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结合背景下特殊学生健康评估的探索
发布日期:2019-03-04   作者:特教研究所   

陆雅芳

近几年,进入培智学校的残障孩子呈低龄化趋向,重度残障学生、多重障碍学生增多,这些都让传统的培智学校办学模式面临挑战。为了破解特殊教育发展中的难题,自2010年教育部提出“积极开展医教结合研究和试点工作”起,我校持续将“医教结合”作为工作的重点,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建立机制,明确特殊学生健康评估工作流程

学校积极寻求教育、医疗、残联等相关主体的共同合作,制定了“特殊学生健康评估工作流程”,建立了定期为特殊学生开展健康评估的工作机制,将健康评估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中,突出了健康评估工作的定期性和常态性(见图1)。

图1 特殊学生健康评估工作流程图

二、开展评估,建立“一人一档”的学生健康档案

(一)医校合作,开展特殊学生健康评估

1.核定检查项目

为了使健康检查更符合特殊学生的需要,学校与医疗机构共同探讨,确立了健康检查的具体项目,有眼科、内科、外科、五官科、口腔、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内容。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以及家长的反馈中,又不断发现学生的一些新需求。例如,学校伴有肢体障碍的学生达到22.7%,教师及家长普遍反映希望了解学生病情的具体情况。因此学校针对这部分学生增加了“粗大运动能力评估”,并在健康检查中予以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于此,学校也明确了特殊学生开展健康检查应做到“量身定制”,检查项目不但需包括基础的常规检查,还需根据不同特殊学生的实际需求,增设相应的特殊检查。

2.落实健康检查工作

学校联合医院,采用医生进校的形式,于每年的6月,为义务教育阶段及送教上门的特殊学生开展健康检查。期间,还争取到了家长的配合(每一名学生均由一名家长陪同、协助参与评估),保证了评估检查的顺利进行。个性化的服务不仅充分体现了学校、医院、家庭的合作和互动,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及社会反响。

检查工作的开展,全面、清晰地展现了特殊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健康状况,也让学校在整理检查报告、采集检查数据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信息。以2015年6月的健康检查结果为例,参加检查的学生中患龋齿的学生为35人,患病率达到43.8%,个别学生存有牙齿畸形、残根牙、残冠、牙列不齐等病症;高年级(含七—九年级)有能力参加视力检查的学生有19人,近视学生14人,占参检学生的73.7%;血常规检验存有异常的学生有52人,占参检人数的65%;尿常规检验存有异常的学生有12人,占参检人数的15%;另有个别学生存有扁桃体肿大、慢性鼻炎、先天性左外耳道闭锁、体重偏轻或偏重等症状。这些检查数据不仅进一步肯定了特殊学校开展健康保健工作的必要性,而且也为深入探索建立特殊学生健康保健机制,落实特殊学生健康跟踪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实证。

(二)家校合作,开展特殊体质调查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们发现很多特殊学生都或多或少地伴有不同类型的慢性疾病,其中一些慢性疾病往往会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不利影响。如果防范不及时,甚至会危害到学生的生命健康。这就需要学校充分掌握学生的健康与安全需求,以便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为此,学校增设了学生的特殊体质排摸工作,于每学期初落实系统的调查、管理流程:

1.对学生慢性病史情况进行梳理,向家长发放学生健康情况调查表,统计需要家长提供的医生诊断病历证明。

2.通知所有家长提供学生真实的病情及相关病历证明,信息核实签字。

3.请家长对未有明确诊断的慢性病或疑似病症进行医学检查、诊断。

4.对有特殊状况未能自行带到医院检查的学生安排在学生体检时给予特殊项目的体检、诊断。

5.完善学生慢性病诊断证明。

6.对学生健康情况(特殊体质)及时统计最新数据。

通过家校的共同梳理,发现全校学生中有15名学生患有癫痫,8名学生是过敏性体质,2名学生有先天性心脏病,另有个别学生患有慢性肾炎、肌无力、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红斑狼疮、胃窦炎、哮喘、白癜风、运动诱发肌张力障碍症等特殊病症。基于此,保健老师和班主任、任课老师及时加强沟通,告知对特殊体质学生在饮食、生活方式、运动量、运动方式、运动及日常防护措施、紧急预案上的要求,并适时落实进日常的学校生活和学习活动中。

