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琼
一、引言
近年来,许多特教学校开始重视计算机教育,纷纷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条件好的一些学校从小学高年级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大部分学校从中学开始开设。对每年新入校的聋人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中还没有发现没有上过信息技术课的学生。这反映出,聋人新大学生在计算机知识方面不是零基础。然而,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却表现出诸如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沟通不流畅、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不适应等问题。笔者在对我院2011年聋人单招考试的计算机科目考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1)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不平衡;(2)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不统一;(3)整体计算机水平不高。
以上问题造成聋人高等教育阶段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很难教,因此,学什么,怎么教,聋人大学计算机基础与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如何衔接,非常值得我们探讨。
二、聋人大学计算机基础与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
(一)内容衔接的问题
据调查分析,大多数特教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授的内容局限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Word、Excel的基本操作。有的学校甚至从小学开始一直重复性地教授这些内容。即使这样,也只有少数同学完全掌握了这些操作。大学计算机基础本应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延伸与扩展,但是,因为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这些内容,所以只能重复性地学习。由于学生掌握的程度不一样,以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确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起点。课程内容可能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重复,导致教学资源浪费。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无统一的指导纲要
对于普通中小学来说,教育部已于2000年11月颁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江苏省也于2007年3月颁布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而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方面的指导性纲要出台。因为无相应的评价机制对特教学校是否具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硬件与师资条件进行评估,所以才会出现上文说的有的学校在小学高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而有的学校到高中二年级才开设的情况。
2.无统一的课程目标与内容
聋人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显然不仅仅是掌握MS
office基本操作。在普通中小学,很多人把“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课的课程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教育局
3.无统一的聋人信息技术课程教材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应该有较为完备的、统一的课程内容。而在特教学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编辑出版。许多学校在无法选取理想教材的情况下,就要求教师自己编写教材,执教教师想上什么内容就上什么内容,随意性很大,其课程教学质量就不言而喻了。
(二)沟通交流的问题
聋人课堂教学一般是通过手语、口语、板书三方面结合来进行交流,然而,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沟通却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在特教学校,担任信息技术课
(三)学习环境与方法的问题
由于聋生生理的特殊性,在聋校均采用小班授课制,一班仅有十几个聋生。在大学阶段,一般以专业划分班级,一班都有三十人左右,有时,因为各种原因,还会合班上课(不同专业修一门课程),这样人数就更多了。在这样的环境里,相当部分聋人大学生不太能适应,有时还会产生学习精力分散等不良情绪,降低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中学阶段,课堂讲授进度慢,教学内容少,对于难理解、难操作的内容就直接跳过了,而在大学阶段,教师管得少,但讲授的内容多,授课进度比较快,强调“功夫在课外”,但一些聋人大学生不能自觉利用课后时间练习,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学习方法本应注重独立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然而,相当部分学生课后不闻不问,学习效果很差。
(四)考核方法的问题
由于信息技术课在中学阶段没有上升到必修必考的地位,大部分特校老师仅仅是当作完成上级要求的教学计划而开设的一门劳动技术课,而有些聋生甚至将其当成了一门休闲的课程。信息技术课堂就成学生娱乐、聊天、游戏的课堂。有时还会改上语文数学等课。由于不用考核,学生就不认真学,认为此课程不重要。而在大学就不一样了,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必修公共课,考核是非常严格的。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聋生需要重修计算机基础课。
三、针对衔接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建议
通过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理论研究,制定出指导性纲要与培养目标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存在开设不规范,教授内容不系统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最主要是组织相关的专家和教师对特教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理论开展研究,制定出指导性纲要,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性质、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建立明晰的信息技术课程框架体系,准确划分各学段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
2.构建符合聋生特点的课程体系,编排出适合聋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材
全盘照抄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是不可取的,应该尊重聋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科学地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编写一本适合聋人大学生学习的计算机教材,填补无聋人计算机教材的空白。
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适合聋人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服从于教学内容,要着眼于人才培养。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对同一课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对于一些科学有效的适合聋人的教学方应该加以推广。
4.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特教学校应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给聋人授课的教师首先要加强手语学习,能流畅地使用双语(口语、手语)教学,同时,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5.利用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资源,构建网络化教学平台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因特网在我国已被普遍使用。建立并完善《聋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平台,提供多媒体教学、电子教案、电子教材、课堂视频、多媒体课件、文献信息等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
6.建设并完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以及考试体系
学生的学习成效应该通过考试与考核的引导与激励,以达到内化与吸收。在评价中,既要关注聋人大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又要关注学习过程,即综合体现他们的学习能力。评价方式应形式多样,体现出评价的全面性与多元性,以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科学完善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以及考试体系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促使聋生更加努力地学习。
(作者单位: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