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的聋校《科学》“体验式学习”的教学设计初探
发布日期:2019-03-04   作者:特教研究所   

吴慧敏

听障学生由于听力损失加之语言发展较慢,在传统讲授式的科学课堂中,学生缺乏必要的亲身体验,知识获得效率较低下,实践操作技能掌握缓慢,自主学习很难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社会要求有相当大的距离。我校以《科学》课程为切入点,探索以“体验式学习”为理论指导的聋校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设计及其应用,探索适于听障学生学习特征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中开展实践,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教学设计过程

(一) 硬件保障

除了满足数字化实验的要求,在计算机的配备上,教师机一台,学生机则根据班级人数的20%进行最低配置,保证学生查找资料、以及分组活动时的资源有效分配。安装专业软件,确保教师能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注意学习区域的规划,避免试剂对电子设备的腐蚀和破坏,避免电子设备对实验准确性的干扰,确保设备使用安全和实验数据的正确性。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中听障学生有生活经验或感兴趣的现象,补充图片或视频资料,提供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以此作为体验式学习活动的切入点。教材中学生想深入探究的内容,以此开展拓展活动,作为体验式学习活动的引入点。听障学生要成为适应时代的社会人,教师应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渗透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这种意识,并以此开发和补充教材内容,作为体验式学习活动的提升点。

(三)活动设计

体验式学习活动种类繁多,包括情感互动、活动体验、情境模拟、观赏体验、感悟体验、访问体验等,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选用,避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这种实践操作既包括传统的动手实验,例如观察、动手做、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等,还包括在多媒体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网络资源检索、信息整理、学习成果汇报和交流等。

二、教学设计思路

在开发“体验式学习”活动时,应坚持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是学生,明确教师的主导者作用,使活动的设计具备可操作性。

教师作为课程的主导者,要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能激发兴趣的情境,构建实施的基本条件;在活动过程中适时、适当地调控学生的学习进程;提供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体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最后启发学生自主提炼归纳和总结。学生作为体验式学习活动的主体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运用多重感观去经历和体验;学会与同学和老师共同阅读、协作搜集资料、动手操作等;在亲历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建构起内化的知识体系,从而在体验的过程中总结获得自己的结论。(见图1)

图1 “体验式学习”活动的实施过程

体验式学习过程包括了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应用四个方面,考虑到听障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点,采取表1所示的学习过程。

表1 “体验式学习”中的师生行为

教师的行为 学生的行为

具体体验 利用信息技术再现实际生活场景,如视频、新闻素材等。 通过回忆,体验实际生活场景。

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阅读素材,设置疑问。 通过阅读资料,与已有的经验产生冲突或累积效应。

反思观察 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引导学生主动观察与反思。 利用可行工具包括各种信息技术,体验与已有经验不同的经历。

抽象概括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平台,使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完成资料的收集、整合和归纳。 在信息技术平台上,运用相关的技术,个体或小组完成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以及分享和交流。

行动应用 提供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客观、全面的反思学习活动的收获与体验心得。 运用平台开展更全面的评价,反思、体验学习过程的得失。

创设应用新知的场景,师生共同反馈学习活动的效果,如考评、问卷、任务解决等形式。 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新的场景中解决新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与策略,实现体验式学习过程。例如:1.提出问题: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与研究的兴趣,并由此引出学习的主题;2.分析问题:教师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研究方法,以及可以使用的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分析、确定该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3.解决问题:基于信息技术平台,学生能以更的地方法、更快的速度、更独立的思考和更多的交流来解决问题;4.实施方案:通过信息技术平台收集、整理资料,并形成过程性记录,最终完成对问题的分析;5.总结提高:对研究成果的回报、展示和评价,并完成反思和总结。

三、具体实施过程

(一)在一个教学环节中开展体验式学习的实践

安排一或两种体验式学习方式,一般采用创设情境或案例分析等方式,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引导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见表2)

表2 在一个教学环节中“体验式学习”的设计

教师教学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

理念准备 认识体验式学习对听障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根据知识点的特征为听障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尝试设计一个知识点的体验式学习活动。 了解体验式学习方式,多途径感受信息技术对体验式学习的辅助作用。

