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英
近几年来,我校高度重视校本教材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从较严重的智力落后儿童的发展特点和生活现实出发,根据“为了生活、通过生活、学习生活、适应生活”的理念,研究适合于这类教育对象学习的内容、途径和方法。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的课堂发生了新的变化,使得学校的整个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于较严重智力落后儿童来说,如果学习的内容不是从生活实际出发,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即便花费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教,学生也不一定理解,不能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在选择数学教学内容时要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能够体现学有所用的价值。新的《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也明确要求: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与生活相关的简单的数概念、数的运算、时空的认识,以及数的运用等。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以便使学生感悟。为此,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数学内容。这些具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及一些“生活问题”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一、以生活的实际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弱智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他们。如我在教《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根据学生经常会去超市购物的这一生活实际,用多媒体出示到超市购物的画面,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问:“我们到超市去买东西需要用什么?”这时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人民币”。这时我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并说:“我们买东西就要用到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到了虚拟的现实生活中去了。通过这类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无形当中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教学手段生活化,学生易懂易学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使之从属于、服务于学生学习的需要。例如,在教“5的乘法口诀”时,我启发学生借助自己灵巧的小手(每只手有5个手指头)来帮助自己编口诀,不够的小组同学进行合作。这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整理概括出了5的乘法口诀,亲身体验了5的乘法口诀来源,学生易于接受,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三、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乐学情景
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弱智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弱智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这样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1、在“我要买……”的数学活动中,我创设了去“肯德基就餐”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去“肯德基”买食物,实践地了解购物规则,并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以及使用;同时,通过购物中语言交流的情境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往能力。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在放松、活泼、兴趣盎然的氛围中学习到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与技能。
例2、在“我会买……”的教学活动中,我还用语言描述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今天是老师的生日,老师想请些客人一起庆祝生日,想让学生帮助老师买一些招待客人用的东西。学生顿时精神振奋,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也进一步巩固了对价格的认识,为下一步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例3、在教完“用20元买两样东西”的教学内容后,我和学生进行了一节实践活动课。当时我是这样来创设情景的: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欣赏春天的景色,大家想不想去游览一下,去找一找春天?春游时得带食物,下面是一些零食的单价:面包5元一份;饮料3元一份;梨子1元一个;话梅6元一份;饼干4元一份;瓜子3元一包……让同学们用20元去挑选购买。这样的情景创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做一个有心人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这样既达到传授数学知识的目的,又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之效果。
四、用生活化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学习数学是为了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生活化的内容、数学化的探索中得到的知识,只有在解释和应用于生活时,才能焕发出数学的生机和活力。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思考题:妈妈去外地出差了,小方在家一天天的数日子,等着她快点回来,两个月后,妈妈回来了,猜猜小明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
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以及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充分证明,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
五、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走进“大课堂”
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容易遗忘,往往今天学的内容,第二天就忘记了。所以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我常常带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变“小课堂”为“大课堂”。在学生亲临现场体验后,再变“大课堂”为“小课堂”。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到超市去了解商品的价格,再把自己调查了解到的信息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学生兴致勃勃,既学到了知识又长了见识。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把握教育发展的脉搏,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情趣,使弱智学生把生活中的信息与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所要掌握的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出发,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根据其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问题情景、例题、练习题,让其中充满着学生乐于接触的、有价值的数学题材,让学生在通过实践操作和对实际生活的体验,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会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常见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作者单位:长宁区辅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