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h、sh构音异常的矫治个案
发布日期:2019-03-04   作者:特教研究所   

李燕珍

构音不清和声韵调异常会直接影响言语的可懂度,这也是听力障碍人群最常见的言语障碍之一。 听障学生由于听力受损,参与发音的器官长期无法得到利用和锻炼,因此在发音过程中无法协调完成构音,从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构音障碍。其中,舌尖后音zh、ch、sh由于发音困难、习得较晚成为了构音中的一个难点。国内针对构音障碍的评估和治疗虽然起步较晚,但也逐渐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干预策略和方法。但针对舌尖后音zh、ch、sh构音异常的矫治方法少之又少,尤其是适合学龄段听障学生的干预方法几近空白。本研究选取三名不同类型的zh、ch、sh够音障碍学生进行干预,探索一套切实有效的矫治方法来帮助听障学生获得正确的发音。

一、个案选取

首先,笔者使用了《汉语构音能力测验词表》对全校一到三年级的听障学生进行评估。通过评估收集到每个学生的构音清晰度得分以及舌尖后音zh、ch、sh的习得情况;同时通过评估得到了目标音位的错误类型有三种,分别是:歪曲、遗漏和替代。通过评估结果,笔者将所有的测试对象按照错误类型进行了分类,分别选取了三位具有典型舌尖后音异常错误的学生,针对舌尖后音zh、ch、sh这三类典型问题进行个案研究。三名个案的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个案基本信息

二、干预过程

(一)zh、ch、sh歪曲的干预

1.干预原则

舌尖后音zh、ch、sh歪曲,一般表现为:测试时,将含有舌尖后音的测试词,均无法用语音系统中的其他音描述,由此判断为歪曲。

根据zh、ch、sh歪曲的表现,笔者制订了“听辨结合→提高肌力→强化构音→词句稳固”的原则,对被试进行了针对性的康复矫治。训练计划见表2。

表2 舌尖后音歪曲的阶段训练计划

2.训练模式

舌尖后音zh、ch、sh歪曲的训练,需要充分考虑到被试的听力障碍以及错误类型的表现,通过基础训练、针对性训练和综合训练三步递进的方式。

首先,以听觉识别训练为起点,将听、说融入到训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言语听觉链。研究证明,言语听觉链是听障学生建立沟通交流的第一步。

其次,借助口舌训练,强化学生舌头两侧的肌肉力量,从而提高构音器官的运动以及协调能力。

第三,明确舌两侧上抬运动,通过强化上抬运动,使得学生能够自然、顺利地从单一的运动向发音过渡,从而为准确的构音奠定基础。

第四,突出听—说训练,进一步将每日的听说训练纳入到基础康复训练中,以生动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其在言语中由量到质发生改变,确保清晰、正确地发音。

3.教学片段——听觉识别训练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来看看是谁呀?

学生:(读课题)西红柿女孩。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图片,要求学生听电脑给声声后指出对应的图片:

图1听觉识别训练图例

第一轮:正常音量播放电脑语音声(给声3次),引导学生进行三组词的听觉识别,当/sh-s/识别正确率达66.67%或以上,则算达标,进行下一轮训练。

第二轮:在正常音量的基础上加上背景音乐进行干扰(给声3次),让学生再次进行相同的三组词的听觉识别,当/sh-s/识别正确率达66.67%或以上,则算达标,进行下一轮训练.

第三轮:减小播放机器语音音量,增加聆听难度,运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听觉识别训练,当正确率达到66.67%或以上,则算通过。

(听觉识别训练片段是sh-s音位对比听觉识别训练的日常教学干预示例。教师通过设计含有sh-s音位对的词,引导学生听声音后指认图片;同时,训练中通过三级难度逐一递增的方式,强化学生对音位对的听辨能力,从而基本达到每组66.67%或以上的正确率,有效地建立正确的听觉反馈,为清晰地构音奠定基础。)

(二)zh、ch、sh遗漏的干预

1.干预原则

舌尖后音zh、ch、sh遗漏,一般表现为:测试中发音,将含有舌尖后音的测试词,均发成韵母音位而没有舌尖后音,由此判断为遗漏。

根据以上表现,考虑到听障学生的特殊性,笔者制订了“感知部位→巩固方法→强化构音→词句拓展”的原则,对被试进行了针对性的康复矫治。训练计划见表3。

表3 舌尖后音遗漏的阶段训练计划

2.训练模式

舌尖后音zh、ch、sh遗漏的训练,其错误类型的典型表现是发音时声母缺失,因此基础训练、针对性训练和综合训练三步递进的方式中需要重点建立和强化发音部位的感知与习得。