技术准备 掌握各种多媒体设备的操作方法,掌握运用各种教学软件制作课件和学习平台的方法。提供给学生阅读的资料文字简洁,图片清晰。 学会使用信息化实验室中的各种多媒体设备,学会使用各种学习软件及学习平台,初步掌握用网络搜索、保存和分享资源的方法。

目标 设计一个体验式的学习活动,记录过程。 积极参与体验式学习活动,能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任务。

(二)在一个课时中开展体验式学习的实践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更多的方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不同的体验活动,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式问题或解决任务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在体验学习活动中,并适当地将活动延伸到课前或课后。(见表3)

表3 在一个课时中开展“体验式学习”的设计

教师教学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

理念准备 课前开展调研,明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多种形式的体验式学习活动。尝试设计一个课时的体验式学习活动。 交流在体验式学习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设备等辅助工具的学习效果,主动参与体验式学习活动,形成良好的小组合作意识。

技术准备 掌握运用各种教学软件制作课件和学习平台的方法,开发互动活动和平台,能适时地调控学生的学习进程。 掌握用网络搜索、保存和分享资源的方法,学会运用教师提供的多媒体平台开展师生、生生互动。

目标 设计并实施一个课时的体验式学习活动,记录过程。 主动参与体验式学习活动,能完成一个课时的学习任务,在小组协作学习中能积极参与。

(三)在一个主题中开展体验式学习的实践

开发和实施更多的体验式学习方式供学生经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小组协作体验,引导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同时要充分运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成资源来引导新知的产生。教师要注意对学习进度的把握,并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来调控学习进程。(见表4)

表4 在一个主题中开展“体验式学习”的设计

教师教学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

理念准备 根据听障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校本化开发,设计出多样的学习活动。尝试设计一个主题的教学活动体验式学习形式,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学生活动中的生成资源。 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协作学习中能发现自己的优势能力。感受运用多媒体设备与体验式学习的关系。

技术准备 熟练运用信息化实验室中的各种多媒体设备、教学软件制作课件和学习平台的方法,开发满足主题活动所需的学习环境。 进一步熟练使用各种学习软件及学习平台,掌握用网络搜索、保存和分享资源的方法,运用多媒体设备开展师生、生生互动。

目标 能掌握体验式学习理念,设计一个主题的体验式学习活动,实践并记录过程。 以协作的方式完成一个主题活动的学习任务,并有意识的分享和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感受协作学习的乐趣,提升主动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成效

基于实际的调查结果与分析,我们认为:体验式学习活动给学生带来了积极影响:1.体验式学习活动能有助于听障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2.体验式学习活动能激发听障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意识;3.体验式学习活动能增强听障学生学习过程的交流能力;4.体验式学习活动能提升听障学生应用多媒体设备的能力。

体验式学习设计给教师带来了积极影响:教师能以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种的体验过程,体验式学习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体验式教学活动给科学学科带来了积极影响:不但使其成为学校课程改革和教学改进的前沿,参与实践研究的教师有了飞速地成长,而且还成为了兄弟学校的引领学科课程之一。

(作者单位:闵行区启音学校)

█智障教育

中美中重度智障学生使用钱币教学的比较

吴云峰

通过特殊教育帮助中重度智障学生获得生活技能是改善他们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钱币的使用是中重度智障学生参与、融入社会的生活技能之一,是我国《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2016版)中的内容之一,也是美国《共同核心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之一。

笔者于2016年参加赴美研修项目,有幸观摩体验到美国加州洛杉矶市阿卡迪亚地区霍利大道小学特殊班的课堂教学。本文从中重度智障学生使用钱币的教学入手,比较中美两国在特殊教育课堂教学方面的异同。

一、教学内容和一般过程的比较

中美两国中重度智障学生使用钱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辨别、点数、兑换和按账单付款。

