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娣 徐洪妹
2012年2月,上海市第三期双名工程名师名校长培养基地正式启动。特殊教育一组名师培养基地共有来自上海市九个区县的10名学员,其中区县教研员2名,教导主任5名,一线骨干教师3名。基地主持人由上海市教育功臣、特级校长、特级教师何金娣校长担任,副主持人为上海市特级教师徐洪妹校长。基地还聘请了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副处级调研员陈东珍、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杜晓新、刘春玲、张福娟以及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特教教研员蔡蓓瑛作为基地的专家;另外还邀请了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院长许家成、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纪明泽、上海市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长顾爱玉、上海市特级教师王熙珍作为特邀专家。
基地在培训形式上发挥“基地是研究所、工作坊、孵化机”等作用,通过理论专题模块、学科专题模块、实践专题模块的培训,促进学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把知识、观念与行为进行整合,并积极探索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和风格。
一、以德为先,提升学员做人的境界
特殊教育教师的道德素养对特殊儿童有着直接的影响,加强教师的道德素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作为上海市特殊教育的学科带头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师德高尚的人,能热爱并专注于特殊教育事业,对特殊学生怀有平等、尊重、关心、热爱等特殊的感情。为了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需要,能勇挑重担,不计较个人得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我们基地师德教育是“以师德为灵魂,以爱心为核心”,主要操作点是榜样的示范作用。
1.
基地主持人的榜样示范作用
基地主持人上海市教育功臣何金娣校长本人就是学员心中的师德楷模。何校长在特教园地里耕耘几十年,用自己对事业的执著和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何校长曾为学员作过一个“探索、进取、责任”的报告,她无怨无悔为特教事业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感染每一个人,她视学生、教师、学校为自己的生命的风范在学员的心中竖起了一个闪光的榜样。在基地的培训过程中,她认真踏实、开拓进取、精益求精的精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谆谆教诲浸润着学员们的心田,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大家,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大家上了精彩的师德教育课。在何校长身边的每时每刻,学员们都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一种为特殊教育事业无怨无悔奋斗终身的力量!
2.
基地专家导师的殷切希望和榜样示范作用
特殊教育名师基地也受到了上海市教委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市教委基教处分管特教工作的副处级调研员陈东珍语重心长对学员说:你们是上海特殊教育的新生力量,特殊教育的明天在你们身上,上海市各级领导对特殊教育都很关心,希望大家不要辜负领导的希望,潜心学习,勇于实践,做一个优秀学员。她赠送给学员十六个字:心怀梦想、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断创新。其他几位专家也希望学员学、思、行结合,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在人格修养、专业能力上苦心钻研,在五年的研究学习中能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在基地的活动中,专家导师的不懈追求和科学规范的研究品格,学习品格、为人的品格也潜移默化深入学员的心坎,激发学员超越自己,追求卓越。专家导师的严谨工作作风,在学科高端上深厚的造诣,以及人格魅力,在每一个学员脑海中烙下烙印。
3.
基地前期学员的榜样示范作用
为了让大家更具体地学习身边的人,基地带领大家远赴金山辅读学校学习第二期名师基地学员陆爱燕的先进事迹。陆爱燕经过名师基地的三年学习,她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华丽转身。她用心体会着专家的谆谆教导,用自己坚定的信念和坚实的行动改变着她自己和学生,她在披荆斩棘中完成着每一次脱胎换骨。学员们从陆爱燕身上领悟到: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只有百折不饶、历尽艰难才能破茧成蝶,这是学员们从她身上得出的共同心声!
在通识培训中,副主持人徐洪妹身先为范,陪同大家一起学习,让学员们养成了提早到达、认真聆听专家报告的良好习惯。通识培训学习扩大了学员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人生阅历,增加了工作的底蕴。
二、以课题研究为主线,提升学员研究学问的境界
基地的10位学员来自不同的区县和学校,科研能力参差不齐。基地以课堂教学为落脚点,让学员们围绕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择课题,但是对大多数学员来说,选题和撰写课题方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让每位学员选择好合适的课题,基地从学员的实际能力出发,利用专家和学员的头脑风暴法,实实在在地提高学员的科研能力。
1.开题前的课题讨论会
为了给学员搭设一个台阶,基地在开题之前开展了选题的讨论会议。每位学员谈了自己选题的设想,专家逐个进行了指导和点评。学员们经过
2.开题论证会
学员们经过课题讨论会,基本确定了自己要开展的课题研究方向与内容,又经过两个星期的开题准备,搜索资料、撰写开题报告,与导师的来回交流修改,完成了课题报告。每位学员都作了充分的准备,用心制作了PPT。基地主持与导师们在认真倾听学员介绍后,都给予了针对性地指导。专家们强调,做课题要明确研究方法,要多学习专业理论书籍。在动手做课题前,要思考、绘制出整个课题的结构图,以理清思路。要花大量时间在文献资料搜索工作上,不要再重复做人家已经做过的研究,要在人家研究的基础上,创新地研究有一定推广价值、实用性强的课题。
三、以问题会诊为载体,提升学员做教育工作的境界
作为基层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而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又是其中的关键。所以,我们基地培训的最大特色是理论联系实际,聚焦课堂教学。在每位学员确定课题的情况下,我们基地又针对学员课题,启动了围绕课题的课堂教学解剖,主要以问题为抓手剖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我们请学员选择有关内容执教研究课,集专家、同伴的知识与智慧,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探讨、研究特殊教育的各类教学方法。本学期开始,我们走进部分学员的课堂,通过课堂观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家共同通过“说问题—找原因—想策略—探规律”,在探索研究的同时,提高各自的实践研究能力,为成为反思型教师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
四、培训成效
1.
通过师德引领,让学员们感受到了榜样力量,让他们能够高扬职业理想。通过通识培训,提升了学员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基地的师德教育用真实的事例和主持人的以身示范在教育感染每一位学员,让每位学员感觉真实,感觉学有榜样,感觉有了指路明灯,感觉到了学无止境、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力量。
2.
通过科研引领,提高了学员科研意识,规范科研方法。基地针对学员科研能力的提高既有个别辅导,又有集体头脑风暴。专家教授都是华师大的一流导师,他们都有多年培养博士、硕士的经验,他们严谨而科学的治学态度对学员本身就是教育和熏陶。学员们在专家导师手把手的指导下,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在实际教学中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
3.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员能研究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解剖麻雀,让学员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我们基地工作的归宿点。学员们在课堂教学中,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不断的反思和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