首先,通过视频动画、触觉感知、视觉提示和对比等多种方式,帮助听障学生认识发音部位,理解发zh、ch、sh时舌头是如何运动的,以便学生建立舌两侧上抬运动的基本印象。

其次借助口舌训练,练习舌两侧的肌肉力量,通过设立量化的目标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训练的强度,为后续正确发音做好铺垫。

第三,加强构音运动训练,当学生的舌两侧肌力不断提高时,需要在发音中体会和理解用力的方式,因此构音运动训练时学生将运动和发音相联系的桥梁。

第四,设计词句练习,从单音节字到双音节词,从字首练习到句中练习,由横向、纵向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的清晰发音能力。

3.教学片段——口部运动训练

教师:跟着老师一起看一看,这是什么音?(出示发音动画视频)

学生:这是ch。

教师:你猜对了!你是怎么知道这是ch的呢?

学生:舌头翘起来了,还有气出来。

教师:真厉害!下面跟着老师一起锻炼一下舌头吧。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口部运动)

步骤一:教师使用压舌板,用力推一推学生的舌尖、舌两侧,同时引导学生将舌头绷紧,朝不同的方向作抵抗运动(每次用力持续5-10秒/3组)。

步骤二:教师给学生进行示范:张大嘴巴,舌头两侧向上抬起,形成一个圆弧状,能够触碰到两边的牙齿,并保持住(持续5-8秒/3组)。

教师:按以下步骤示范舌两侧上抬构音运动模式。

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并尝试发ch音:

1)咧嘴微笑同时牙齿轻轻咬住舌头两侧;

2)慢慢张大嘴巴,同时舌头两侧尽可能顶住上面的牙齿,保持不动;

3)舌尖缓慢向后移动到中间,同时舌两侧仍然抵住两侧牙齿并快速发舌尖后音。

(口部运动训练片段是舌尖后音异常矫治中针对性训练的示例。在口部运动法中,教师首先运用动画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发音部位;然后通过舌两侧的抵抗运动和上抬运动,教授学生学习舌尖后音的运动模式;最后,通过构音运动法帮助学生练习从运动到发音的过程。)

(三)zh、ch、sh替代的干预

1.干预原则

舌尖后音zh、ch、sh替代,一般表现为:测试时,将含有舌尖后音的测试词,均用其他声母音位替代(被试将舌尖后音替代成了g、k),由此判断为替代。

根据以上表现,考虑到听障学生的特殊性,笔者制订了“强化听辨→夯实肌力→突出构音→灵活切换”的原则,对被试进行了针对性的康复矫治。训练计划见表4。

表4 舌尖后音替代的阶段训练计划

2.训练模式

舌尖后音zh、ch、sh替代的训练,其错误类型的典型表现是发音时用非目标音位替代了目标音位zh、ch、sh,因此三步训练中需要重点进行zh、ch、sh和替代音位的听、说训练。

首先,突出听觉识别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混淆音位的听辨能力,从而排除学生由于听觉功能受限而影响清晰发音的可能性。

其次,加强口舌训练和构音运动,提高舌两侧肌力和运动发音的整合能力,从而为清晰发音奠定基础。

第三,强化词句练习,通过设计目标音位和替代音的轮替 练习,培养学生对混淆音位的灵活切换能力。

3.教学片段——构音词语训练

教师:跟着老师一起听一听、说一说吧(教师设计沟通版)

知—知了—知了叫—知了叫了—知了大声叫—知了大声地叫

猪—猪肝—猪肝臭—猪肝很臭—臭臭的猪肝

学生跟着老师模仿,读一读。

(构音词与训练片段是构音词语法的教学示例。教师通过课前设计,将练习材料以沟通版的形式呈现,考虑到该生的短句字数为4-6字,因此在词语训练时通过单字-双音节-三音节的逐步过渡,将zh作为目标音位进行练习,强化学生的构音清晰度。)

三、干预成果

通过以上干预方法的实施,结合单一被试进行统计分析证明个案研究的数据真实、有效,从而证明:本研究中针对不同错误类型的听障学生实施的矫治方法,能显著改善其舌尖后音zh、ch、sh构音异常,并能提高其构音清晰度。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也收获了积极、自信的交往意识,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本次干预以“医教结合”的教育康复理念为引导,分析并整合了现有的研究成果,以此为基础,对舌尖后音zh、ch、sh构音异常的三种典型错误进行了个案研究,并形成了针对舌尖后音zh、ch、sh构音异常的矫治方法和矫治模式,具体见图2、图3。

图2 舌尖后音异常的矫治方法 图3 舌尖后音异常的矫治模式

(作者单位:闵行区启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