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重建 和谐共生
发布日期:2019-02-09   作者:特教研究所   

吴晓华

《上海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出:通过三年,建设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特教事业,优化配置特教资源,加强医教结合研究,提高教育与康复质量,使我市的特教事业发展更好地满足残疾学生的发展需求。这个目标对我们上海特教来说是跳一跳就能达到的。我以为,资源配置优化是以政府为主,我们只是提供建议和意见。而提升学校内涵则是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必须要货真价实地投入和实践的。

就闵行启音学校来说,在二○○九年正好有几项工作促使我们对历史现状进行总结、反思、提炼。第一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我们寻找科学发展的新增长点;第二是适逢建校三十周年纪念活动,促使我们反思以往的教育教学成就和不足;第三是参与闵行区教育局《现代学校制度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课题,需要我们重建学校文化内涵。

一、“医教结合”从概念走向实际。我校在二年前就尝试从医学和教育二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科学规范的干预康复,在取得了一些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将以医教结合为理念,以综合康复为手段,构建学校教育康复新模式。加强康复课程建设,健全相应的语言康复的校本教材,探索课程内容、校本教材的融合及资源设施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发展综合康复应用平台,对已经建立的个别化教育进行重组,理清个别化成长档案,积累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借助市级医院的力量,加强过程性评估和监测,提高个别化教育的质量。

二、充分发挥我区听障教育康复指导中心辐射作用,在对闵行区随班就读学生进行送教上门基础上,将面向辖区内所有学生。首先建立学生分布网络,了解学生现实状况,接着对随班就读的教师进行培训,接受家长的咨询,同时也对家长进行指导和帮助。为此,我们配备了较好的设备(便携式),把对特殊人群的关心撒向每一个角落。
 

三、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把落实国家聋校新课程作为背景,调整教师专业结构满足新课程需求。继续以“二期课改”的理念为指导思想,优化教学过程管理,把握教学五环节的落实和评价。创设多种教研途径,尝试多种形式的研训方式,建立各学科之间的互助机制,形成开放、多元、个性化的教学评价。

四、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多管齐下,引导挖掘学生的潜力。从综合康复、课堂教学、课程建设、主题活动等多重层面,鼓励学生尽可能接触社会和大自然。形成十九个社会实践基地的校本教育资源,增加军训内容,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作者系闵行区启音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