1.辨别:即通过钱币的形状、大小、颜色、图案、材质以及钱币上印制的数字、文字等元素来辨别钱币的面值。

笔者将中美两国中重度智障学生经常接触到的钱币作为比较的对象罗列在表1中。其中可见,首先人民币共有5种面值的钱币需要辨别,美元共有7种面值,从数量来看,人民币的辨别难度要比美元低。其次人民币和美元的辨别都可以通过形状、大小、颜色、图案、材质以及钱币上印制的文字等元素来进行。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的1角、5角硬币可以通过颜色快速辨别,1角银色,5角金黄色;美元除了1美分是金黄色之外,5美分、10美分、25美分都是银色,需要按大小辨别,10美分最小,25美分最大,5美分中等。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民币的辨别难度要比美元低。

面值

币种 硬币 纸币

1分 5分 10分

(1角) 25分 50分

(5角) 1元 5元 10元

人民币 不流通 不流通 形状、大小、颜色、材质、图案、数字、文字 无此币 形状、大小、颜色、材质、图案、数字、文字 形状、大小、颜色、材质、图案、数字、文字 形状、大小、颜色、材质、图案、数字、文字 形状、大小、颜色、材质、图案、数字、文字

美元 形状、大小、颜色、材质、图案、文字 形状、大小、颜色、材质、图案、文字 形状、大小、颜色、材质、图案、文字 形状、大小、颜色、材质、图案、文字 不流通 形状、大小、颜色、材质、图案、数字、文字 形状、大小、颜色、材质、图案、数字、文字 形状、大小、颜色、材质、图案、数字、文字

表1 人民币和美元面值辨别方式比较表

具体操作时,中美两国的教育者都会从单枚硬币或单张纸币入手,指导学生观察钱币上的特征,并以这些特征为依据来辨别。随着认识钱币的增多,学生们辨别它们的难度也逐步增加。美国的教育者会打印放大钱币的图片,张贴到学生能够经常看到的地方——比如黑板上,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多视觉刺激,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识记和辨别。我国的教育者会打印同比例的钱币图片,经常性地地拿出来做辨认练习——比如饭后休息时,让学生能够有更多机会辨别和识记,从而加深对每种钱币的印象。

2.点数:即将给定的钱币分类整理,点数汇总。从两国学生能够经常接触到的钱币总额来看,一般不超过20元,所以点数的范围也在20元以内。美国中重度智障学生在点数钱币的过程中,先将钱币按照面值的大小完成分类整理,然后分别点数每一个类别中钱币的数量,他们没有被要求完成汇总的任务,确切地说汇总对于他们来说难度较大,他们常常无法切换币值单位。我国中重度智障学生在点数钱币时,有的与美国方式相同,先分类整理,然后把角币以元为单位叠成若干堆,直到无法再组成一个整元为止,最后再尝试汇总——从最大面值的钱币数起。当然在汇总的过程中,学生们也常常会在面值切换的关口停顿下来,有时需要辅助和提示才能继续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中美两国中重度智障学生点数钱币时,都会被要求手口一致地点数,也就是说手指指到哪个硬币(纸币),就数到哪个硬币(纸币)。但是实际情况是,部分学生会因为自身身体的多重障碍,比如斜视,而无法做到手指指向准确,也就无法独立完成点数的任务,教育者必须全程介入指导。

3.兑换:即将给定的某一面值的钱币换成与之等值的其它面值钱币组合。

笔者把表1中出现的钱币做逐级兑换,并将结果罗列在表二中。从中可见,人民币逐级兑换共有4种情况,美元逐级兑换共有6种情况,从兑换的层级数量来看,人民币的兑换难度要比美元低。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和美元逐级兑换中大多是2张(枚)和5张(枚)的模式,只有1美元与25美分、25美分与10美分之间出现了不规则兑换的情况,给中重度智障学生的兑换增加了难度。

