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琼霞
绘本,也就是图画书,指的是一种完全或主要通过图画来表达内容的书。著名的儿童作家松居直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让我们理解绘本的含义,他认为,绘本不等于“文+图”,而是“文×图”。绘本既能展示宽广的视野,又有细节特写;既有有趣的故事情节,又暗藏着起、承、转、合的节奏设计。绘本构图巧妙、造型生动、色彩优美、人物个性鲜明,深受儿童的喜爱。不仅如此,台湾大学阅读疗法学者陈香梅教授指出,绘本可以作为媒介辅助情绪辅导与心理治疗。
在聋校心理辅导课中开展绘本教学的实践一是缘于绘本的功能特点。绘本取材广泛,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所涉及的多元因素。已有研究证明,绘本有促使儿童产生内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的功能。如陈凯婷认为,绘本在儿童的认知、人格、道德、生活成长及心灵沟通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其特定的价值。诸佳男认为,绘本对儿童的认知思维、情绪情感、意志行为的养成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二是针对聋生的心理特点。听力障碍带来的感知活动的局限性和语言发展的滞后性,导致聋生的思维水平长时间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情绪情感体验较为浅显,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如自我意识模糊、情绪困扰、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等。而绘本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帮助聋生体验、理解和表达。绘本文字简练易懂,适合聋生阅读;绘本色彩鲜艳,人物形象夸张有趣,符合聋生视觉优先的感知特点;聋生善于观察、模仿,绘本为他们提供了个性鲜明的人物,让他们有了观察和模仿的对象。
一、选绘本:精挑细选,投其所好
绘本种类繁多,内容丰富,那么如何选择适合聋生的绘本呢?我认为应该在了解聋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先对绘本进行主题分类,并按难易程度排序。以六年级聋生为例,针对他们的认知和心理特点,我设计了三个主题板块:悦纳自我(认识自己的特征、喜好,接受自己的优缺点);情绪管理(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初步学会管理情绪的技能);社会交往(学习与人交往的技能)。每个主题又分为4-6个学习单元,以情绪管理为例,情绪管理可细分为情绪觉察、情绪表达和情绪运用。相关绘本很多,所表达的情绪也很丰富,如沮丧、烦恼、悲伤、喜悦等。在情绪类绘本中,我根据情绪内涵的逐层递进和培养目标,设计了以下单元的教学,并选择了与他们年龄特点相符的绘本。
单
元 |
教学内涵 |
教学目标 |
绘 本 |
一 |
情绪的察觉 |
1. 了解自己的情绪 2. 了解他人的情绪 |
《我有我感觉》 |
二 |
《没有人喜欢我》 |
||
三 |
情绪的表达 |
1. 管理自己的情绪 2. 处理他人的情绪 |
《罗伯生气了》 |
四 |
《我最讨厌你了》 |
||
五 |
情绪的运用 |
1. 运用情绪培养同理心 2. 运用情绪建立自信心 |
《爱画画的塔克》 |
六 |
《你很特别》 |
在选择绘本时,不仅要选择合适的内容,还要选择聋生喜欢的绘本风格和人物。在绘本风格上,为避免聋生被一些无关的线索吸引,尽量选择线条简单明朗,颜色鲜艳的绘本,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故事人物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到聋生的特点,选择一些聋生喜欢的、比较正向积极的角色,如青蛙弗洛格、小熊哥哥、大脚丫贝琳达等,让学生喜欢绘本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从而更有利于聋生理解绘本故事所带来启示。
二、用绘本:精心设计,环环相扣
1. 师生共读,启发引领
绘本的阅读是个体对故事内容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聋生的直观感受力强,但思维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在理解归纳方面需要老师进行引导。如在讲解《勇气》这一课时,我先请同学们说一说勇气是什么?由于聋生语言较为贫乏,大多数学生只能说出“勇敢”“厉害”这样的词语。而伯纳德·韦伯的《勇气》这本书用朴实生动的语言讲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勇气”。如:勇气,是你第一次骑车不用安全轮;勇气,是和别人吵架后你先去讲和……非常贴近生活且简单易懂,聋生容易产生共鸣,有阅读的兴趣。但是心理辅导课要求学生除了感受还要有感悟,需要帮助他们加深领悟。学生看到的是一个个行为,却难以认识到行为所反映的心理品质。在和学生分享了绘本之后,我请同学们边回味边引导他们对内容进行归纳提升:勇气,是你第一次骑车不用安全轮——勇敢面对;勇气,是和别人吵架后你先去讲和——待人宽容……通过师生共同归纳的过程,学生们对“勇气是什么”有了深入的认识。在接下来的分享中,有的聋生举例说明自己的“勇气”,如“我学游泳反复练习,一点都不害怕”,而其他同学会帮助他归纳:这代表你勇敢,这代表你很有毅力……在分享中不仅丰富了对“勇气”内涵的认识,还学会了归纳分类,并对同伴进行了称赞和鼓励。
2. 互动讨论,循序渐进
在运用绘本教学时,需要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氛围,让聋生自由地表达所思所想。教师则要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思考、应用。以“坚持梦想我能行”这一课为例,我和聋生分享了《大脚丫跳芭蕾》的故事:贝琳达虽然因为有一双大脚而被排斥在芭蕾舞的舞台之外,但她勇敢坚强,坚持梦想,等待机会,终于如愿以偿。我们的课堂讨论围绕三个层面内容展开。一是紧扣绘本内容的讨论,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故事主人公的遭遇,解决办法等,在理解故事基础上,了解主人公的遭遇和心情。包含的问题有:当听到评审们说:“你那一双大脚,永远跳不好!”贝琳达是怎么做的呢?二是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此种讨论主要围绕故事中和学生相似的经历展开,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将自己投射到绘本故事中,唤起自己已有的经验。涉及的问题包括:贝琳达最终实现她的梦想了吗?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三是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的讨论。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将从绘本中习得的方法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产生认知、态度和行为上的转变。我设计了分组讨论: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小组成员支持你的梦想吗?当听到同学的反对时,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样做?环环紧扣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故事人物的命运到自己生活中的感悟,在讨论中明白:我们可以努力改变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有很多障碍,要自信要坚持,才能实现梦想。
3.
