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芬
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有专业型的教师,一所优质的教育学校主要表现在教师群体的优化。在现行教育改革背景下,普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新课改的首要任务,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的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理应与普通教育同步,当今的特殊教育不纯粹地指聋教育、盲教育、智障教育等,而应该从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少年的角度去理解,这样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含义更为广泛,要求也更高,专业也更为突出。我认为校长在打造专业教师团队中的的首要任务是创建教师自主发展的组织文化,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真实的课堂情景为依托,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提高教学效益为根本,把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融为一体,打造一支特殊教育专业教师队伍,让特殊学校教师生成教育智慧。
一、构建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文化
教师团队需要一种组织文化来涵养。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优良团队的熏陶,学校的组织文化,团队精神与教师个体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新的教育改革中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将对组织文化产生良性牵引与多重的积累。因为,教学过程中一切问题都源于学生,解决学生教学的问题最终又依赖于教师。而教师的成长是内塑与外控相互作用下的实现,开展继续教育以及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它是外控的,其实教师成长的关键是来自内心的追求,来自职业精神的驱使,这种内塑自主才是关键。归根到底,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堂,脱离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师的成长便无从说起。因此我认为,教师的专业化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完成的,学校要成为教师良好发展的职场,构建以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一体化网络,让校本培训为教师教学服务,让教师的教学检验校本培训的效果,形成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文化,促进教师的行为转变,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打造专业教师团队的有效途径
我认为所谓的以校为本就是要立足学校,集中精力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正是以学校为本的培训,以学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才是落实到点的有效的工作。教师教学中的问题是学校本身的问题,目前培智学校的教学服务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面对的是智商在中、重度以下,患有各种问题的有各种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学生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我们在师范院校也没有学到过,专家们可能也无法想到,我们只有依靠校内教师自身的努力来解决,这就是校本研训的意义。
透视教师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一名教师从师范毕业走上讲台的时候,对其个人来说已经完成了知识准备,获得了职业的资格。在新世纪,名校毕业和学历合格并不能代表优质教育,教师必须真正理解“教育”与“教学”的意义,分清“教书”与“教学”的本质,依靠自己的道德情感,人文素养和教育智慧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技能,在自己的职场生涯中自主发展,培养为“人师”的德性,实现“转识成智”的跨越,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这就是我认为的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打造专业型教师团队我们的做法为:
一是师德为首要。办学20年来,学校始终营造以爱为主线的校园文化,创建优良的群体师德,以岗位建设为载体,创建共同的利益体为根本,做到紧张的工作与愉快的休闲相结合,使得学校的群体师德逐年提升。
二是科研为龙头。达敏学校一直以来以课题研究为学校发展的动力。在近十年时间内,学校有省教科院和省教研室规划立项课题7项,其中一项为省教研室重点课题,市级规划课题立项5项,有两项跨国合作课题,一项“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等。这些科研成果均得到了不同范围的推广。学校被评为浙江省科研兴校百强学校,连续十年被评为宁波市科研先进单位。
三是培训为基础。继续教育、在职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我们在参与同类教育教学的培训外,还参加普通教育的通识培训,而更重视的是校本培训,通过个案研讨,案例分析,校本课程解读,教学反思等内容的校本培训与学习,使得广大教师不断增加了教学案例。同时学校对教师的培养主要是帮助教师制定生涯规划,不断生成教育的智慧。我们在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中,结论出一般教师的生涯轨迹:
