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青技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探索
发布日期:2019-02-10   作者:特教研究所   

杨中怡

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数字化校园建设也已越来越为教育界所重视。那么,什么是数字化校园呢?第一,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第二,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使这些信息资源能够有序地运转,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第三,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校园。

近几年来,我校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推动校园网络的完善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的是实现教学和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逐步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其中,数字化教育环境,特别是校园网的建设,在数字化学校的建设中处于关键地位。强大而稳定的网络信息平台和教学设施,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硬环境,也是一切软件运行和资源交流的物理平台,能够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但是,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尤其是硬环境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为保证大容量的校园网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安全高效地运行,我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完善校园网建设。

校园网已基本建成“一中心二网五室”:一中心即中心机房;二网即校园网、互联网;五室即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可视化多媒体教室、教师备课室、办公自动化实训室等的校园网络硬件环境。学校的主干网为千兆光纤,连通全校各个区域,覆盖了全部教室和办公室。现在全校范围内共有127个信息点,联网计算机130台。

1. 交换设备:校园网采取的是三层交换架构,即主干交换(光纤1000兆宽带接入,Cisco WS-C4503交换机)、楼宇交换(Cisco catalyst 2950-G交换机)、节点交换(Cisco catalyst 2950交换机, 100兆自适应进桌面)。

2. 服务器:4DELL服务器,1台作为WEB服务器,1台作为邮件服务器,1台作为资源服务器,1台作为网络安全应用服务器。

3. 建有三个25座的多媒体网络教室,一个多功能语音教室,一个电子阅览室,一个教师备课室,各办公室及教室均配置有多媒体教学应用系统,均可与校园网接通。

目前,我校的校园网能较好地满足使用需求,同时通过建立校园安全系统,(主要从病毒防御、网络层、应用层等角度考虑)来保障学校信息技术使用的安全可靠。硬件设备方面,如用AscenFlowM200监控及分析内、外部流量;软件设备方面,如Websenese进行网站过滤,企业版病毒专杀工具Mycaffee等为校园网的病毒防范、黑客防范、故障检测和故障报警等构筑起一道高效、迅速的安全屏障。

2003年我校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至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几年的校园网络建设,计算机和计算机专用教室的建设,已达到了比较高的师生计算机配比;校园网已经和因特网互联,师生可以在校内方便地访问网络信息;建立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开通了对外的信息门户网站,在校内完善了电子邮件服务、数字图书馆、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应用系统。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促进学校管理现代化

学校信息化管理中最为管理者重视的是学校行政管理,学校首先希望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使学校内部行政管理流程化、规范化,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同时,对学生和教师的管理及评估也是学校教务管理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在数字化校园的学校管理系统建设中将把重点放在行政管理和教务管理两个方面。

学校基本形成了基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决策。通过建立学生档案系统、综合评价系统等,让学生和家长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建立了教师个人教学资料库、学科平台等,实现了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信息共享;校园新闻通知系统,则及时公开管理信息和有关事宜,保障了学校管理层与师生员工之间的沟通顺畅。

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有力推动了学校管理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实现了全校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家长通过互联网可以浏览相关信息,随时与学校进行交流;领导和教师通过该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学生档案的全部数字化,其他档案的部分数字化,所有这些,都为促进学校管理的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教学建设多样化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校不但要关注学校管理层面的信息化,而且应该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这就需要建设教学应用管理系统。因此,我们在规划数字化校园软件平台时,着重考虑了学校教学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学校科研等3大教学应用平台,从教师的教、学、研、训4个角度为教师的教学、教研、科研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校本教研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教学研究与互动讨论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交流;在这个平台上,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共同备课、观课评课等活动。这有利于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和进行知识积累,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与教育质量,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

课题研究平台则便于教师对教学课题资料进行管理,为多人合作进行课题研究提供支持。同时也方便科研管理人员对课题进行审核和评定。通过这一平台,还可以公开展示课题成果,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研究课题记录在网上,如果是多人合作进行的课题,还可以设定课题组成员以及子课题内容。

校本培训平台可支持各种网上教师培训。这个培训平台是实现教育研训一体化目标的一个互动平台,平台提供灵活的培训课程设置、丰富多样的互动手段,让教师可以在培训中进行教研交流,并由此不断积累经验来提高自身素质。在这个平台上,还可以将教师的电子教案,学生收集的素材资源、各类作业纳入到资源管理平台,随着系统资源的不断积累,该平台可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库。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促进教学方式个性化

教与学的活动和方式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与教学工具的变革而变化,这是教学革新的基本规律。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资源准无限性、时空准无限性、交流准无限性和探究准无限性,为学生个性潜能开发创设新的平台,这无疑会带来教与学的全面革新。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引起了教与学各要素的变化和发展,尤其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数字技术能为教学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多媒体工具和互联网的力量,可以促进教学环境向个性化和情境化发展,可以让教学资源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使教学手段更为多样化和虚拟化,从而使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此外,教师个人工作平台作为教师个性化的空间,由教师自行设计布局、维护资料,其内容不仅包含了教师备课的资料,还包含教师个人关注的内容,如积累的教学资料、本人撰写的教学感想等。这一工作平台不仅能够满足教师之间信息共享的需要,教师还可通过个性化空间向学生发布内容。

数字技术对教学过程的直接影响之一就是使得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变得越发简单与便捷,网络的威力更让各类教学资源轻而易举地形成“海量”。

其次,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通过亲眼“看”,获得许多直接的经验,这一点对学生特别重要,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他们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让这里的课堂没有围墙,让这里的交流没有界限”——这就是聋青技校通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所追求的数字化校园的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