整体美自然就进入聋生的脑海,孕育了他们的爱美情趣。紧接着,又引导聋生从整体到部分,依次观看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画面,结合课文,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珍贵的森林物产以及美丽的林间花园。最后启发聋生从部分再回到整体,让聋生通过图文结合感受到小兴安岭既是花园,又是宝库的整体美。这样,通过观察、阅读、思维三结合,聋生不仅受到美的情感感染,而且从中领略了“开门见山,揭示林海;中间详细,四季境美;结尾点题,总结全文”的整体语言结构美,取得了学文、悟道、审美的效果。

二、巧用多媒体,品味语言美

    聋校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词义褒贬分明,有的还富有诗情画意。但对于从小失聪失语的聋生来说,在语文学习上存在不小的困难。因此,要根据课文的需要,适时运用多媒体手段,把聋生带入到特定的语言环境和情境中,准确地理解文意,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比如《翠鸟》第二部分主要是介绍翠鸟活动的特点,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翠鸟怎样“贴着水面疾飞”?聋生难以领会,特别是“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这些在刹那间进行的几个连续动作和“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的含义,聋生不容易弄懂。对于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通过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一边播放翠鸟叼鱼的情景,一边有感情地讲解和朗读课文。聋生眼睛盯着蹬开苇杆叼起小鱼而展翅疾飞的翠鸟,如同置身于美妙的情境中。翠鸟叼鱼、疾飞的景象印记到了他们的脑海里。而后我再让聋生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由于采取了多媒体手段,聋生在接受这一信息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正确理解,提高了聋生的语言能力,体会到了文中语言文字的美。

三、展现优美景物,鉴赏自然美

     聋校语文教材有许多介绍我国风景名胜的课文,如《故宫》、《桂林山水》、《美丽的西沙群岛》、《游金华的双龙洞》等,这些课文有的展现了我国山川的壮丽美、有的描写了花草树木的生机美、有的歌颂名胜古迹的神奇美,等等。但许多景观却远离聋生生活。采取多媒体手段,可以再现课文中的优美景象,让聋生身临其境,受到美的熏陶。

    如教《桂林山水》一文时,单凭说教式教学,聋生很难领会到桂林山水奇、险、清、静的特点。由于聋生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水面如镜的西湖”、“险要的华山”、“巍峨的泰山”知之甚少,他们无法理解课文中一组组的比喻句。采用多媒体手段,介绍上述自然景观的特点,聋生就能容易理解,为把握桂林山水的特点打好基础。然后,在学习课文时,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现桂林山水的优美风光,结合课文内容,聋生就能正确地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并从优美秀丽的湖光山色中领略祖国山川的秀美。《桂林山水》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聋生理解的难点,采取多媒体手段展现此句的句意,就能使这一难点迎刃而解,并能让聋生体会文章的结尾之妙。

四、播放人物事迹,感悟人格美

     聋校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反映我国古今优秀人物的文章如《难忘的日子》、《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十里长街送总理》等。这些课文充满了警策后人、感召来者的“真善美”的精神力量,是弘扬中华民族美德、孕育聋生心灵美的源泉。但对这些人物聋生知之不多,大多是他们所不熟悉的。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手段可以跨越时空,使课文中的榜样人物再现在聋生面前,从而受到他们的崇高理想、高贵品质和高尚情操的鼓舞与激励,有助于聋生树立为祖国富强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五、引导聋生结合社会生活,寻找和发现美

    大自然之中处处蕴涵着美,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只要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聋生发现美和创造美。如我在教学《秋天》一课时,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习课文后,我又打出一组关于秋天景物的画面,引导聋生观察画面,并让聋生结合自己平时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说话、写话。由于有了多媒体画面做引导,又结合了自己的生活,聋生说话的积极性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有的聋生说“秋天到了,菊花开了”;有的说“秋天,地里的玉米熟了”;有的说“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熟了”等等。通过观察多媒体画面和结合生活,同学们发现了秋天的美。我就又给聋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让他们放学回家后寻找秋天的景象,把觉得美的地方用文字写下来,挑自己最喜欢的景物画一幅有关秋天的简笔画。通过这样的“说”、“写”、“画”,聋生加深了对美的感受。又如在学了《锄禾》之后,让聋生结合日常生活习惯,谈体会,认识珍惜粮食的重要意义,体验珍惜劳动成果的品德美。

(作者单位:河南平顶山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