(三)梳理信息,完善学生健康档案

通过以上的评估、调查,学校基本掌握了学生的健康信息与保健需求,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资料,逐步建立、完善了在校特殊学生的个人健康档案。档案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纸质档案,每一个学生自入校后都将建有一个健康档案袋,包含了学生的基本信息表、入学评估表、特殊体质情况表、健康检查表(每学年度一份),纸质档案于学校内部保存,供班主任、个训教师作为开展学生教育教学、个训康复实施的依据。

另一类是电子档案,主要借助于学校研发的“学生个人成长平台”,定期将学生相关的健康保健资料用电子方式上传于平台上,以文字、照片、视频等丰富的多媒体方式,形象、立体地呈现学生在校的健康保健情况,在方便数据信息汇总统计的同时,提供给家长更多的学生在校健康保健信息,增强了家校互动沟通,为特殊学生和家长提供了更切实、更完善的服务。(见图2)

图2 某学生个人成长平台保健栏目页面

三、分类剖析,探寻日常健康保健策略

研究中,我们对特殊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相应的梳理与统计,并着力对脑瘫、自闭症、癫痫、唐氏综合征四类病症的学生开展了个案追踪,探寻了日常保健策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下面例举脑瘫、自闭症两类病症患儿的保健策略:

(一)脑瘫患儿的保健策略

1.注重饮食护理。对脑瘫患儿加强饮食护理,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制订相应的协助进食的方案,注重加强其降低口部过敏反应的训练,必要时应给予患儿温度与味觉等刺激,以改善其口腔的感觉,形成良好的饮食兴趣。对于自行吞咽存在困难的患儿,可采用鼻饲的方式进行喂养。

2.辅以心理干预。对脑瘫患儿的不良情绪进行干预,及时与患儿进行沟通,使患儿能够缓解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从而能够保证良好的饮食,积极配合康复治疗,促进康复效果。

3.增强康复训练。针对患儿活动中的异常姿势加以干预、预防,参照患儿实际情况,练习完成相应的动作:翻身、爬行、单膝跪地、用手持物等,训练时间应合理。期间应为患儿安排较为合理的户外运动时间,适度光照。

(二)自闭症患儿的保健策略

1.不宜依赖药物。在自闭症的治疗中,不能过多地依赖药物治疗。药物不仅无法从根本上改善脑功能,也不能减轻患者沟通上的障碍或是纠正患者偏执的个性。只有在治疗中出现一些周边症状时,患者才有必要服用药物辅助治疗。孩子如果出现重度的躁动不安,或出现其他已经严重到无法正常进行疗愈的症状时,可以用药物暂时抑制住病情。

2.注意口腔清洁。很多自闭症患儿由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容易患齿龈疾病或龋齿。因此,仔细而经常地刷牙是必不可少的。假如患儿愿意接受电动牙刷,只要使用得当,清洁牙齿的效果很好,也有助于孩子习惯口腔里的振动感觉,便于以后需要时患儿能适应牙科诊疗。

3.关注饮食的选择。谷类食物、奶制品、鸡蛋、橘科水果、巧克力、茄子、含色素的食品和含水杨酸的瓜果蔬菜等食物对自闭症儿童或多或少地会产生一些影响,因此在日常饮食中需慎用。反之,补充益生菌,可能可以改善自闭症患儿的某些身体症状。

4.加强体育锻炼。体育活动在多个层面对自闭症患儿有着显著的影响,它不仅仅表现在对其身体素质和形态方面的显性影响,更是对患儿的心理矫正有着积极的作用。体育锻炼能够激发自闭症儿童的学习欲望,让他们更加亲近身边的大人和伙伴,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的交往活动中,学会怎样与人沟通,怎样与人交往。而对于运动量来说,中等运动量水平对促进心理应激干预效果更为明显。

残障儿童的发现、诊断、评估与干预是特殊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核心与关键所在。通过医学、教育、心理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能系统、科学地了解特殊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状况,为特殊学生的干预与教育奠定基础。随着健康评估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学校将积极寻求该项工作与学校课程的结合点与创新点,建立和完善与健康保健相关的课程体系,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医教结合服务方案,有效落实教育、康复、保健等多元化的专业服务,为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提供充分保障。

(作者单位:嘉定区成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