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术活动个训课《小兔》为例
仇佩琦
普通学校中的视障随班就读学生,因自身视力障碍导致空间界限感模糊、看不清教学活动中的各类材料,易出现对学习环境不适、抵触操作型学习活动等现象,需要教育者在学习环境和课程上做更大程度的个性化调整,从而帮助此类学生更好地融入环境、参与学习。
本文以一名视力障碍(以下简称视障)随班就读学生小Y为例,探索视障随班就读学生美术个训课教学调整的角度和方法,形成的一些经验为特教和美术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Y,女,2007年11月出生,患有白化病,根据医学诊断,属于视障为主、兼有轻度智障的,同时伴随多动等行为问题,于二年级时正式安置为随班就读对象。
小Y在各科集体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多动,擅自离开座位,双手不停抽动等行为问题;因视力缺陷看不清集体教学中的示范、媒体、板书等,学习时以听觉通道为主,会随意地口头应答她想回答的问题,经常答非所问,课堂学习有效参与度很低。因此,美术个训课的目标是改善其多动问题,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参与度。
二、初期课堂观察与分析
(一)课堂行为具体表现
美术个训课初期阶段,小Y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行为,以《小兔》一课为例,具体表现为:
1.行为多动,擅自离座
小Y在30分钟的个训课中离开座位7次,每次时长1至3分钟不等,每次离开座位时,都会提出以下各种理由:“要喝水”“要上厕所”“要在教室里跑跑”等。
2.撕坏范画,抵触教师
在绘画过程中,小Y连续3次扔掉教师提供的范画,教师制止后,小Y用纸张拍打教师的头部表示排斥与抵触,最后还将范画撕坏扔在地上。
3.描画作业,无法完成
教师让小Y在虚线上进行兔子形状的描画。她描画时动作极快,但是线条随意离开虚线轮廓,结果未能完成兔子的形状描画。添画装饰元素时,随意画了几笔就表示不想继续画,教师增加动作协助,手把手进行辅助时,小Y一直试图挣脱,导致最终未能完成描画作业。
(二)课堂行为背后的成因分析
1.学习环境不适,多动抵触
美术个训课是在另一所学校的资源教室里进行的,她对新环境还没有完全适应,充满好奇、兴奋,无法安静下来;新环境的桌椅摆放为开放式,为她离开座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根据教师和家长一段时间观察,她并没有真正要喝水或要上厕所的生理需求,其行为所能达到的目的是逃避学习。而逃避学习的原因是对现有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或根本无法完成。
2.范画内容不当,造成障碍
通过对课堂录像内容的回顾与分析,教师发现提供给小Y的范画,画面内容过于丰富、复杂。她的视功能缺陷,根本无法看清其中的图案和线条,导致学习困难,并引发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用抵触反抗的方式来逃避学习任务。
3.任务项目过多,无法完成
通过与小Y的美术教师沟通,得知小Y喜欢上美术课,擅长简单涂色类的美术活动。同样的美术课,小Y的兴趣反差巨大,反思个训课,教师最初提供的学习资料和布置的学习任务远远超出小Y的视功能范畴,导致她无法完成。其次,在第一个任务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又增加了繁杂的添画等新的教学任务,以致最终她逃避任务。
综上所述,环境因素、教学材料的适切性、教学内容的难易度、教学策略的针对性等,是小Y美术学习活动效果的关键要素。
三、教学调整实践
基于以上分析,为提高小Y美术个训课学习的参与度和有效性,教师从环境调整和教学调整两个维度进行实践。
(一)聚焦环境因素,进行座位调整
1.课前暖身,熟悉环境
针对小Y对资源教室这个新环境不熟悉,容易产生好奇心的心理状况,安排小Y提前进入资源教室,并带着她观看教室里陈设的各种物品,并告知使用规则,帮助她快速适应授课环境。
2.调整座位,限定范围
资源教室的课桌为由几张小课桌拼接成一个等腰梯形状的大课桌,集中在教室的正中间。学生的椅子围绕课桌排放,椅子是没有椅背的开放式。
调整后将小Y的座位后面用四张课桌围成一个围合式区域(图3),将她的左侧、右侧和背后的活动空间设立了限制,减少随意活动的机会。这种“围合式”教学空间的调整,是一个更有利于小Y的学习环境,她再无随意走动现象。
