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励华
上南三村幼儿园是浦东新区唯一一所“普特融合”的幼儿园,现有2个特教班和11个普通班,本学期在园智障儿童总数达16人。普特融合虽然已不是一个新名词,但随着各项探索和实践的开展,我们对幼儿普特融合教育也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思考。
一、探索普特融合的模式
(一)集体融合
集体融合主要通过特教班幼儿以集体的形式参与到普通班幼儿的活动中或普通班幼儿进入特教班级中,和特殊幼儿进行互动。
特教融入普教的集体融合,一般是以特殊教育需求幼儿参与普通班的各类大活动为主。普教融入特教,是一种普通幼儿以玩伴的身份参与特教班的活动,这能让特教班幼儿安心地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各种活动。通过学习和模仿,使特殊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了多种经验,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
如:结合主题教学“好吃的食物”,中班年级组开展“营养餐厅”的活动,有“蔬菜大拼盆”“干果品尝会”“奶牛大发现”“豆豆的一家”等内容。特教班的孩子也参与其中,和普通班的孩子们一起用蔬菜拼出好看的图案、尝尝各类干果。通过老师的介绍,利用各种感官,让幼儿在吃吃、玩玩、闻闻、看看中,感知各类食物的丰富。在普通班幼儿的感染下,特殊幼儿动手剥干果,拼搭图案,跟着老师学说“香”“好吃”“谢谢”等词汇。集体融合的形式,使特教班幼儿既能和自己熟悉的伙伴一起活动,又能够和普通班的孩子一起互动,感染愉快的情绪,感受集体活动的规则,幼儿们在一起共同发展。
(二)个体融合
我们根据每个特殊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寻找适宜的“融合点”,让他们在学习、运动、游戏、生活等不同的环节进入普通班,和普通孩子们一起参加活动。它可以分为全面式融合、局部式融合和辅导式融合。
1.全面式融合
有一些幼儿程度比较轻,有简单的语言,且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只要教师给予多一些的照顾或提醒,就能跟班上普通幼儿的脚步,这样的幼儿我们就会安排其进行个体的全面式融合。
如:亭亭是轻度智障幼儿,动作不协调,但语言等方面表现良好,能够遵守集体规则,对其进行全面式融合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教学活动中,老师会先请普通班的幼儿回答,然后请她跟着重复回答,或者是让她回答简单的问题,给她鼓励和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让她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渐渐地,我们听到她在理发店做美发师的时候,会说,“我给你吹头发……我在剪发……”。会主动的跟伙伴说“我们两个一起玩好吗?”看不出她与其他的孩子有多大的区别。全面式融合让特殊幼儿回归主流变成了可能。
2.局部式融合
还有一些孩子他们在某些方面发展尚可,能和普通孩子一起活动,但其他方面能力比较薄弱,我们就安排他们在其感兴趣的或优势领域一、二项活动中进行局部式融合,其他活动时间则是回到特教班,让特教老师给予更多的训练、辅导和照顾。
如:浩浩是一名智障幼儿,我们注意到浩浩似乎对活泼欢快的音乐有着较为强烈的情绪反应,偶尔在音乐声中有手舞足蹈及哼唱旋律、重复单音节象声歌词的情况。我们就安排他在游戏活动环节进行融合。刚开始,浩浩只是沉浸在利用各种饰品装饰自己的简单重复动作中。老师不时用手势、眼神、微笑和赞扬的语言等方式,对他表现的反应加以鼓励,让他从每一点每一滴中感受我们所有人的热情和喜爱。慢慢地,他会拉着同伴的手,为同伴的精彩表演拍手,并养成了一套自己的表演程序:开始表演前他乐衷于用简单的固定语句“我今天表演……”为大家介绍自己参与表演的节目;结束后,在同伴的提醒下有礼貌地鞠躬感谢大家的掌声。局部式融合,让幼儿在平等的交往中,习得经验。
3.辅助式融合
中重度的特殊幼儿,他们没有规则意识和集体意识,他们要进行融合无疑会加重普通班教师的负担,对于这些幼儿我们采取了辅助式融合。在幼儿进入普通班融合的过程中,安排一名辅导老师陪伴在旁,及时提醒和调控幼儿的行为,顺利进行融合活动,同时也不影响普通班正常的活动秩序。
如:伊伊是一位唐氏综合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对于她自己正在进行的事情或喜欢的东西很偏执,若不能如愿则焦虑不安、哭闹不止,时常有攻击性行为。伊伊参加的是户外活动的融合,幼儿园为她配备了一名辅导教师,在融合活动中设计适合她的项目,并给予她更多的辅导和帮助。比如:辅导教师特意创设了“动物脚印踩一踩”“大熊搬运队”“双人过桥”等活动内容,帮助伊伊逐步纠正走路的姿势;在活动中还添加一些合作的游戏,请普通班的小朋友和她一起活动,或者鼓励伊伊主动去找小朋友玩,让伊伊体验“你玩一会,我玩一会”“大家轮流才开心”的规则;只要伊伊完成任务或与同伴有了交流合作,辅导老师在第一时间给她掌声和赞扬,让同伴们一起说:“伊伊最棒!”不断让她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随着一学期辅助式融合的开展,伊伊在活动中,能用简单的话语和普通班的孩子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虽然仍偏执于喜爱的事物,但攻击性行为少了。辅助式融合,让中重度幼儿也能够融入他人的活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二、普特幼儿共同发展的成效
