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昊
我所任教的四年级班级里有一位随班就读学生谢某,男,出生于2002年,韦氏智力测验结果显示IQ值65分。该生性格内向,善良,感知觉灵敏,做事态度端正,课上基本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该学生在班级活动中自信心较足,平时情绪控制较好,与熟悉的人交往很好。但逻辑思维能力不够,记忆力欠佳,课后作业家长辅导得较多。
下面我就结合2012年3月版的《随班就读学生数学学业评价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指导手册》),谈谈自己对谢某同学的具体评估以及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过程。
一、对《指导手册》的了解与认识
1.评价领域
纵观整本《指导手册》,它对“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等所列学习内容和要求的各项指标做了进一步的细化、梳理和专家判断。所呈现的评价目标能够较系统、完整地反映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书中主要评价领域包括数与运算(模块A)、方程与代数(模块B)、图形与几何(模块C)、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模块D)、社会实践活动(模块E)五部分内容。评价目标涵盖了小学阶段数学学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2.学习目标
《指导手册》总汇表上的学习目标明确,三维目标层次分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且与“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一致,也有利于教师把握好教学的尺度。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小数的认识》中对某个学习目标的描述:“经过对小数组成的讨论,取得小数的记数形式与多位数的联系,从而得到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培养学生比较、类比以及总结概括的能力”,该学习目标不仅有过程与方法角度的目标(经过对小数组成的讨论,取得小数的记数形式与多位数的联系,从而得到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而且也描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的目标(培养学生比较、类比以及总结概括的能力)。由于目标层次清晰,使得评价过程更为游刃有余。
二、评估方法
对谢某同学的数学能力评估是以《指导手册》上的知识点总汇为标准而开展的。在评估中我灵活地使用该生熟悉的评估方式来评价其所达到的数学学业水平。采取的主要评估方式有以下几种:
1.直观判断
直观判断就是凭借自己平时对该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了解以及该生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其在某个知识点上的表现给予判断。例如:四年级下学期中“大数的读写”、“大数的凑整”以及“能利用已建立的关于平行线的经验来判断生活中的‘平行’”,我都是根据该生平时数学课上以及数学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的。
2.独立练习
对于一些计算题,如四年级下学期的“正确笔算小数加法和减法”,采取的评估方式是给予其几道小数加减计算题让其独立完成练习,然后根据其完成情况对其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3.独立操作
对于一些几何题,也采取了让其独立操作的方式来对其能力进行评价。比如,四年级下学期中关于“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这个知识点,评估时,先给定学生一个点和一条直线,要求学生利用三角尺进行独立操作,然后根据其完成情况对其达到水平做出评价。又如:四年级下学期中“能折出两条互相平行的折痕”,则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拟定了以下评价方法:提供给谢某一张不规则的纸,要求他折出两条互相平行的折痕,看起是否掌握了学习目标。这种独立操作的评估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评价形式也增强了该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评估结果
根据该生在各个知识点上的表现,对该生的数学学业能力评估结果进行了分析。表1为谢某在数学学业能力评估中所获的得分。从表中可见,该生的数学学业能力整体发展良好。进一步用图的形式来显示其数学学业能力水平,结果见图1、图2。
表1 评估结果汇总表
评估模块 |
年级 |
题量 |
满分 |
实际得分 |
得分率(%) |
备注 |
各 模 块 合 计 |
一年级(上) |
114 |
114 |
93 |
82 |
良好 |
一年级(下) |
92 |
92 |
73 |
79 |
达标 |
|
二年级(上) |
77 |
77 |
63 |
82 |
良好 |
|
二年级(下) |
91 |
91 |
75 |
82 |
良好 |
|
三年级(上) |
78 |
78 |
60 |
77 |
达标 |
|
三年级(下) |
60 |
60 |
49 |
82 |
良好 |
|
四年级(上) |
83 |
83 |
67 |
81 |
良好 |
根据前面的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对谢某在数学学业能力的发展水平进行了描述,具体见表2。
表2
谢某数学学业能力评估结果分析
模块 |
水平 |
优势 |
不足 |
数与运算 |
三年级(上) |
两步混合运算题基本能掌握;除数是一位数或是整十数的除法计算正确率较高;能正确地读、写大数。 |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解答能力较弱,有待提高;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算法。 |
方程与代数 |
三年级(下) |
会用字母式子表达乘法运算定律。 |
对于乘法运算定律的含义不能完整地正确地叙述。 |
图形与几何 |
三年级(下) |
知道各种数学工具的用途,能较熟练地画圆、角等简单图形。 |
对于角的和、差的计算,不能灵活的运用。 |
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 |
四年级(上) |
能在标有单位长度的统计图上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
不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回答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 |
总体 |
三年级(下) |
直观判断的能力较强;加法和乘法的计算能力有所提高;能运用工具正确地画角、圆、长方形等基本图形。 |
