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运动康复训练的研究
发布日期:2019-02-18   作者:特教研究所   

沈燕

 

一、运动康复训练的意义

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因先天或后天多种因素引起大脑器质性损伤而造成的认识活动持续性障碍,他们不仅智力低下,而且往往伴有运动功能方面的障碍,影响了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对该类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有系统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他们的运动机能,促进身心发展,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信心与能力。

(一)运动康复训练可以促进健康成长

健康的身体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是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能量消耗,提高身体各器官的机能,促进生长发育。有的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身体发育较差,如:身材比同龄儿童矮小,瘦弱无力,或者过于肥胖,只有提高身体素质,才有可能使他们更好地发展。

(二)运动康复训练促进平衡与协调能力的发展

平衡能力是儿童发展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对思维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平衡能力的提高对儿童接受、传导及统合各种感官信息都有促进作用。如果平衡感差,那么做滚翻、走平衡木、旋转及左右手和左右脚的协调活动(如:跑步、上下楼梯等)都能有效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三)运动康复训练可以促进大脑发育

儿童的运动是在大脑神经和肌肉的控制下进行的,动作能力是反映其生长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儿童动作的发展涉及身体肌肉、骨骼、筋腱等各个部位,在这些部位中分布着许多感觉神经细胞和神经传导装置。通过动作活动,人脑获得许多有关身体各部位、外界环境的信息,而使动作协调起来,对外界做出正确反应。从这一意义来看,通过运动训练可以促进儿童智力发展。例如:练习双脚走直线的运动既锻炼视觉,又锻炼了双脚正确分步和平衡姿势的感觉等;爬行训炼,被人称为不开颅的脑手术。所以说,康复运动训练是促进儿童大脑发育、帮助智力发展的有效方法。

二、运动康复训练的实施

我以为对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训练要根据他们的实际,从康复训练的技巧,康复训练的时间安排等方面对该类儿童进行科学训练,来帮助他们改善运动功能,达到康复的目的。

(一)康复训练的方法

1.结构化训练法

结构化训练法将某个训练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可以操作的动作,帮助学生掌握每一个动作的细节和要领。如我把前滚翻训练项目分解成:手掌撑垫—双脚半蹲—头紧靠胸—双脚用力蹬—团身向前翻这五个动作,同时让学生掌握每一步的动作要领,指导学生完成前滚翻的训练项目。

2.引导式训练法

引导式训练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运动能力提高为根本的训练法,通过教师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发主动地进行训练的方法。如在训练跑步这项技能时,我在终点放了一些学生自己喜爱的糖果,来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跑的训练。

3.游戏训练法。

把训练的内容编成的游戏使训练具有趣味性,学生们在游戏中进行训练,训练效果更好。体育游戏能创设发展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智力的良好教学情境。赞可夫说:“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体育游戏能调动儿童的学习情绪,形成良好的思维活动氛围。儿童在活动过程要了解游戏的内容、做法、过程、规则、注意事项,掌握动作要领,了解每个角色的任务和角色之间的关系,这就促进了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记忆、领悟、和反映等能力的发展。如在训练走时我设计了很多游戏,如过小桥、走九曲桥,在地上放着五彩的毽子等,让学生游戏的形式来练习,学生的兴趣比较高涨。

(二)康复训练的安排

1、重复训练

重复训练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一定的要求,反复进行某一练习,以固定的速度和距离,按正确的技术要求,做重复一定次数和组数的练习,每重复一次或一组,中间需间歇时间,使机体基本得到恢复。因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对某个动作或项目难以理解掌握,我就让他们通过重复训练的方法来掌握某项技能,如行走和跑的技巧我就是通过此种方法让学生掌握的。

2、 间歇训练

间歇训练是指在一次(组)练习之后,间歇一段时间让学生们的机体得到调节,体力得以恢复的情况下,进行下一次练习的训练。因为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体质较差,如进行不适量的运动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伤害,因此我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注意分配训练的时间和训练的量,来达到科学康复训练的目的。

3、 变换训练

变换训练指练习过程中在有目的地变换练习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变换练习条件包括:练习的环境、运动负荷(速度、距离、时间)、动作组合等。如学生在掌握了行走和上下楼梯的动作技巧后,我让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练习,一方面让他们巩固此项运动技巧,一方面提高他们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4、 循环训练

循环训练指根据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点,运动员按照既定的顺序、路线,完成每点的练习,周而复始的进行训练的方法。如在学生掌握了爬行、行走、上下楼梯、跑步、前滚翻这五项技能后,我采用循环训练法让他们进行综合练习,进一步巩固这五项技能。

三、运动康复训练的效果
    

图:9名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运动能力达标率前后比较

从图中可以看出经过一年的康复运动训练,学生的五项运动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爬行能力的达标率从22%提高到有78%,行走能力的达标率从33%提高到89%,上下楼梯能力的达标率从0提高到56%,跑步能力的达标率从22%提高到78%,滚翻能力的达标率从0提高到33%的。特别是何某某同学刚开始不能上下楼梯,经过一年的康复运动训练,现在能自己独立的上下楼梯,他妈妈高兴地说:“现在何某某用不着搀扶他上下楼梯了。”唯有戴某某胆子特别小,对任何的事和物都充满着恐惧,不配合训练,所以经过一年的训练进步不是很大,还不能爬行、独立上下楼梯。

四、运动康复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在运动康复训练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康复训练时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先让智障孩子对老师有亲近感 ,让其在心里接纳教师、信任教师,才能使之配合训练,才会在以后的训练中听从指令,完成训练内容。体育活动中以小团体为主的练习活动,可以缩短教师和智障孩子、孩子与孩子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相互产生 亲切感和依赖感。在活动中,我经常注意孩子的活动,关心孩子的情绪状态。如可以拍拍孩子的肩膀表示鼓励、肯定、赞赏,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恐惧感。也可以发出提醒、警告、停止的信号,或运用生动的语言及优美的示范动作唤起孩子的兴趣,使每个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刚开学时大多数学生不与你交流,何同学对老师有种陌生感,当教师提问时她总不愿意说话,有什么需求用手势表示,我总是用温和的语气与她进行沟通,经常反复地进行情感交流,她对老师的陌生感渐渐减少,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对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应与环境互动

本研究建立团体和环境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利用环境中的资源开展教育训练:利用普通学校、辅读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对9名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进行训练。另一方面教育训练效果在自然环境中体现。学生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必须让自己有所改善才能享用更多的资源。邀请普通学校到我们学校参与小小运动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然地接触正常同龄人的机会,促使他们改善自己的存在的不良情形去适应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更多的接触到更丰富多彩的生活。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三)对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应遵循科学的方法

要对智障儿童现有运动水平有清晰的了解,进行科学的训练,应做到:①训练目标起点要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②安排运动负荷和节奏时,要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慢到快。在安排训练次数、组数、密度、强度、运动负荷时,应根据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年龄、性别、身体素质、一般训练水平等实际情况,区别对待。③群体训练与个别训练有机结合。

(作者单位:闸北区启慧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