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开设阅读校本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发布日期:2019-02-09   作者:特教研究所   

高珂娟

校本课程是目前我国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下的一种课程形式。在聋校,选择和设置校本课程应该紧密结合听损学生的教育教学需要。而听损学生最大的困难在于语言水平低下所导致的沟通障碍,鉴于此,我校开设了阅读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中的语文、沟通与交往等课程构成互补的课程体系,帮助听损学生学会从多种渠道主动自觉地获取语言,从而达致基本自如地与主流社会进行沟通。

一、在聋校开设阅读校本课程的背景分析

    阅读,是人们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与修辞手法,具备了一定水平的语言理解能力之后所从事的一种文字或图片等的浏览活动,是一种与语言文字关系密切的活动。在聋人学校这样的机构里把阅读作为一门校本课程来开设其意义和价值何在?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又应该如何操作?

(一)听损学生语言能力状况分析  

由于听觉的损伤,听损学生通过听来获取声音信息的途径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语言的习得恰恰是要以听觉为主要渠道的,这导致了听损学生在语言的习得方面表现出发展滞后、水平低下、词汇贫乏、语法混乱等障碍。也正由于这种我们称之为听觉障碍的现象在绝大多数听损学生身上存在,导致听损学生在与主流社会沟通与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种种的不适应。

国内外众多学者已经就听损学生在语言习得方面的水平做了大量的研究。

上世纪八十年代,林宝贵与李贞贤的研究结果发现,台湾各启聪学校高职学生的国语能力相当于听力正常小学生2.2年级(78个月)的程度。

1996年,美国Callaudet  Tesdarch  Institute的研究资料显示,18岁重度至极重度聋学生的语言水平只相当于小学三年级的听力正常儿童。

鉴于上述理由,通过各种方式不遗余力地提高听损学生的语言水平市聋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聋校开设阅读课程的理论支持  

   关于聋校的课程,20072月教育部颁布的《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规定了语文和沟通与交往作为国家课程必须实施。语文,是传统的学科课程,肩负着培养和发展青少年儿童学习祖国语言文字,掌握运用母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并了解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神圣使命。沟通与交往,是2007版课程方案中新增设的课程,旨在帮助聋生掌握多元的沟通交往技能与方式,促进聋生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沟通与交往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各校可根据聋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式。

    也就是说,语文和沟通与交往作为国家课程,是从语言习得的文本教学途径以及沟通与交往方式等角度帮助听损学生发展语言,建立有声语言系统。但语文和沟通与交往都有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规定性很强缺乏一定的灵活性。而听损学生语言水平在整体发展滞后的前提下又具有个别差异大的特点,这一点在目前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是很难满足的。这对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是否可以通过对听损学生课外自学能力的指导来解决?我校开设阅读校本课程,就是希望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阅读课程弥补听损学生课内阅读量不足的缺失,为听损学生学习语言建立更为完备的课程体系。

二、聋校开展阅读活动的现状

    我校有重视阅读的传统,这十分有利于开展阅读校本课程的研究。我校开展阅读活动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早在七十年代,我校就已经有对学生开放的阅览室,提供图书杂志供学生阅览,随着条件的改善,目前,我校拥有藏书量达几千册的图书室、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为听损学生提供了比较好的课外阅读资源。另外,学校倡导书香校园活动,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包括:

1.在班级和宿舍中普遍开设了读书角。

2.开展图书阅读比赛活动,包括读后感写作比赛、自制绘本比赛等。

3.开展图书阅读交流活动,形式有填写阅读卡、开展我的读书博克评比等。

4.开展好书推荐活动,教师通过课堂、墙报等渠道向学生推荐好书,介绍学生阅读适合自己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图书。

长期以来,我校很多语文老师还坚持通过要求学生完成课外阅读笔记等方式对听损学生进行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些行为,都对我校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阅读作为一门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宝贵的基础。

但是,应该看到上述的行为毕竟是作为活动课程或潜课程出现的,对听损学生能力和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同时也缺乏系统的要求和指导,呈现出随意性、一过性、零散性的特点。           

三、聋校阅读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策略                    

在阅读课程开设之前,在部分教师和学生中进行了征求意见的活动,大家都对开设这样的校本课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普遍认为阅读课程将在充实听损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听损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听损学生的良好生活情趣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为了规范阅读校本课程的一系列教育教学行为,统一认识,我校成立了《聋校阅读校本课程实验研究》课题组,并进行了编写课程指导意见、问卷调查等一系列相关活动。

(一)通过问卷,了解分析学生情况,制定有效的课程教学建议       

在开设阅读课之初,在我校五到九年级共178名学生中进行了《广州市聋人学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的问卷调查活动,回收有效问卷130份。统计情况如下:



综上所述,我们能得到的结论是:

1.听损学生阅读习惯未养成

目前我校听损学生普遍没有每天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每周能进行一到两次三十分钟左右课外阅读的学生也不多。究其原因,一是听损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水平不够,二是学校书香氛围的营造有待加强。

2.听损学生综合阅读能力有待提高

从问卷调查及访问中发现,我校听损学生选择读物、阅读读物、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比较弱。很多学生都表示读不懂书、不会选择有益的书、对于读物的类型也是十分模糊。再看学生的阅读笔记,发现很多学生只停留在从字面意思上通读一遍读物,对于读物主要意思的概括、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阅读过后的思考等环节都没有足够能力去完成。这对于进一步提升阅读行为的品质,通过课外阅读活动弥补课内各科教学的不足,通过课外阅读形成良好个性,通过课外阅读深入了解社会和人生都是极大的障碍。

