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冲突对弱势儿童的影响 ——以上海市某幼儿园融合班级为例
发布日期:2019-02-19   作者:特教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特教系  张明宇  刘春玲

一、问题的提出

冲突是指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那些不和谐及矛盾的现象。幼儿同伴冲突是指幼儿在与同伴玩耍或相处过程中发生的相互抵制或对抗,表现为交往双方在行为、言语或情绪等方面的对立。国内外研究者对幼儿同伴冲突做了大量研究,但是前人的研究大部分是集中在普通幼儿冲突的研究上,对弱势儿童同伴冲突问题研究甚少。近几年来,学前儿童融合教育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学前儿童的融合教育中,特殊儿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而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这种融合教育的模式势必会涉及到普通幼儿与弱势儿童之间的冲突,并且同伴冲突的产生必定会对弱势儿童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本文选取了上海市某幼儿园的小班进行观察研究。该班级中有一名唐氏综合征儿童小美(化名)融合教育,本研究针对小美身边所发生的同伴冲突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二、基本情况

小美,女,2004年出生,出生后被鉴定为唐氏综合征。小美身体素质较好,身高体重等方面也属正常。小美的父母文化素质都很高,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照看孩子,所以小美平时跟外公和外婆生活在一起。

2007年,小美3岁时进入该幼儿园。小美平时的表现比较好,性格也比较开朗,能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但是在文化知识、动作技能的学习上比正常的幼儿要差。

三、教育状况简介

小美就读的是上海市的一所公立全日制幼儿园。该幼儿园于2002年开办学前融合教育,并拥有为特殊教育需要儿童配备的资源教室、电教设备、标准化测听室、个训室。该幼儿园的教师都拥有良好的素质与特殊教育的知识。

四、同伴冲突事件事例

事件一:

上午课间休息时间,小美独自在活动教室里玩着布娃娃。这时小华(化名)进来了,他看到小美在玩布娃娃,自己也很想玩。于是小华就从小美的手里抢走了布娃娃,飞快地跑出了教室。布娃娃被抢后,小美不敢去追小华,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要回布娃娃,只能一动不动地坐在地上,无奈地看着教室门口。老师发现后,从小华那里要回了布娃娃,并对小华进行了批评教育。小美从老师手里拿到布娃娃后,紧紧的抱着,脸又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几分钟后,甜甜(化名)过来了,她看见小美在玩布娃,于是就拿来小勺子,想跟小美一起玩“喂布娃娃吃东西”的游戏。但是喂完以后,甜甜觉得没意思,就想自己抱着布娃娃玩。可是无论甜甜怎么说,小美就是不肯把布娃娃给甜甜。这下甜甜生气了,她用手指着小美的鼻子,威胁说:“你给不给我?”小美双手抱着布娃娃,就是不给。甜甜看到威胁不起作用,就直接用手抢。但是小美使劲抱住布娃娃,甜甜没有抢到手。甜甜看争不过小美,就跑出去找别的玩具了。小美看见甜甜走了,一个人继续玩了起来。

事件二:

在下午的活动课上,小美和几个同学一起玩“做饭”的游戏。小朋友们都在忙活,只有小美一个人在桌子旁边坐着。小美也想帮忙,于是她拿起一个盘子,走到“炉子”旁,想把“锅”里面的菜盛到盘子里,但是小美不小心掉了一个“青菜”。就在这时,一个小朋友把盘子从小美手里抢了下来,气呼呼地说:“你不会做的!去桌子那边坐着,我来弄!”小美听后,很害怕,一声不响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看着小朋友们玩。

“饭菜”终于做好了,小朋友们开始各自盛“饭”,他们纷纷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拿到了手里,小美最后一个得到了自己的“饭菜”。

五、案例分析

以上两个事件反映了弱势儿童在同伴冲突中遇到的问题。

(一)弱势儿童同伴冲突的起因

    同伴冲突是幼儿交往中常见的现象,孙华平认为,儿童冲突可归纳为两大原因,即对物品(玩具、食品等)的拥有和使用,行为不当或行为缺失,并且小年龄幼儿之间的冲突主要是因为争夺物品而引起的。小美与小朋友之间的冲突也经常是由于争夺一些物品而引起的,比如说布娃娃、积木、图画书等等,这些冲突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二)同伴冲突在与与弱势儿童的交往中更容易发生