面值

币种 纸币 硬币

10元 5元 1元 50分

(5角) 25分 10分

(1角) 5分 1分

人民币 2张5元 5张1元 2枚5角 5枚1角 无此币 无兑换 不流通 不流通

美元 2张5元 5张1元 4枚25分 不流通 2枚10分+1枚5分 2枚5分 5枚1分 无兑换

表2 人民币和美元逐级兑换比较表

具体操作时我国教育者会创设兑换钱币的情境,比如乘坐公交车投币的场景,把兑换钱币与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使得兑换钱币这项活动变得更有现实意义。美国教育者直接把学生带入兑换的任务中,不对兑换的目的做更多解释。不过,美国教育者会把逐级兑换的结果用放大打印的图片张贴出来,让学生得到更多视觉刺激,我国教育者很少运用这种方法,更多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增加练习的次数。

4.按账单付款:即听懂或认读账单上的消费金额,取出相应面值的钱币来付款。美国中重度智障学生在付款时,以听懂账单上消费金额再付款的方式进行,教育者会把消费金额报给学生听,然后要求学生从自己的零钱袋中取出相应的钱币,当学生无法正确操作的时候,教育者会耐心地一遍遍复述付款金额,直到学生正确取出为止。如果学生持续时间过长,而且付款有误,教育者会把钱退还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再付一次。我国中重度智障学生在付款时,以认读账单上消费金额再付款的方式进行,教育者要求学生读出并读准消费金额,然后取出相应的钱币。如果学生付款有误,教育者会指导学生付款,指导多次之后还会要求学生再次独立付款。

二、教学实践方式的比较

通过课堂教学观察、教师家长访谈,笔者发现中美两国中重度智障学生实践使用钱币的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模拟消费和现场消费。

1.模拟消费,是指教育者将学生带入模拟消费环境,安排学生完成预设的消费任务。模拟消费的优点是环境可控,可以反复练习,缺点是部分细节无法做到与生活实际相一致。

消费内容 标价 操作要求 活动组织形式 活动组织人员

中国 商品(实物、图片)、服务 商品铭牌 读准价格后取钱 集体教学、小组合作、一对一 教师

美国 商品(实物) 口头报价 听懂价格后取钱 个别化教学、一对一 教师、助教

表3 中美两国中重度智障学生模拟消费比较表

由表3可见,中美两国在模拟消费上的共同点是都让学生在付款后取用消费品,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习惯,为学生融入社会生活打好基础。不同之处有四点:第一,模拟消费的内容不同,美国教育者以学生喜欢的食物作为消费品,在学生行为表现良好时给予消费机会,学生模拟消费既巩固钱币的使用,又对良好行为加以强化,一举两得,不过情境创设比较单一;我国教育者直接把学生带入到创设好的模拟消费情境中,比如超市购物、饭店点餐、影院观影等,针对学生消费行为中有关使用钱币的技能进行强化。第二,模拟消费的流程不同,美国学生听报价付钱,我国学生看标价付钱,消费金额的信息输入方式不同。第三,模拟消费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同,美国课堂中助教资源丰富,师生比可以达到1:2,甚至1:1,模拟消费时教师能够单独给到每个学生足够的操作时间,训练的强度和效果都能得到保证;我国的师资有限,师生比一般在1:5,甚至更高,模拟消费时只能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轮流扮演消费者和经营者,但学生能力参差不齐,训练效果难以保证,由教师扮演经营者时则均分给每个学生的时间不足,训练效果也难以保证。第四,模拟消费活动的组织人员不同,美国有教师和助教分担任务,工作量相对较轻;我国则由任课教师负责,从场景创设、物件准备、活动开展到教学具的回收整理都是一个人,工作量巨大。

2.现场消费,是指教育者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消费环境,安排学生完成既定的消费任务。现场消费的优点是真实,经验积累有效性较高,缺点是前期准备需要大量工作,必须取得消费场所的允许和支持。

由表4可见,中美两国现场消费都由家长负责,采取一对一的形式进行,这体现出家校合作,教育从校园延伸到家庭的教育理念。不同之处在于现场消费的付款方式,基于消费理念和习惯,美国家长趋向于让学生使用信用卡付钱,我国家长趋向于让学生使用钱币付钱。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教师在课堂中教学生们使用钱币付款,而家长让学生使用信用卡付款,付款方式的不统一无法巩固训练的成效,相反我国教师与家长都坚持让学生使用钱币付款消费,达成意见一致,确保训练的强度和有效。