3.听损学生阅读行为的社会支持程度较低

从问卷调查及访问中发现,听损学生在形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所能享受到的社会支持比较低。具体表现在家人朋友送书的比例低;懂得去社会图书馆阅览、借书的学生比例低;经常在学校图书室阅览、借书的比例低等方面。这种状况的形成应该是对于听损学生使用社会资源的训练不足和社会对于听损学生阅读行为的主动关注不够两方面导致的。

鉴于此,我校在阅读课程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我校正式纳入2008学年度课程方案的课程之一,具体安排是一至三年级每周两节课,四至九年级每周一节课。课程目标为在教学中,选取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的阅读材料,在教师引导下,经过系统、科学的阅读训练,使学生养成自己阅读、主动阅读的习惯,并获得相应的阅读能力。上述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九个字:好读书(读去声,爱好之意)、读好书、读书好,分别从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品位的提升和阅读能力的成长三方面对听损学生提出要求。

(二)好读书,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培养听损学生阅读习惯         

阅读课程,首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阅读的兴趣,因为在日常生活中,阅读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具有强烈个性倾向性的行为,每个人对于读物的选择、读书的习惯、以及伴随阅读产生的思考等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个性特征。如此个性化的行为要试图在班级授课制的氛围下用课程的渠道去解决,就不能太拘泥于所选择的示范文本,而更应该通过课上的示范和点评带动听损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发展,并从多种渠道对听损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

对于听损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课上选择不同类型的读物进行示范阅读,方法要和语文课有所区别,不要拘泥于具体字词句段的解释说明,而应该更强调听损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强调他们对文本中所透露出来的人文力量的感受和领悟。

2.通过多种渠道对听损学生课外阅读行为进行检查督导。主要有阅读笔记检查法、课上汇报交流法、教室作业张贴法等。

3.为拓宽听损学生阅读面,树立阅读课程的个性,读物的选择比照语文课教材应该更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广泛性,注重从报刊网络等时效性较强的媒体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时事新闻、小品文章、读图读物等为听损学生补充多种样式的读物,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增强对阅读的辨识能力和对自己阅读兴味的掌控能力。

(三)读好书,营造良好阅读氛围,提升听损学生综合阅读能力       

在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首先要解决的是选择读物的问题。对于读物的选择是听损学生的弱项之一。如何营造良好健康的阅读氛围,帮助听损学生学会选择健康、适合的读物是阅读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鉴于此,课堂上的示范读物应该满足广泛性、典型性这两个指标,帮助听损学生在选择读物方面做出有效的示范。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阅读分析能力的问题。这应该是听损学生整个阅读活动中最困难的一部分,其原因恰恰是由于听损学生在听力语言方面的障碍造成的。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应从多读、多思、多写、及时指导反馈等几个方面长期坚持,方能有所改善。

从阅读作为一种兴趣爱好的角度而言,教师和家长的示范榜样作用也很重要,教师应该坚持从自己阅读的过程中选取适合听损学生的文本材料,加注推荐意见推荐给听损学生,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听损学生的阅读行为。同时,学校也要通过各种方式关注听损学生家庭的书香化建设主动介入家庭文化建设,为听损学生营造比较好的 家庭阅读条件。

(四)读书好,通过课程整合,提高听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应该看到,课程之间是有联动作用的,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智力向劣势智力的迁移、某一学科学习成就感的扩散等,在教师的正确及时引导下,都是有可能实现的。为此,我们应该从大课程的理念着手去组织阅读课程的学习。具体表现为:

1.从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不应局限于纯文学性文本,培养听损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

2.强调与其它课程在理念、内容等方面的整合。

3.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听损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解决问题,例如布置通过课外阅读和探索作业才能完成的作业等。

(五)书好读,结合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创设书香校园             

完备的课程体系,应该是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互相配合,水乳交融的。阅读课程作为隐性课程在校园中应该体现为书香氛围的营造。包括充足优质的读物资源、方便畅通的借阅渠道、健康宽松的分享空间、及时有效地指导协助等、全校性地关注阅读活动等。隐性课程相较显性课程而言更为不确定、在某种程度上更有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

四、问题与反思                            

据我们调查,目前国内把阅读作为校本课程开设的聋校很少,而阅读校本课程在我校开设从前期准备至今也刚刚两年,需操作的任务很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很少。目前,我们急需完成的任务与面临的困惑主要有:

1.缺乏合适地推荐书目。

2.基本的教学模式尚未建立。

3.对于听损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考察和掌握。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听损学生而言,阅读更是帮助他们走出孤单和困顿,开启健康幸福人生之门的一把钥匙,我们应该从全方位出发关注听损学生的阅读行为,营造师生齐读书,班班有图书,校园飘书香的良好氛围。这不仅对我们的听损学生功德无量,对于教师心灵的塑造、能力的提高、眼界的开阔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转载自林宝贵主编:《2010年两岸沟通障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华沟通障碍教育学会,ISBN:978-986-86535-0-4

 
(作者单位:广州聋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