在普通儿童的同伴交往中,冲突是很容易发生的。Piaget认为,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既不愿意也不能意识到同伴的观点、意图、感情。而在弱势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同伴交往过程中,冲突则更容易发生。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普通儿童对弱势儿童有一定程度的排斥心理。这种心理的产生,与其家长对于弱势儿童的态度有着很大的关系。虽然说在幼儿园里大部分小朋友们都对小美很友好,但这不排除有些小朋友对小美有不好的想法和不友善的行为。

其次,强弱的对比会引起冲突的产生。普通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一般会优于弱势儿童,这就产生了强弱的对比,所以普通儿童很容易与弱势儿童产生摩擦。比如说在“过家家”的游戏中,小美因为他不能很好的完成一些动作、任务,所以就被一个小朋友抢走了盘子,但其实小美很想跟大家一起玩,于是摩擦就产生了。

第三,弱势儿童的游戏技能差会影响游戏的开展。在和普通儿童玩耍的过程中,弱视儿童难免会影响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有时会“拖后腿”。小美在跟小朋友玩“过家家”的时候就把“菜”弄到了地上,引起了小朋友的不满。

(三)同伴冲突对促进弱势儿童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伴冲突对弱势儿童的发展是一种挑战,它为个体练习冲突解决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首先,同伴冲突促进了弱势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在逐步学会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弱势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不断发展。同时,冲突以及解决冲突可以使弱势儿童逐步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从与同伴的互动、行为反应中知道自我形象,有利于弱势儿童自我概念的建立。

其次,同伴冲突促进了弱势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儿童思维、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等高级心理过程的发展,是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完成的,并经过内化为能力的形式体现出来。同伴冲突为我们教育弱势儿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资源,为弱势儿童注意、语言、思维等认知活动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第三,同伴冲突对弱势儿童心理的发展产生影响。一方面,如果冲突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继续发生的话,很容易使弱势儿童产生自卑的心理;另一方面,冲突的有效解决会使弱势儿童增强与人交往的意愿,逐步提高自信心。

(四)教师在同伴冲突问题的解决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同伴冲突的过程中,教师在合适的时间进行适当的教育,对冲突的解决以及弱势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幼儿同伴冲突的相关研究发现,教师很少参与解决幼儿同伴冲突,并且经常采用强制性的方式来制止冲突的进行。研究者们推测,这也许是因为幼儿教师的工作繁杂,无暇顾及幼儿同伴之间的细小冲突,而且他们了解幼儿同伴冲突的特点,不会当做工作中的重点。这样的研究结果难免会令我们担忧,因为对于弱势儿童来说,可能更多的需要老师的帮助来解决冲突,如果老师没有适时地对同伴冲突进行解决,弱势儿童可能会受到其他儿童的欺负,从而加重自卑等负面心理。

六、教育建议

对于弱势儿童的同伴冲突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树立正确的关于儿童特别是弱势儿童同伴冲突的观念

    同伴冲突是儿童交往中的一种社会互动形式。现代研究趋向于肯定早期冲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认为冲突是同伴互动效果的关键机制,儿童的社会认知冲突导致了儿童的心理重构,促进了个体心理的变化,加速了心理的适应和发展。所以,冲突并不是我们以前想的那么严重,我们应该让弱势儿童和普通儿童更好的接触,适当的处理发生的冲突。

(二)加强培养弱势儿童的社会技能

儿童社会技能训练包括了认知、行为、情感三个方面的综合训练,它主要是通过帮助幼儿改变认知方式,学习交往的知识和技巧,完成社会技能的提升。弱势儿童相对于普通儿童来说更需要这些方面的训练。训练内容有:一是帮助儿童学习交往规则和交往方式;二是进行移情训练,发展儿童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能力;三是培养亲社会行为;四是学习自我控制。

(三)加强培养对弱势儿童的解决冲突方法的训练

让弱势儿童学习和掌握化解冲突的多种变通方法,对帮助他们应对冲突尤为重要。通常冲突事件的积极解决要经过几个环节:识别和判断冲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愿——提出几种解决方法——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最后达成协议。在上述环节中,语言表达能力和掌握冲突的解决方法是关键,因此,要对弱势儿童有针对性地开展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另外,还要让弱势儿童学习冲突解决的不同方法,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常见的冲突情景或再现儿童之间的冲突,鼓励儿童说出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四)教师要学会处理弱势儿童的同伴冲突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要介入冲突,给予一定的帮助,引导冲突中的幼儿解决问题。教师的介入对于弱势儿童来说意义更加重大。这个时候的教师对弱势儿童来说不仅是冲突的解决者,更是心灵的安慰者、依靠者,所以教师应该对于弱势儿童的同伴冲突更加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