消费内容 标价 操作要求 活动组织形式 活动组织人员

中国 商品、服务 商品账单 取钱 个别化教学、一对一 家长

美国 商品、服务 口头报价 取钱或刷卡 个别化教学、一对一 家长

表4 中美两国中重度智障学生现场消费比较表

三、教学评价的比较

使用钱币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的评价能够引起中重度智障学生对使用钱币行为的关注,如果评价得当将有助于中重度智障学生使用钱币技能的获得。

评价人员 评价方式 评价内容 评价奖励

中国 教师、家长、社会人员 口头 使用钱币的行为、具体情境中的文明礼仪 实物、服务

美国 教师、助教、家长、社会人员 口头、评估量表 使用钱币的行为 实物、服务

表5 中美两国中重度智障学生使用钱币评价比较表

由表5可见,中美两国中重度智障学生使用钱币之后都会得到评价,而且当学生使用钱币的行为发生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时,除了口头评价之外,学生还能得到与使用钱币行为对应的奖励物,比如超市购物获得的食物,购买电影票获得的观影机会等等。不同之处有二:第一,美国除了使用口头评价之外,还侧重于使用评估量表来评价学生使用钱币的能力,以便第一时间掌握学生使用钱币的起点和问题,为下一次活动设计中具体环节的增加或删除找到方向;第二,我国除了评价学生使用钱币行为之外,还会一同评价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文明礼仪,评价学生跟情境中各人员的互动情况,以及学生是否影响到情境中的其他人。

四、结论与反思

1.教学目标一致

中美中重度智障学生使用钱币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通过特殊教育的介入帮助学生获得使用钱币的技能,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提供可能性,为学生所在家庭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可能性。

2.教学方式有差异

中美中重度智障学生使用钱币的教学上有较大差异,主要来自于两国的基本国情。首先,两国货币面值设置的不同影响到中重度智障学生钱币的使用。从前文可见,人民币票面元素、层级兑换比美元简便,大大降低了中重度智障学生钱币辨认、兑换、付账等操作的难度。其次,两国特殊儿童教育安置方式的不同也影响到中重度智障学生学习使用钱币。我国采用集中安置的方式,为中重度智障学生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培智学校)并安排就近入学。因为此类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可以不受限制地组队开发各种资源,根据学生的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使用钱币的活动,比如在校园里开设模拟超市、在班级中建立企业薪金制度、在期末考试时采用打工消费体验等,大大增加了学生使用钱币的机会。美国则采用融合模式,在普通学校设立特殊班,但是受到场地、人数的制约,特殊班的教师一般只在自己的教室里或者固定的区域开展使用钱币活动,很少能像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那样举一校之力搭建类似模拟超市的平台,让学生练习。

3.教学研讨方式不同

两国教育者教学研讨方式的不同影响到使用钱币的教学。我国建立特殊教育学校,每学期都有固定的教学研讨活动。教师聚在一起,分享使用钱币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获得的经验,集思广益,调整细节。不仅如此,教师还能跟相似学校的其他老师沟通,形成校级联动甚至是区域联动,大大提高了使用钱币教学设计的效率。相比之下,美国普通学校里的特殊班,虽有助教支持,但教师之间的沟通还是有限的。

4.加强科学评估

我国中重度智障学生使用钱币情况需要科学评估。我国主要以口头评价方式对中重度智障学生使用钱币情况进行评价,还没有上升到科学评估的阶段。虽然学生最终独立或在辅助下完成了消费行为,获得了奖励,但是学生具体在哪个环节遇到了问题,在哪个环节具备优势,就目前的评价方式是无法再现和描述的。而且一旦教育环境发生变化,后继的教育者无从第一时间掌握有效的数据,为学生制订行之有效的活动方案。因此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有必要加强针对中重度智障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量表设计,不仅可以用于使用钱币的教学中,可能用于其它教学活动,从而长期跟踪学生数据,为活动方案设计提供支持。

(作者单位:浦东新区辅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