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特教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各区县要通过落实特教教师编制标准、待遇和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等途径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能力和水平。因此,根据2015年教育部制定的《专业标准》以及2016年制定的《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特教教师的要求,宝山对特教教师的发展进行了整体规划,并坚持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核心提升师德师能,以探索科学有序的教师管理机制为重点,加快实现特教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特教教师队伍。
“十二五”以来,宝山区通过严格招录条件、完善聘用机制、鼓励教师流动,优化特教教师结构,组织多期特教培训班,开设区级共享课程等途径,有效地提高了区特教教师的整体发展水平。但区特教师资仍面临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压力。一是特教教师和康复专业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学前特教点、普通学校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专职资源教师短缺;二是教师专业发展面临挑战,专业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十三五”,我们以“建设一支师德素养优良、专业技能水平较高、人才梯队有序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为目标,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实现融合教育常态化、标准化,特殊教育服务优质化,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管理智能化,特殊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一、加强统筹规划,配备专业师资
1.落实政策配备特教专业师资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原则,研究制定并有效落实各项政策,按照《宝山区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积极落实特殊教育教师编制标准,根据上海市特殊教育师资配备标准,配齐、配足普通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特殊教育班教师、随班就读专职特殊教育教师和区巡回指导教师。通过三年时间,落实50%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学校配备专职特殊教育教师,区特教指导中心配备至少3名专职巡回指导教师(1名负责学前特教、1名负责小学、1名负责中学),各学前特教班每班3名专任教师+1名保育员(或2名专任教师+2名保育员),各义务教育特教班每班2名专任教师+1名保育员,培智学校增加补偿性学科教师(新增自闭症康复教师3名,脑瘫康复教师1名,行为干预教师3名),宝山职校增加至少3名特教专任教师。
2.部门协调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
区教育、发展改革、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各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和制定相应政策,保障特殊教育教师享有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津贴,并且在绩效工资中予以适当倾斜,在教师职称评聘、表彰奖励时,同等条件下,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
二、开展全员培训,促进专业发展
1.逐步开展特殊教育全员培训
根据《宝山区“十三五”特殊教育师资发展规划》,开展区级多层次职后培训,逐步实现特殊教育全员培训。首先,将特殊教育培训课程作为必修版块,纳入普通学校、幼儿园教师职初和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校级干部岗位培训课程。其次,开设普通学校教师特教岗位技能培训和随班就读分管领导培训两个培训班,计入“十三五”教师培训学分;再根据各校特殊学生以及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选拔符合区级认定标准的特教专任教师,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开设宝山特教岗位证书培训班,确保我区专职特殊教育教师100%持特教岗位证书。另外,以区教研员和区特教指导中心为主要开发者,整合“十二五”课程,开发特教学科低结构、短课时、数字化、模块式的 “十三五”教师培训区级课程,实现培训课程与教育教学研究的有效链接。组织各基层学校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建设特教教研组,开展特教学科的教科研研究。
2. 构建“教研训一体”的教师发展机制
立足课程与教学改革,宝山区整合教师教研、科研、培训工作构建“教研训一体”的教师发展机制,开展区级多层次职后培训。(1)明确主题,以案例为载体实施教研,通过系列主题教研活动,使教师能对“特殊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认识,改进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2)基于实践,学习特殊教育的相关理论,通过问题研讨等途径帮助教师将特殊教育理念转化有效课堂教学行为;(3)现场观摩,提供直观的课堂教学体验,立足教师需求和实践开展有价值、有成效、有思想的主题研训活动;(4)项目引领,以骨干教师和核心研究团队的作用辐射全体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整体素质提升,促进学生发展。
三、规范教师管理,创新工作机制
1.建立健全区—校两级管理机制
我区制定了《宝山区特殊教育教师管理意见》,将普通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特教班教师、普通学校特教专任教师和区巡回指导教师纳入特殊教育教师统一管理,对人员要求、工作任务、录用流程、享受待遇、师资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规范管理流程。学前特教点所在幼儿园、开设特教班的普通学校制定专职特教教师及专业人员管理制度。培智学校按照ISO9001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管理。宝山职校制定《宝山区职业学校特殊教育班教师管理制度》,建立管理制度。
2.探索“中心+学校”双资源教师工作模式
第一种由区特教指导中心派驻资源教师进普通学校,以1所学校为重点,辐射周边3-4所学校,引领基层学校开展随班就读有效教学;第二种由基层学校选拔“专职资源教师”,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资源教室个别化训练。
四、发展骨干教师,建设人才梯队
1.逐层选拔培养骨干教师
优化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使用、考核、管理机制,建立特殊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形成区特殊教育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坛新秀为序列的教师梯队,通过教学评选、评优活动、特殊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等举措开展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养。建立“项目组—学科中心组—学科指导团”的骨干教师逐层选拔培养模式:成立中学随班就读、小学随班就读、学前特教三个项目组,每组4-12人,各项目组聚焦1-3个研究专题,深入基层学校开展学科教研、课堂实践、专题研究等工作。通过“选拔优秀—组建团队—任务驱动—专业成长”的模式,在交流与合作中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成立区特教学科中心组(8人),组建学科指导团(约12人),发挥其在学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优化市区联动机制,积极开展特教评优评选活动,为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拓展平台。
2.发挥学科基地辐射功能
以培智学校——特教学科基地作为学科教师培育的主阵地,学校不断总结经验、打造亮点、提升水平,通过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公开展示观摩等形式对学科基地成果进行总结推广,提升学科教师专业素养和课堂实践能力。培智学校形成分布合理、层级清晰的学科教师梯队:重点培养2-3名优秀青年教师,使他们在区“新秀教师在课堂”培养项目中成长磨砺,专业能力得到跨越式发展;重点培养4-5名教育康复骨干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同时,进一步发挥学科基地在主题化教学研究、梯队化教师培养、区域化辐射引领、规范化见习培训、模块化课程开发方面的作用,将学校的经验辐射到学前特教点和有随班就读、特教班的普通学校。
至2019年2月,我区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实施方案,已逐步落实相关人员的配备;开发了5门区级培训课程;“区—校”两级管理机制、“教研训一体”的教师发展机制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一支包括2名随班就读教师在内的区级骨干教师队伍正在形成……但是,要培养一支真正热爱特教事业,热爱特殊学生,肯钻研、善钻研的教师队伍,宝山特教教师的培养之路还很漫长,要攻克以下主要问题:
首先,要促进特教工作,尤其是随班就读工作的发展,需要我们转变观念,从“消极的怜悯”到“积极的支持”,从“特殊的关爱”到“真正的平等、尊重”,从“特教是爱心工程”转变为“提升教学有效性”。
其次,普通教育的壁垒需要打破。普通学校特教专任教师的发展不仅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形成一支专职的稳定的有创新能力的队伍,还需要学校管理者打破壁垒,对随班就读课程进行整体规划,为每个学生实施教学研判,设计适合其发展的个别化课程。因此,学校要做好统筹协调,调动各个部门力量,开展校本教研,激发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制订每个学生的干预计划,编写教学材料,实现一生一方案、一生一课程。
最后,教育教学研究还要持之以恒地开展。教师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主体,由于特教课程资源的匮乏,以宝山培智学校为首的教师长期开展研究,他们研发的校本材料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但还需继续在实践中检验、调整、完善。对不同学段听障、智障、自闭症学生开展有效的教育,还需要我们广大的特教工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程改革、教学研究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
(作者单位:宝山区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