教师的生涯隐含着这样一个道理,即教育智慧在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是相伴相成的。教育改革为教师的成长发展创造了更多更好的机遇。因此,我们将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生成教育的智慧,作为学校发展目标首要任务。
四是课堂教学为依托。一般地,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课堂教学,而对于培智学校而言,培智学校的课堂教学又区别于常规的学校教学,应赋予生活化新内涵。经过实践验证,我们提出在关注培智教学生活化的基础上,让培智教育溶于社会的大环境,实施生态化的校本发展性课程,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课堂教学社区化,构建特殊教育的支持系统,让“课程”呈现“生态”,让“课堂”走向“社会”,是培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智慧课堂的思路、策略、方法、流程:
(1)思路:以创新为主题,课堂为主轴,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构建智慧课堂的动力系统。
(2)策略:以激发兴趣,扬长避短,分层纠偏,多层训练,多元评价,营造一个开放式教学“场所”,使学生有学习生活知识的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
(3)方法:重视教学的创意设计,加强集体备课,提倡“点式教案”,提高知识传授的效能,以目标驱动、主题学习、问题解决、综合实践、单元训练、个别化教学等方法,做到教学的设计与教学结果的实效性。
(4)一般流程:智慧型课堂的一般流程。
近五年的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流程。
五是导师引领。为了让我们的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成熟我们的课堂教学,成长一批有才能的教师,我们实行导师制。学校规定,市级以上的骨干教师拜特级教师为师傅,学校骨干教师拜市级名师、市级骨干教师为师傅,新分配的教师拜学校骨干教师为师傅的拜师带徒机制。每一位师徒都有导师方案,实施过程由学校监督,实施成果由市、区、学校考核,考核合格的师傅按照有关规定奖励,特级教师每一年为三万,市级名师每一年为2万,市级骨干每一年为8千万,经费全部由上级全额拨款,这样实绩与考核奖励相结合,要求明确严格、过程严谨到位、成果明显实在,既鼓励了师傅更是促进了全体教师的不断追求与成功。
三、一项研究培植了一种文化
教育改需要一定的文化氛围。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需要有良好的组织氛围。我们经过近十年的实践与努力,改进了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增强了组织的优势和办学的实力,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形成。
1.增强了教师群体的组织优势
这些年来,学校组织与开展了无数次教学活动与教师论坛,全体教师置身于活动之中学习研讨、反思提升,有100余人次专家和教师一起互动,达到了研训一体的效果。这样培训带来了一个群体效应,教研活动发挥了非常有效的作用,真正成为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组织。
2.营造了教师自主发展的氛围
“实践出真知”。教师们对教学知识只有在课堂实践中才能转化为教育智慧。
研训一体化为教师转识成智创设了平台。教师在立足于自己的课堂,针对一堂课甚至某一教学环节的体验进行叙述、剖析、反思、总结的过程中,最终实现了知识与智慧的相互促进。当这种研究的经历、经验成为教师主要的职业内容时,当教、学、研三者成为教师的主要生存方式时,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位教师进入了自主发展的轨道。我校教师群体的显著特点就是自主发展愿望强烈,职业心理中的专业追求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全校24名专任教师中有特级教师1人,市级名师1人,市级学科骨干2人,拥有高级职称教师3人,获省级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教师5人,市教坛新秀一等奖1人,区教坛新秀一等奖2人等,这些教师在省、市处于引领地位。
3.形成了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模式
我们在研训一体化中初步形成了立足课堂自主发展的模型:
(1)教学设计。我们把教师的备课过程看作是一次类似于建筑师画出图纸那样的设计活动,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体现了教师的职业情思与教学智谋。因此备课中摆脱应付检查与教参资料的羁绊,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的学情来构想课堂情景,安排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形式多样,各有特色。一个班级两位教师要将自己的课堂设计思路与教学方案一同交流讨论,互相研讨反思。
(2)课堂开放。我们规定每一星期两个半天组织学生开展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走出学校课堂,教学地点根据学生与教学内容需要而确定在社区或者家庭,每一个学期一次向家长、社会、同行开设一堂开方式教学课,作为专业成长的必修课。
(3)专家引领。一般的大型活动,我们都会邀请省内外特殊教育、大专院校、教育局业务处室的专家、领导前来指导。因为我们知道,无论是专家还是一线教师都有必要坐到课堂里来研究,完成理念与行动的统一。事实证明,这种效果是很明显的,教研员、教授、专家等精彩的点评指导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同行评议。我们的教研活动教师自己要说教学设计意图,同一个教研组的老师们要对该教师的教学意图发表见解,前来参加活动的兄弟学校教师不仅听课,还要参与评议。这种同行评议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握,而且有助于在交流中获得感悟。
(5)小组研讨。这里的小组是指校内的教研组,每次大型的活动虽然只有一位老师上课,但组内教师都是活动的主体,都要参与反思研讨。我们还特别要求对课堂教学的评议不讲客套话,提出问题,找出不足的地方,以促进大家思考,逐步形成一个“学习化的组织”。
(6)自主反思。施教者在专家、同行、同事的评议之后要对自己的课从头至尾进行反思并写成反思材料。它的形式有教学设计、课例案例、说课稿、教学实录、论坛讲演等,并存入业务档案。可以这么说,一次活动兴师动众,收获最大的是上课的老师。
