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用和推广教育科研成果
发布日期:2020-01-16   作者:苏忱   

科学研究的成果不仅是研究人员劳动的结晶,也是人类社会中宝贵的知识财富,也是促进社会迅速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技术和知识资源。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是把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衔接,使科学产生的成效与财富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的必要途径。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斯就做过统计:社会生产力增长的诸多因素中,因采用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而获得的增长要占64%以上。时到今日,可能还远远不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对社会生产力发展产生的作用。

当然,科学是分门类的。教育科研成果与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特别是与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性技术成果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例如,科学技术成果十分强调技术更新、技术改进以及用来解决生产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能产生直接的技术效应。应用类的科技开发成果则更注重迅速转化成直接的生产力,更加偏重成果的商品化。教育科研的成果大都很难直接体现其经济价值。教育科研成果的价值更多体现在社会的精神产品上,体现在丰富教育理论、促进教育实践,培养人、造就人的价值引导上。应用实施路径也很难像科技成果那样完全参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专利——产品开发”这个模式进行推广。

一、教育科研成果应用推广的价值

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到底有什么价值?这是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

1.教育科研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是对教育科研成果的最好检验

任何科研成果都是在局部有限范围内对事物得出的规律性认识。由于一线教师的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加上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既有运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又努力在新兴科学中了解和学习新的研究方法),再加上科研条件的不恒定性等,都对教育科研成果的实际价值和使用范围产生限制。因此,对教育科研成果,一般很难通过检测鉴定等方法完全认识其价值和作用(目前在教育实践与教学实施过程中,动辄就使用的评价手段,笔者并不十分苟同。因为教育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带有复杂性和综合性,教育现象常带隐秘性和不可测性,而教育成效的显现则有迟效性的特点等),只有在多次反复的学习中改善,在实践中归纳,在运用中提升,才能形成更完整、更科学的认识。推广和应用教育科研成果可以进一步检验成果的科学性、实用性、普适性,同时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检验理论依据,改进工作结果与过程。

2.教育科研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是扩大教育科研工作影响的有效方法

如果一项成果通过结题与验收,随即束之高阁,画上句号,那么它的作用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它对社会的影响也就十分有限,就可能“藏在深山人不识”。只有推广和应用,才能使更多的教育同行获得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体验与教育经验,熟悉成果内容,同时使成果产生辐射作用,使教育科研产生共振效应。当然,合适的成果推广方式,还可使各个社会群体了解教师科研工作的意义、性质、特点和作用。

3.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是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研队伍的重要途径

教育科研活动的特殊性就是科研队伍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一大批有条件、有能力、有志于此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行政领导都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他们在教育实践的一线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着解决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中涌现出的大量瓶颈问题的渴求,但与专业科研人员相比,他们又较为缺乏教育研究的专业知识和方法。通过成果的应用与推广,专业科研人员和成果拥有者采取成果报告、现场展示、科研讲座、案例分享、面对面指导等方法,把普及科研知识、培养科研骨干、组织科研队伍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产生“价值增值”,即把相当数量的教育工作者同时培养成教育科研的内行。

二、应用与推广教育科研成果应注意的问题与环节

1.筛选成果是成果推广的基础

教育科研产生的成果并不都需要组织力量进行推广,也不是所有的成果都具有被推广的实际可能。基础理论研究就是以认识教育现象的抽象特征为主的研究,将大量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中探求规律与发展趋势,形成思辨性的理论研究成果。一般来说,对于这类研究成果只要能起到沟通科学信息、活跃学术思想、促进教育学科发展、繁荣教育科学的作用,就已经实现了扩大成果效益的目的。另外,由于教育科研对象庞杂、研究方法多样等,也造成某些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将受到众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只有对成果进行认真筛选,并根据每项成果的特定条件,采用相应的方法和途径,才能保证教育科研成果应用与推广工作胜利开展。一般而言,应用成果是自发地接受先进的优秀成果的过程,而推广成果则需要一些管理措施去保证研究成果产生增值作用。

筛选准备推广的成果,大体要考虑以下三方面。

其一,成果的先进性和成熟度。先进性是指通过研究当前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在成果内容与研究方法上具有创新性。成熟度是指经过教育实践或者逻辑上的反复论证与验证,证明研究结论可靠,研究方法合理,数据完整,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再现性。先进与成熟是辩证关系,先进性决定着成果的价值,成熟度则决定成果被推广后的价值,两者都是应用与推广成果的先决条件。

其二,成果的实效性和可行性。实效性是指成果的确能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教学面临问题的改善等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产生比较明显的社会效应。可行性是指成果的指向是清晰明确的,实际操作也是相对简便易学的,在现行的主客观条件下加以实施是可行的。成果的实效性和可行性是应用和推广成果的客观要求。

其三,成果的整体性和特殊性。目前教育领域中大量产生的整体改革、整体实验、区域推进等成果,要特别强调整体性。大量成熟的、长周期的科研成果都有较严密的系统性和完整的结构性。对这些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应该首先区分课题的总体目标和完整实施过程,然后细化分解为各分系统、子系统,并重视组合环节及相互关系,由此才能保证以后的应用与推广过程能严格按照科研的程序,齐头并进、相互协调,产生整体效应。所谓特殊性是指某些成果研究范围大,涉及方面多,整体效益虽然良好,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成果中很多内容有不确定性,给整体推广应用带来困难。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分析和剥离出成果中最有效的成分,遴选周期长的研究中部分已经成熟的阶段成果,或综合性研究中已经定型的局部或部分经验,首先加以应用和推广。而这些局部或阶段性成果的应用与推广,也会倒逼综合类成果更趋完善。

2.选用合适方法是成果推广的关键

根据普通教育科研成果的特点,大致上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其一,通过报告会、经验交流会,进行宣传型推广。对普教领域的教育科研成果,大都可以成果报告会、学术交流会等方式进行推广。由研究者宣读科研报告,介绍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操作过程、成果价值等,通过会议宣传的形式进行推广。

其二,通过现场观摩会,进行示范性推广。实践成效显著的成果可采用现场观摩会这种推广形式。这类推广形式的优点是:直接、明确、生动,便于推广者和学习者在现场双向交流;不仅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也便于学习者对成果中重点、难点、操作定义、实施方法的掌握与吸收;通过模仿范例,提高推广的效果。

其三,通过专著、论文、成果汇编等,进行文字型推广。要对数量众多的成果进行推广,单靠会议宣传与交流,不可能满足推广的要求,更多需要通过情报载体、文本资料——专著、论文、成果汇编等进行文字型推广。这类推广形式的优点是,便于保存研究成果资料,有利于应用者时常学习和借鉴。

其四,通过学习指导,进行培训型推广。对价值高、意义大、效果特别明显但操作要求又比较高的成果,可以通过集中办班、系统培训的方式推广成果。通过研究项目实施者身体力行的传授指导,能保证学习者掌握该项研究的实施要领、方法步骤,使成果应用与推广取得很好的效果。

(作者系上海市教育学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