通过普特融合,不仅使特殊幼儿有了多方面的发展,而且让普通幼儿也得到了更好的平台来展示自己,在普特融合活动中他们共同收获了快乐、体验到了成就、促进了各方面的发展。
(一)促特殊幼儿能力提高
1.增强了参与意识
在融合活动的过程中,特殊幼儿得到了老师、同伴的赞扬,感受了成功的喜悦,也就更有了参与活动的兴趣了,增强了智障幼儿参与的意识,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以前不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算事情关己,他们也照样无动于衷。现在在融合活动中,已经能够感受到孩子们那种“我要参加”的意愿了。贝贝刚来时什么活动也不愿意参加,整天躲在“娃娃家”里,在那个相对熟悉的环境中寻求一种安慰。通过一段时间的融合活动,现在他已能和中班的朋友一起模仿爸爸烧菜、扫地了。
2.提高了表达意愿
通过不断地锻炼,孩子们表达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刚开始时很多孩子都没有表达的愿望,以自我为中心,想做就做,不愿做就不做。一些能力强的孩子虽然能用动作或单字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需求,但是说的时候不敢直视老师的眼睛。通过融合活动的培养,孩子们已渐渐有了自我需求的表达,他们会主动地用自己的方式提出要求。就像萍萍刚来时要小便,只是在憋急了的情况下双脚跳,现在她能主动的拉拉老师的手说出“小便”两个字。
3.树立了自信心
通过一段时间的融合活动,特殊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以前一些只愿意做“小观众”的幼儿,现在也能成为活动中的一份子了。就拿莹莹来说,老师通过观察发现了她对于音乐活动的兴趣,就安排她进行游戏活动的局部式融合,现在她不但乐意在集体面前展现自己的才艺,班里的“小舞台”更是她表演的空间,令她找到了自信。
(二)
促进普通幼儿能力提高
1.树立了自信心
在共同游戏、学习和运动中,普通班的幼儿在自信心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游戏活动中,普通幼儿带着特殊幼儿在娃娃家里进行游戏。在学习活动中,遇到操作环节,普通幼儿也会给予特殊儿童一些帮助和指导。在运动活动中,普通幼儿会一遍一遍地耐心示范操作方法,提示操作要领。在这一过程中,普通幼儿自身的游戏能力、运动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与此同时,作为榜样的普通幼儿自身的自信心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教学相长”,通过对爱心班特殊幼儿的指导,普通幼儿也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愿意进行普特融合的各类活动了。
2.激发了关爱之心
在普特融合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通过普特融合的活动,普通幼儿在关注自我的同时,能够将目光投向他人,发现他人特长产生钦佩之情,同时也能看到他人缺陷产生同情之心。普特融合活动帮助普通幼儿慢慢地学会了关注他人,促进社会化发展。在普特融合的活动过程中,几乎大部分的孩子都在各项活动中有了关注同伴的意愿。他们的视线慢慢地不再只关注自己了。尤其对于有缺陷的特殊幼儿,他们更能怀着善意、同情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给予他们关怀和照顾。
3.提高了自律意识
在普特融合的活动中,通常需要普通班的幼儿带领着特殊幼儿去进行游戏、学习、运动等各项活动。这就需要普通班的幼儿规范自身的行为,让活动能够更顺利地进行。因此也逐渐培养了他们的自律意识。尤其当有特殊幼儿加入活动。他们更留心着自己的行为,要让自己的行为给特殊幼儿做出榜样,而不是传递负面的行为。当健健意识到自己的“插队”行为后,就主动去排队了。普特融合的活动让幼儿更关注自身的行为是否符合规则,更有自律的意识。
普特融合活动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让普通幼儿和特殊幼儿都得到照耀,让不同的孩子都能得以成长。普特融合教育体现了全纳教育的思想,为特殊幼儿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服务支持,同时也为普通幼儿提供难得的展示自我和锻炼自我的机会。它体现出的是一种“双赢”的效果,让特殊幼儿和普通幼儿从中共同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浦东新区上南三村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