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数学教学社会化的实践 ——以“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为例
发布日期:2019-02-09   作者:特教研究所   

 

 

一、数学教学社会化的背景

20072月,教育部颁布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在“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中明确指出:“课程方案立足于智力残疾学生的发展需求,根据课程设置的原则,注重以生活为核心的思路,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培智学校课程体系。”“生活数学——以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计算技能、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在《上海市辅读学校实用数学课程指导纲要》中也提到,辅读学校的实用数学课程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线索,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注重其实用性和功能性,目的是让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满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需要。近年来的数学教学虽然重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在课堂上,中重度智障学生(以下简称“智障学生”)尽管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但当他们在社会大环境中,却不能把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迁移,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化发展。数学教学社会化是为“智障学生”学会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生存于社会,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提供必备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他们社会化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数学教学社会化实践的目标与内容

(一)教学目标

 我从“智障学生”的智力程度出发,把握住钱币认识和应用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制订具体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整角、整元、整百人民币,学会角、元的兑换。

2.初步具有在社会生活中应用元、角人民币购物的基本能力。

3.在社会化实践操作中提高学习数学兴趣,体察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

我以辅读学校教材《实用数学》课本中的“钱币的认识和使用”为实例,从“智障学生”认识和应用人民币的实际出发,他们在就学期间的生活中独立使用人民币购物、支付费用一般不会超过100元,基本上以“角”为最小币值,硬币有一角、五角、一元,纸币有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据此,我把认识和应用人民币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为实践的教学内容。

 

三、数学教学社会化的实践

我根据《课程方案》提出的“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创设生活化情境” 的理念,突出让智障学生在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中学习,获取直接知识经验,采用了紧紧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的教学方式。

(一)运用实物教学方式

我指导智障学生从认识真的人民币入手,让每个“智障学生”在直接接触人民币的过程中正确地认识、辨别生活中使用的“角”“元”人民币,并让他们动手操作几元、几角、几元几角的练习,角、元的兑换练习,在师生互动中获得认人民币、数人民币和角、元兑换的知识和技能。

(二)模拟场境教学方式

 人民币的应用离不开场境,所以,模拟货币交易场景进行教学就显得特别有效。一种是在教室里模拟简单场境进行教学活动,如买文具、买水果等,另一种是在学校的模拟情境室中进行教学活动。如在模拟“超市”室中,我先担任收银员(也可请学生担任收银员),让智障学生进入场境中认识商品、标价、选择商品、自算货款,再到收银台付款,我在收款时检测他们的付款能力和计算找回钱的能力,使他们从人民币的认知练习进入模拟生活场景实践性操作练习,向社会生活中实际应用过渡。

(三)运用社会资源实践操作方式

社会资源中货币交易的场所很多,必须根据智障学生的知识技能程度,由易到难、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在同一个场所也可以进行几次不同要求的实践。例如,我初次带领“智障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超市去购物,让他们尝试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应用人民币购物的能力。超市里的商品多种多样,规模很大,初次实践操作,为了防止智障学生不知所措或漫无边际地选购商品,我事先与学生约定去超市买饮料。操作时,我先与学生一起走到饮料货架前,然后让学生独立选择商品,看清标价,教师一般不作提示,只是关注他们的操作情况,提示他们有困难时可以与伙伴商量,尽量让他们在独立实践中获得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到超市购物不是去一次就算了,我根据不同的购物要求循环训练。此外,我还根据智障学生的年龄、知识程度,组织他们乘公交车买票,乘地铁买票,去快餐店、饮食店用餐付款等,有计划地培养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使用人民币能力。

(四)社会活动付款交流方式

例如,我和班主任带领智障学生从学校出发,到南京路步行街活动。去时乘公共汽车,车费每人2元;回时先乘地铁,车费每人3元,再乘公共汽车,车费每人2元。

回校后,我在数学课上组织他们先谈谈每人一共用去了多少车费,再说说是怎么计算的。同学们交流得很热烈,有的说用去了7元,去,2元,回,3元+2元,一共7 ;有的说6元,去,2元,回,3元+1元,一共6元。车费怎么不一样呢?经过交流,同学们明白了,都对。说7元的学生是用现金买车票的,说6元的学生是用交通卡的,连续换乘车辆可以优惠1元。

这种直接交流社会生活中付费的方式我经常使用,智障学生都很有兴趣,它不仅可以巩固、提高他们使用、计算人民币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自信心。

