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装备标准解读与说明
上海市第四聋校
金育萍
继2007年《上海市聋校、辅读学校教学与康复设施设备装备标准》颁布之后,在各级政府部门领导下,特殊教育学校在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专业化硬件建设中,取得了可喜成绩。随着特殊教育研究推进与深入,对学校办学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各校在教学与康复设施设备引进、专用教室的建设方面也进行了更多思考与实践。在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统一部署下,对学校执行装备标准情况进行了调研,了解各校在实践中形成的经验以及对装备标准的合理化建议;听取了各类学科专家的意见,本着现代教育思想,遵循安全性、科学性、针对性、发展性的原则,充分开发、利用环境以及各种设施设备的教学和康复功能,特修订了此标准,使之更符合听力障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保证课程的实施,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提供支持。《标准》解读如下:
特殊教育装备主要包括为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场地)和其他场所配置的所有教具、学具、辅具、设备、学科仪器、教学配套消耗性材料和康复训练器材。它是聋校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活动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是推进课程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它是帮助听力障碍学生开发潜能、补偿缺陷、克服残疾带来的各种困难,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发展社会生活能力的重要支撑。
本标准由前言、总则、17个专用教室装备标准,7个附录组成。与07版相比,更加凸显听障学校的环境、专用教室、设施设备建设的安全性、科学性、针对性、发展性。
一、环境建设
本标准对专用室通风、室内照明、用电、网络、噪声、安全与消防、无障碍环境做了详实规定,其中对控制噪声、无障碍环境建设做以下重点说明:
(一)改善教学声学环境,合理规避环境噪音
依据当前听障学生听觉功能的损伤,以及他们在使用辅具获得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时对环境有着特殊需求,听障儿童使用的助听器与人工电子耳蜗只对高于环境噪音20
dB的声音才敏感,否则聆听效果极差,处于听不清或听不见状态。为此,需要我们降低环境噪音,来帮助学生获得较适宜的聆听环境。
本标准提出高于一般普通学校噪音标准的要求,力求为听障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声学环境。从总则到设备的配置都强调了改善教学的声学环境,其目的是合理规避环境噪音,尽可能让听障学生获得有效的听力。总则中提出普通教室和专用教室的室内的噪声级不大于40dB,环境噪声控制值应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的有关规定。在专用教室,设备配置提供了相应的辅具。如:通过静音的软装降低环境噪音,也可以配置集体语训设备、选配便携式听觉评估仪,目的是追求适宜的聆听效果,配以相关辅助与日常检测。因而新标准语训设备配备覆盖达各年级。这些设备是针对助听器、人工电子耳蜗配备有效的学生,可根据不同的学习场进行选择性配置,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声学环境。
(二)无障碍建设贴近听障学生的特殊性
聋校应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学生的残疾类别和实际需求,创建全方位的校园无障碍环境。设施要适宜听障人士使用,装备标准提出宜安装门禁系统、紧急呼叫系统、可视化应急系统,来帮助听障学生应对特殊情况,方便日常学习生活。
二、专用教室建设
基于当前学校规模、课程标准或者学校课程方案、学生的教育需求三方面的变化,对专用教室配置要求作了以下改变:
(一)规模数量核定变化
原标准是“1—9年级,每年级2个平行班,每班14人,共252人”;新标准是“1—9年级,每年级1个班、每班6—10人”,但明确学校要根据实际规模进行调整。
(二)专用教室的“选配”与“必配”进行调整
1.“家政室”由“选配”调整为“必配”。
2.“耳模制作室”由“必配”调整为“选配”。
(三)新增了“高清智能录播室”,便于教学过程性评估与研究。
三、教学设备配置
学科专用教室的配置是为学科教学服务的,新标准在强调基础性配置的同时,给予学校自主发展空间。
(一)遵循适应性原则,合理配置
修订体现基于课程标准,以及听障学生的一般学习发展需要。本标准包含了17个专用教室。它们是:
随着聋校课程的推出与完善,并经近10年的探索,对教学仪器的要求也基本明确。但考虑到各校实施聋校课程方案本身就是校本化的过程,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所涉及的课程以及教材处理方面差异悬殊,各校形成了独特的见解,因此在本标准中,我们坚持基于课程标准,基于听障学生的一般学习发展需要,将原标准以附录形式附设在各教室的各类教学仪器后,供学校选择,目的确保各校配置具有针对性与合理性。