角色扮演,内化行为
角色扮演指的是根据故事里面的人物关系,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以表演的方式,将故事的主要情节展现出来,这也是聋生非常喜欢并擅长的。角色扮演既可以在阅读之前进行,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分析讨论提供切入点;也可以在阅读之后进行,可以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帮助学生将新接受的观念与技能内化到行为中去。例如,绘本《怪叔叔》告诉了儿童独自面对陌生人时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学生在阅读之后能很快知道了方法却不会灵活运用,因此可以通过多次的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把新技能运用于生活中。又如《你看起来很好吃》故事围绕着甲龙和霸王龙的对话进行,又运用一些典型动作来表达效果。“爸爸!”甲龙宝宝一把抱住了霸王龙,“我好害怕哟!”霸王龙吓了一大跳,说:“你怎么知道我是你的爸爸呢?”“因为你叫我的名字呀。知道我的名字的,一定就是我的爸爸。”天真可爱的甲龙让凶猛的霸王龙也不由地表现出深情的一面,形象而生动,聋生惟妙惟肖的表演促进他们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
4.
故事重构,促进迁移
故事重构指的是在对故事进行剖析、理解的基础之上,以表演、讲述、绘画等方式,重构一个类似的故事。故事重构既可以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也可以促进学生将新观念新技能迁移到类似的情景中去,进而影响学生现实行为的改变。一般而言,聋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较差,所以这部分通常是教学的难点,先从简单的仿句入手,逐步完成故事重构,如在阅读了《我妈妈》之后,模仿这样的表述“我妈妈是个超人妈妈,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她真的很棒!”请聋生尝试重构新的故事——《我爸爸》,聋生说道:“我爸爸是超级修理员,他什么都会修,他很棒!”……简单的一句表达,说出了孩子对父亲的爱。
三、有成效:激发兴趣,挖掘潜能
1. 激发兴趣全参与
绘本生动有趣的故事内容、直观形象的表现形式,激发了聋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聋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此外,由于绘本的图书叙事性,那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通过读图了解故事,积极地参与教学讨论。一位多重障碍学生由于不会说也不会写,课堂参与度较低,但在绘本教学时,她每次都很专注。在分享《大脚丫游巴黎》时,虽然她不会表达,但她的表情变化完全符合故事主人公的“悲欢离合”,这就是绘本的魅力,它的“零门槛”给了每个人参与的机会,不管读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高低,都可以在绘本阅读中获益。
2. 挖掘潜能增自信
聋生模仿能力强,善于观察,动手能力强。如何让他们在课堂中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增强自信心?这是教师常常思考的问题。在绘本这一生动具体的参照对象引导下,聋生不再害怕表达,他们“有话可说”“有图可画”“有戏可演”。他们乐于表达和参与,增强了自信。如,《大卫,不可以》这本书文字很少,但是这种“留白”却引发了聋生丰富的想象。大卫的表情也很丰富,聋生将表情和其代表的情绪一一对应,并用模仿各种表情,自己绘制七彩“心情晴雨表”等方式呈现出来,他们富有创意的表演和精彩纷呈的“设计”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鼓励。
3. 答疑解惑促成长
有些绘本是针对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而编写的,如针对社会适应的《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针对性教育的《东方儿童性教育绘本》,面对亲人离世的《爷爷变成幽灵了》……这类绘本的运用,对聋生的成长具有现实意义。一些聋生家中有弟弟妹妹,如何面对一个和自己“争宠”的小孩,怎样处理和他们的关系给聋生带来了困惑。在讲《彼得的椅子》的时候聋生很有共鸣,说弟弟妹妹抢走了原本属于他的小床,玩具……通过彼得的行为,让聋生明白他们产生焦虑甚至嫉妒的心理是正常的,自己并不是“坏孩子”;随着彼得的成长和改变:“我们来把小椅子漆成粉红色的,给苏西坐吧。” 聋生的想法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我大了,小床给弟弟睡没关系,爸爸妈妈爱弟弟也爱我。”这样的故事抚慰了聋生的心灵,让他们能接纳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为他们成长中的问题“答疑解惑”,起到了很好的心理辅导效果。
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千差万别、性格迥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方法和展示平台,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需求来帮助他们搭建各种各样的学习“支架”,激发他们内心的力量。而绘本正是这样的一个支架,在心理辅导课的教学中恰当使用绘本可以让聋生浸润在书香中,让他们在充满童趣的故事中去体验、感悟和成长。
(作者单位:黄浦区教育学院 上海市特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