(五)学校与家庭联动方式

智障学生家庭是数学教学社会化的重要阵地,因为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机会更多,而且在家庭生活中使用人民币购物更贴近生活实际,还是智障学生学习家政的重要方面。因此,学校和家庭的联动是数学教学社会化、生活化非常关键的措施,这对智障学生社会化成长非常关键。我在组织、训练学生学习使用人民币的过程中,及时与家长沟通;在完成一个学习阶段后,就为智障学生布置家庭实践作业,要求他们为家里完成一些购物任务,请家长反馈操作实况,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和家庭的联动,不仅可以提高智障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社会的信心。

以上五种方式是一个有机的组合,相互连接,相互促进,运用时根据教学内容、要求,以及知识技能形成、发展阶段合理安排,目标是每一种方式都要有效地凸现社会生活化,形成中重度智障学生认知人民币、在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实际能力。

 

四、数学社会化教学中的个别化教学

《课程方案》提出“提供适合学生需求的个别化教育”的理念,我基于智障学生的个体差异越来越大的实情,在数学教学社会化实践中作了进一步的强化,实践证实,个别化教学是实施数学教学社会化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和举措。

个别化教学包括集体教学中的个别关照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对不同智障程度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与内容相适应的合理、有效过程,才能使他们学有所得,发挥潜能,同享获得成功的喜悦。

下面我以一对一的个别辅导为例:有一名中、重度智障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差,对10以内的数有时还需提醒才能勉强认读,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在人民币运用能力方面,只认识1元和5元,不会使用人民币购物。根据他的情况,我决定训练目标从10以内人民币的知识技能入手,先帮助他学会购买10元以内整元的物品。

实施个训主要过程:

1.突破人民币兑换技能

我先教他510元人民币与1元人民币的兑换,在他会用1元人民币与5元人民币兑换的基础上,再进行10元人民币兑换的训练。由于他的数学基础很差,不会10以内的加减法,在学习6元的换算时,我从直观操作入手,先让他拿出61元硬币,表示6元,然后从61元硬币中数出51元硬币,兑换15元纸币,剩下的11元硬币和15元纸币也表示6元。他在我耐心指导,自己动手循环操作下,掌握了61元硬币和11元硬币15元纸币等值的人民币换算知识和技能,也表现出有了学习信心。这为现场购物训练奠定了基础。

2.现场购物操作训练

我先带他到学校附近超市的食品货架前,看商品,认读标价,观察顾客和收银员之间的付款和找零。然后回到学校的模拟超市进行具体操作练习,他在循环操作中终于学会了10元以内整元的购物。最后再和他一起到超市实践操作,我鼓励他独立完成整个购物过程,他有信心地答应了,结果成功了,证实他真的学会了10元及其以内整元的购物。

在个训过程中,他看到了自己也能学会数学,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开始从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化为较为主动的学习,提升了在生活中使用人民币购物的自信心。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五、效果及启示

(一)《课程方案》提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计算技能、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要求,其中“应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是评估学生数学成绩的核心。由于我采用了生活原形的多元教学方式,突出社会生活实践性、社会生活功能性,并与个别化教学方式相结合,所以各类智障学生应用人民币购物的实际能力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提高,中度智障学生能较熟练地认读、兑换和使用人民币,重度智障学生能认读、兑换、使用人民币,学生也知道买物要付钱,有的也能购买1元、2元的物品。

评估结果我采用等级制加评语的方式。评语主要是评述学生在学习、操作活动中识币、兑币、购物付款能力,以及闪光点等,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直接感受到学习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感受到只要努力,都可以学会,激励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数学教学社会化的教学内容来自智障学生社会生活实际,有亲切感,他们有学习兴趣;教学方式注重社会化,使学生融于社会生活之中,直接获得知识经验,在实际操作中亲身体验,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懂,用得上,提高了融入社会生活的能力和自信心,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

(三)数学教学社会化的实践提高了教师改革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对《课程方案》提出的“以生活适应为核心”、“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获取直接经验”理念的认识,深刻体会到对中重度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必须遵循“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理念,让他们直接认知生活中的数学,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加大社会化的实践和研究,采用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提高数学教学实用性、功能性效应。在学校课堂,关注智障学生参与社会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在社会课堂,有效利用社会大课堂的资源,让学生在直接体验中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加大应用数学知识的训练密度,强化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架起走向社会的桥梁。

(作者单位:上海市卢湾区辅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