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链接明天,课程整合创新教学
发布日期:2019-02-10   作者:特教研究所   

杜瑞文  付洁

 

今天的世界,信息技术已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进了特教校园,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

下面介绍我校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所做的工作。

一、掌握信息技术,提高课程整合能力

(一)更新教育理念,掌握信息技术

视障学校课程改革不仅包含教学的改变,还包括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能力的提高、方法的改变。视障学校教师不仅要处理好“教什么”的问题,更要处理好“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到视障学校课程整合的研制与实施效果。我校以课程建设为引领,成立了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课程建设。学校注重培养信息技术骨干,曾派一名专业教师赴美国参加培训,多名教师参加国内技术培训。参训教师回校后及时进行校内二次培训,将最新的信息技术传授给全体教师。学校还根据课程建设的需求,群策群力,进行了一系列集体研训活动,使得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学校教学课件、素材资源库。

(二)重视学校信息技术建设

我校在教室内划分出学习区与网络使用区,并较早地让计算机摆在每个学生的课桌上,同时还对学生视力情况、身体状况进行测评,为个别学生进行专项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样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提高信息技术能力。除此之外,各个专业教室如音乐教室、美工教室、解剖教室、文体中心等也相应的配备了专用计算机。我们以校园网站为依托,逐步将部分课程和学习资源融入其中,满足教学使用,建立了“电子图书馆”、“有声读物图书馆”、“教学资源素材库”并向学生开放,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二、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积极推进课程整合

我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突出一个重点课程,加强两个骨干课程,促进其他课程”的课程整合工作思路。突出一个重点课程即落实中美合作项目,突出英语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加强两个骨干课程即九年义务教育中的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以及职教中的解剖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经过近几年不断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很多教师基本完成了各自学科网络课堂的建设,先后搭建了“学科网络学习平台”,如“闲兰素心工作室”、“Moodle网络课堂”等;解剖课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制作了大量教学课件及教具等。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新了教学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新教学模式

以资源为中心的学科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等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例如在中美项目中,我校承担了英语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项目,我们积极开展英语课程的教研、培训,集中力量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我校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制作教学课件或模拟、录制真实的生活场景,创设学习情境;英语教研组集体研究、备课,选用学习资料,建立教学资源库;制作并购置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利用网络建立起可以师生互动学习的平台。通过以上工作,丰富了学习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做到了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学习,课后与任课教师及时交流,为情景式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开展打下了基础,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新教学方法

健全人可以利用如哈勃望远镜、显微镜等技术拓展自己的感官,我们使用的触摸屏手机,视障人士也可以在点明和保易软件的支持下实现操作。而教师的技术研发(包括触摸图、教具、课件等)也能为视障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有效方法,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近年来,教师们制作了大量的教具、触摸图应用到教学中,使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在教学中不断涌现

物体形态可转换为导图。我校教师利用各类盲文制图软件结合学生低年级学到的定向知识、能力制出特有的盲文思维导图,也可利用交互白板、Authorware呈现导图,并和教具整合。如解剖课的骨盆课件中,骨盆界线有九个标志。导图基于键盘九宫格,如“5”键代表中央“小骨盆”,79键代表左右弓状线等。导图具备三个同步:一是挂图同步,挂图的序号与键盘同步,二是全盲和低视操作同步,当全盲生按动键盘,声音反馈响起,而显示器显示的标志将会以高对比度为低视生亮起,三是板书同步,用磁扣制作的黑板盲文导图也如此排列,学生可以上黑板随意移动导图。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新教学手段

几年来,通过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出现。从传统的盲板、盲笔盲文打字机到点显器,从放大镜到电子助视器,从磁带到盲用读书机和移动语音存储设备。教师还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进行网络教学,将课堂延伸到课余时间。阳光盲文系统帮助学生实现了网络操作,该系统辅助下的Moodle网络平台与课堂面授的结合能构建不受时间和地点制约的教师助学系统,而且在课余时间学生也会将自己创作的一些新作品利用Moodle网络教育平台直接上传到网上供大家欣赏和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更直观更贴切地感受教学内容。

学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条件,建起了面向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学校论坛,不仅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而且让孩子们得到了走出校园、融入社会的机会。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新教学内容

近年来,我校结合学校信息技术实际,开发了信息技术校本教材,还以电子教材等方式解决了教辅材料缺少等困难,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教材形式。

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学校编写了盲校综合实践课程的系列教材,并申请了天津市教育科研项目;成立了珠心算科研小组,完善珠心算课程的教材及配套的光盘等资料。为了满足学生不同需求,我校组织青年教师不断扩充学科资源库,组织适用的教学素材:教学录音带、教师录制教材、英文原声电影名著片断等。

四、在努力中收获,在实践中反思

(一)课程整合的收获

1.课程整合促进了“专业、敬业、乐业”的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

我校除不断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外,还创新工作思路,通过“以赛带练”形式促进了课程整合工作。我们开展了“课件制作”、“网页制作”、“整合课校内选拔”、“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双优课选拔”等比赛。参赛教师通过校内选拔和学科组教师集体建言献策等环节,博采众长,提高了自身素养。我校教师在天津市、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以及各类课件、网页、教具等制作比赛中纷纷获奖。

2.课程整合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热情、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

在语文、数学、外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各门课程学习中,都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充实进去。通过开发利用进行整合,不仅能够大大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突破以书本为中心封闭式课堂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进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热情,帮助学生对有关知识进行分析、理解,特别是丰富多彩的信息学习资源,能大大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与创新能力,促使他们主动地发展个性爱好,发挥智慧与潜能。
   
随着我校信息技术的广泛开展,学生们的进步也是巨大的。201011月,我校两名学生获得全国首届中学生信息技能比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参加天津市第四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网页设计比赛),获得二等奖;职教学生还开设全国首例盲人按摩服务网站——兰平国医。

(二)课程整合的反思

在现有基础上,除了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技术基本建设外,在与课程整合上,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两点:

1.以科研课题研究为抓手,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摆在视障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我们应该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科研课题结合起来,以科研课题带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更上一层楼。

2.教师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关键在教师。今天,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教师的培训应是全方位、动态的、开放的,应随社会的发展、技术的逐步升级而展开。今后,我校教师的培训,将重点放在案例培训上,在培训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