附设的教学仪器目录共有7个,其中综合理科教学仪器220种、律动31种、美术30种、运动器材81种、家政27种、个别训练20种、感觉统合训练30种,共439种。学校可根据课程实施中的需要,进行合理配置。
(二)遵循拓展性原则,自主发展
基于听障学生多元化学习发展需求与学校特色课程开设,学校可利用教育资源,自主研发、细化各学科专用教室的设备,以适应教育教学的需求。在确保基本配置基础上,学校获得了更多自主配置与研发的空间。
以劳技为例:劳技室是对学生进行劳动和生活技能教学、提高劳动技术素养的场所,其环境设计应符合所设门类专业技术要求和听障学生学习特点。在前期调研中,各聋校劳技教育中呈现了多元化发展,均在面向生活、面向未来,培育听障学生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不仅有烹饪、家政等传统型项目,更有与美术教育相结合的衍生课程,如纸艺、串珠、瓷盘画、茶艺、编织、扎染、软陶等。为此在总结各校经验基础上,提出劳技教室功能定位于生活技能教学。面积只讲总量,学校可根据特色课程,设置若干间。我们对每一间基本设备有所规定之外,专业设备、工具、材料均根据学校课程要求自主选择,不做统一标准,给予各校自主配置与研发的空间。
又如心理辅导室,在教室的面积与分割中提出:心理辅导室可分为心理辅导教师办公区、团体心理辅导区、个别心理辅导区、心理测评档案区、心理放松区和心理阅览区等,总面积不小于61m²。当然,这些分割区域可根据学校场地情况成为独立室。设备也可参照了普通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建设标准。
四、康复设备配置
在学校内开展康复训练是在医教结合理念下,在学校教师们的探索研究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新标准更加细化康复设备内容,体现各功能性康复的基本要求。
(一)细化了功能性康复设备
基于某个康复课程的标准和学生某方面一般功能性康复需求,细化了康复设备的目录,可依据功能康复需求进行选择。
感觉统合教室装备标准说明:感觉统合教室设备配置在结合各聋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感觉统合功能性训练需求,进行设备分类,细化了触觉训练、本体感觉功能训练、前庭功能训练以及球类设备配置目录。
个别训练教室装备标准说明:个别训练教室是在原有的个别化听力语言训练教室转化而来。调整后个别训练教室功能得到拓展:如提出个别训练室是对学生进行听觉康复、言语、语言、认知等个别教学的场所。个别训练室的环境要相对安静,应根据功能定位和场地条件灵活规划和布局,提高专用室的利用率。
在基本设备中提出各类涉及的康复器材类别,并以附录“个别教学仪器配备目录”细化了设备内容。如:自然声响软件、听觉康复训练设备、听觉能力评估题库与手册、声响玩具、打击乐器、听觉语音训练器、听觉评估与训练用具、口部构音运动训练组件、言语障碍测量(评估)设备、言语障碍矫治(训练)设备、言语训练用镜、语言教学绘本、语言教学软件、语言教学方面直观教学具、语言能力评估与训练用具、语言障碍康复设备、学习能力测试工具、认知能力评估与测试设备、认知训练教学具等供各聋校在开设课程中选择。各聋校可根据学生康复教育特需与学校课程特色,不断研究、开发、补充。
听力测试室装备标准说明:听力测试室是聋校日常进行最为基本的听力检测专用室,专业性强,效用高。在编制中,我们比07版更细化了相关设备内容,如:听力测试设备、助听器验配设备、助听器分析仪、声级计、电耳镜等,并明确了选配与必配,为学校开展听能检测评估、康复训练提供的设施设备趋于完善,形成系列。
(二)探索多样化配置方式
在专用康复训练室配置中,有的按康复功能划定区域或专用室进行配置,有的按某项功能康复进行综合配置,还有的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或自主研发,达成学生所需要的康复需求。
以个别训练教室为例,学校在配置中有的按照功能康复进行划分,设置听觉功能评估与康复、言语功能评估与康复,语言评估与康复,认知评估与康复;也有的是集合于一体,形成综合配置。两种配置方式都有利有弊,关键要依据学校这类课程实施要求,在多样化配置中提高设备有效使用率。
关于耳模制作室的说明:耳模是固定助听器的一个辅具,一般佩戴助听器的学生都需要的,07版要求各校配备耳模制作室,也是基于学生的需求来确定的,但由于工艺的复杂,对于手工技术要求很高,各校在解决这耳模制作室时,确实遇到了不同问题。因而各校采取了各种不同方式,有的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有的通过更新设备,降低技术难度,解决学生的需求,所以本标准将耳模制作室的必配调整为选配,所提供的设备目录可以根据各校制作要求进行选择性配置。
听障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当下科技成果不断惠泽到每一位听障学生同时,个体差异性需求越发凸显,因而在教学与康复设备配置中,我们既要基于标准:基于学校课程标准、基于学生一般学习需求和功能性康复需求;还要注重研发,注重师资队伍对某个学科、某个康复领域理论的学习与实践,逐步开发教学具,用于教学实践,来适应学生学习与康复需求多样性,提高教学、康复效益。让我们共同努力,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技能,改善教学环境,提供先进辅助设施设备,整合优质资源来帮助听障学生掌握一般的学习课程,使他们拥有健康向上的心理,为他们拥有美丽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