(7)论坛交流。我们每学期都确定一个研究主题,以论坛形式,有时候教学沙龙,要求教师在小组分享后,在全校教师大会交流。这对上课教师来说又是一次“任务驱动”型的的反思,对
(8)专题总结。学校对每项教研活动都要进行专题性的部署,整个过程中教务处、教科室、总务处等机构各司其职,教导处要写出活动总结向全体教师汇报,校长要作专题讲座与点评以扩大活动效果。
(9)专业成长。课堂教学是教师真正的专业。这种本领不单单是师范教学所能赋予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而是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渐进提高的。在新课程改革当中,教师的教育思想、课程理念、课堂行为都不可能凭空转变,他们只有在课堂实践中才能实现这种脱胎换骨,重建专业素养,获得专业发展。
4.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
课程改革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研训一体化的研究使办学的特色更加鲜明,主要表现在:
(1)理念的先进性
进入新一轮教育改革以来,我们确立了为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家庭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为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分享高质量的生活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建设平安校园,构筑开放课堂,打造快乐人生,彰显爱心教师现代化学校发展规划,经过这些年的努力,这个方案已经变为现实,赢得了家长的满意,政府的肯定,市民的赞誉。
(2)质量的全面性
很多人对特殊教育学校教育质量存有偏见,认为特殊学校是没有教育质量的,只要管管牢这些学生就好了。这些偏见有时候也影响了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我们学校一直要求每一位教师明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自食其力。开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学研究,实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在社区的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潜能得到了挖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涌现了一批体育健儿,培养了一批文艺骨干,练就了一批手工制作人才,两届职业技能培训班毕业学生100%就业,创造了我们学校的历史。
(3)管理的实效性
多年来形成的办学传统使我校拥有了独特的管理氛围,各教研组教师,各部门工作人员都清醒地认识到“有作为才有地位”的道理,都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工作,都能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工作成效的最优化。研训一体化营造了优质高效的组织文化,更提高了这种工作的实效。
(4)影响的广泛性
我们学校的优质教育品牌已在老百姓心中留下深刻影响,这主要是对学校的文化,对校风、教风的肯定,是对我们爱心的教师,开放的教学,快乐的学生,精致的环境、和谐的氛围以及高质量教育的向往,是对我们办学精神的赞许。校本研训、开放式课堂已经在本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省内外上百所兄弟学校慕名而来,他们也深感这样的研讨活动是务实的,教师的收获比那种集中培训要大得多。从去年开始我们学校又承担了宁波市同类学校教师课堂教学培训任务。
教研培训一体化促使了整个组织氛围发生了变化,营造了一种教、学、研相互促进的学校文化,造就了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优势,带动了学校的发展。
四、洞穴中期盼星斗
尽管特殊教育要与普通教育同步发展已经以法律的形式表述出来,而明智的人都不会否认,它仍如同悬挂在天空的星斗那样离我们的实际比较遥远。在打造专业型教师队伍过程中,让我们更迫切地看到,学校教育的实践需要有专家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动因和机制,为此我认为以下问题应引起进一步的重视:
1.培育特殊教育实践所需要的引领人物
教育实践需要有星斗般的人物,教育研究需要有专家的引领。我们的研究与培训得到了有关专家的指正与支持,但我还是觉得,在我国特殊教育领域能进入实践研究,起引领作用的教育实践专家还是有许多不足,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上加以充实提高,。这是打造专业型教师队伍的核心问题之一。
2.寻求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因
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因在哪里?这个问题我在学校管理中思考过无数次了。眼下特殊学校教师中,能够进入自主发展的教师并不多,大部分处于被动外驱的状态当中,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教研活动等等许多时候要靠行政手段来保证。因而寻求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因将是打造专业型教师队伍的关键问题。
回溯近十年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当初对教育改革的期待、欣喜、忧虑已为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研究所代替,同时深深为当初的选择而庆幸,我们走出了一条校本研训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虽然我们拿出来的成果并不那么耀眼,但是这种行动研究的价值主要体现于过程之中,表现在组织的优化和文化的积累之中,融合在教师自主发展的生涯之中。当然,教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已经走上了教育智慧的生成之路,我们将乐此不疲!
(作者单位:宁波市达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