计算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连续退位减法以及除法的运算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不够,要逐步学会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
四、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价为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措施等是否恰当、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改进以及如何改进,这也可以成为一种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根据数学学业评估结果为谢某制定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更有助于教师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1.掌握学生基本情况
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首先是确定学生目前状况,即了解、分析学生当前身心方面所达到的实际水平。
我首先尽可能全面地了解了谢某同学的基本资料,包括他的家庭情况、家庭教育状况等。其次配合班主任对其进行了初步评估,包括他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适应能力等方面,从而对其整体状况特别是优势、劣势有了深入的了解。
2.制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结合数学学业能力评价的结果和谢某所在年级数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前期梳理出的该生优势、劣势,制定出适合该生的数学学科方面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使计划实施的过程具有针对性。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部分,学习目标方面共列举了13个知识点,我对应这些学习目标为谢某制定了以下三个长期目标:1、复习两、三步计算试题以及对大数的读写。2、复习运用整数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3、学会借助树状图和线段图分析符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围绕长期目标制定了5个短期目标:1、能正确计算两步式题。2、能正确地读写大数。3、运用整数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4、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算法,发展思维能力。5、学会借助树状图和线段图分析符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同时结合对该生“数与运算”水平的优势与不足分析情况,在第四个目标上着重针对于他的弱点进行了加强训练。整个个别化教育计划充分地依照“评估目标”,使计划有据可依,更具科学性,也便于教师操作。
3.实施补偿、调整目标
在完成了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后,我将其与备课紧密结合,遵循个别化教育计划上制定的各项内容的需求,重视在每节课中实施一、两个评价要求,在我所备的每一节课中都有一两个来源于《指导手册》上的相应的评估目标,而且在备课本上我都会将其用不同的颜色笔圈出,让自己在每节课上既能把握好数学大纲的要求与目标,也能兼顾随班就读生的学习状况,做到充分运用评价要求指导教学,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课后我也根据谢某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做好对他的个别学习辅导工作,并做好有关该生情绪状况、学习兴趣、所授内容掌握情况、存在问题等方面的记录。对这些内容的比较分析也有助于我对该生进行数学学业能力相关知识点的评估。
开展个别化教学的过程是对学生实施补偿的过程。对学生来说,个别化教学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确定的学习目标符合学生需要和能力水平的程度;对教师来说,也可作为修正教学计划的依据,使个别化教育计划在动态中不断得到修正、补充,从而促使教学进展情况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五、科学评估的作用
从以前的经验判断到现在的科学评估,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估越来越趋于全面、科学和规范。这对于随班就读
六、评估量表中的问题与应对方法
实践证明《随班就读学生数学学业评价指导手册》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但同时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在评估过程中也采取了一定的应对措施。
1.《指导手册》中有些学习目标达成度十分高,教师操作中产生一定的困难。
例如:四年级第二学期中“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商不变的性质,能运用运算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全面、有序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此,我们的建议是:对第一个知识点,因为《指导手册》中所给“用商不变性质进行简便运算”的例题不多,因此,可多列举几个例子,让教师更容易开展评估;对于第二个知识点,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解决的,出示一道应用题,让学生先读题,在其思考后给出几个算式让他选择其中的一个,再说说式子中每一步的含义,他能正确地说出含义,就认为其达成了学习目标。
2.评估时题量太多,评估的过程又较为漫长,如果一题一题地进行测试,会占用太多的时间,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我们的建议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有心人,手册中的许多学习目标、评估方法与教师的日常教学有很多相同之处,教师可以将评估落实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以该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的实际情况来开展间接评估。到学期结束时,建议由特殊教育专业人士制订一份适合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业评价标准,能力型的题少一些,直观判断的多一些,既有益于学生,又
(作者单位:青浦区凤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