(二)针对视功能特点,进行教学调整
回顾小Y之前美术个训课的种种问题行为表现,关键是教师对她的视功能情况缺乏详细了解,教学活动的内容和难度都超出她的能力范围。在市视障指导中心专业指导之后,美术个训课《小兔》做了如下调整。
1.调整学习材料
根据视功能评估,小Y的美术活动所涉及到的材料,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表1):纸张厚度、色彩饱和度与对比度、材质的软硬度等和描画纸的视觉界限建立。
2.调整教学目标,降低学习难度
首先,针对原个训课《小兔》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未达标原因分析,发现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目标一:“根据虚线轮廓描画兔子的外形”,未达标原因是“提供的画笔不当,笔太细,无法看清,不符合学生视功能特点”;
目标二:“根据范画,添画9个装饰元素”,存在的问题是“任务太多,太难”;
目标三:“用不同的点、线和形状装饰画好的兔子”,存在的问题是“目标的难度过高,范画太繁杂,看不清”。
根据教学目标制订的教学内容太多、难度过大等问题,结合小Y的视觉特点,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新的教学目标如下:
目标一:“根据虚线轮廓描画兔子的外形”(保持原定目标,进行学习材料的调整)
目标二:“用3种简单的形状画出表示兔子生气的表情”(减量并降低难度:添画从9个减少到3个简单的形状)
目标三:“选择能表达生气情感的色彩涂色,完成作品”(从兴趣出发)
3.调整教学方法,强化视功能训练
教师对针对视障学生的视功能训练规律,强调要“多看、多观察、多比较”的教学方法,提高她的视觉能力。因此,针对教学目标,将原有的教学设计做了一些更合理的调整(表2)。
表2个训课《小兔》教学过程设计调整
流程 |
调整前 |
调整后 |
调整说明 |
导入 |
教师展示范画《兔子》 |
教师展示图片——生气的兔子,引导学生观察、模仿生气的表情 |
多运用视觉进行学习 多观察,加深感知 |
揭示课题《兔子》 |
教师揭示课题《兔子》 |
|
|
新授 |
教师分析兔子身体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范画中装饰元素(点、线、形状与组合) |
学生观察生气时五官的形状 |
紧扣新目标,删减繁琐的讲解 多比较,引导学生掌握生气时表情细节要素 |
学生练习点、线和形状的画法(根据模版在练习纸上进行仿画) |
学生在模板上描画、仿画生气的表情 |
||
学生描画兔子的外形 |
学生在模板上描画兔子的外形 |
||
巩固 |
教师示范用点、线和形状添画与装饰 |
学生观察模板上生气的表情 |
“看—仿—练”贯穿全程,起到强化视功能训练的作用 |
学生在兔子的脸上绘画生气的表情作为装饰 |
|||
学生添画 |
学生观察范画上的背景色。 |
||
学生独立选择能够表达生气情感的色彩进行涂色 |
|||
评价 |
评价点: 选用装饰元素种类数量 点、线均匀 整体美观 |
评价点: 描画在虚线上 正确绘画生气时五官的形状 涂色在线框内 |
紧扣目标进行评价 |
四、教学调整效果
1.环境调整促进课堂常规意识的形成
小Y因自身视力障碍限制,空间感弱,无界限意识,之前常出现擅自离开座位的现象。调整后,提供较封闭的就坐空间,减少了视野范围外的干扰,帮助她集中注意力于课堂,再无上课时随意走动的现象,养成了安静就坐的学习常规意识。
2.教学调整帮助学生独立完成美术作品
教师紧扣小Y的学习基础与视功能特点,教学过程中将美术学习活动始终与视功能训练紧密结合,有意培养她视觉运用意识,强化训练运用视觉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学内容的减量与学习材料改进等调整,小Y从之前的无法完成作品(图4)到能顺利完成美术作品(图5),自信心得到增强,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五、思考
通过对小Y美术个训课的教学调整,学生问题行为消除、课堂参与度与课堂作业的完成度提升。由此可得知,为视障随班就读学生设计教学内容,首先要基于分析与评估,对学生的视障程度与学习能力要有全面的了解,在课堂中若有问题行为产生,需要通过教师访谈、家长访谈和相关行为功能量表来分析学行为产生的真正原因,并做出针对性的调整,从而让视障随班就读学生能够在个训课中获得更多能力发展与缺陷补偿。
(作者单位:虹口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