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炜艾
自闭症基本都发病于儿童早期,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社交困难、语言交往障碍、趣异常狭窄、对同一性执著,多表现出仪式性和强迫性行为。随着对自闭症谱系障碍认识的深入、定义的扩展、诊断标准的变化、研究方法的多样以及服务供应条件的改善,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确诊的数目正在快速增长,因此随之而来的教育安置问题也越来越紧迫。
融合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新兴的一种教育思想,强调如何支持每个儿童特别的禀赋和需要,努力使社区内的每个学生都感到被欢迎、安全及成功。自1994年《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融合教育观念以来,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班级就读,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已采用完全融合的方式,普通班级和资源教室成为这些国家特殊儿童教育安置的主要模式。但是,尽管自闭症融合教育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它依然存在尚无法改善的缺陷。即使是自闭症融合教育发展水平最高的美国,也同样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与美国相比较,我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体系的建成处于相当稚嫩的阶段。首先,在我国,与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相关的配套措施、教育政策还不完善。第二,目前我国关于自闭症的研究相对滞后,只有十多年的历史,治疗专业领域的支持相对较少。第三,我国的融合教育观念过于落后,没有考虑到个别差异的存在。事实上,教育均等的观念应是营造最理想的学习环境与提供最大潜能发展的服务,而并非要一起上课才算平等。自闭症融合教育的发展和支持保障体系的完善建设依然需要进行长期的研究和发展,还有相当漫长的道路要走。
一、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具体问题
自上世纪以来,自闭症经历了由罕见病到流行病的转变,有研究推测,光在中国的自闭症个体就可能超过1000万,0—14岁儿童超过200万。在面对如此庞大的自闭症群体基础上,我们所面临的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需求相当急迫,在现有发展条件下,相关教育体系的建设问题也就越发凸显,暴露出的问题涉及各个方面。
(一)班级安置
在自闭症儿童教育安置模式中,班级安置主要是指以班级形式的安置,在本文中主要是指在普通教室中就读的安置教育形式。现在的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支持体系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中国。尽管2011
年修订的《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已经明确提出随班就读的对象包括自闭症儿童,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自闭症儿童被拒之门外,真正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并不多,无法享受到教育安置的合法权利。
即使是处于随班就读中的自闭症儿童,往往也会面临班级安置上的种种困难。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的同伴关系往往存在较为严峻的问题,处于被孤立的境地。由于语言沟通和社会交往技能的缺乏,自闭症儿童通常难以建立正常的同伴交往模式,无法像普通儿童那样与人交流和交往。还有的研究认为,由于社会认知发展缺陷,自闭症儿童不一定会向老师报告自己受欺凌的事情,因为他们以为老师会知道学校发生的一切事情;还有些儿童不知道自己遭受欺凌,甚至会混淆欺凌行为和非欺凌行为。这些因素进一步让自闭症儿童陷入被欺凌的境地。
(二)课程与教学
自闭症儿童在融合教育中还很可能面对的一大问题是课程与教学的参与。自闭症儿童本身的生理缺陷使其无法在没有外界辅助的情况下直接正常参与到教学课程中。自闭症儿童由于语言障碍突出、行为刻板,甚至还有部分自闭症儿童存在智力障碍的问题,这都使他们难以适应普通学校的教学进度。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课程难以顺利运行,还包括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课程教材缺失问题较为严重。在多次考察调研中发现,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基本沿用智障儿童的课程体系,既有的一些教材也缺乏生活化和趣味化,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理解学习。这导致自闭症儿童参与融合教育的质量低下,无法满足其基本的学习需求,带来恶劣影响。
(三)考试与评价
自闭症儿童参与融合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过程,因此需要进行状况评估。随着融合教育的发展,对于随班就读儿童成绩上的进步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现在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评估工具和方式选择往往只是简单地套用普通儿童的评估方式和手段,没有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长期的评估与诊断,这对于参与融合教育的自闭症儿童是一种不公正的对待。以中国为例,面向随班就读儿童的评价系统依然没有随理念上的进步作出改善,这就导致自闭症儿童在普通班级内并没有得到合适的教育和服务——融合教育的目的仅仅是让他们从隔离的环境中走向普通班级内,然而对于是否接受到了合适的教育和服务却并不能得到保证。
(四)课堂管理
在现有情况下,如果不先进行一些干预措施或准备工作,让自闭症儿童直接参与的课堂教学往往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自闭症儿童的常规意识薄弱,语言障碍使他们很难理解老师的情感传达,很难正常地与同伴沟通交往,班级规则无法遵守、集体活动不能参加等一系列问题致使其融入班级的过程十分漫长。这种问题往往就会导致一些课堂行为问题,严重阻碍班级正常的课堂秩序和教学活动,进一步妨碍自闭症儿童融入集体的进程,同时也造成所有学生的损失,引起恶劣的反应。另外,师资问题的存在也是导致当前融合教育课堂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都是导致自闭症融合教育课堂管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二、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建议
(一)学校自闭症融合教育体系建设
学校支持是融合教育支持体系的核心,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在融合环境中可能会遇到沟通障碍、人际交往困难、情绪及行为问题等困难,这就需要学校为其提供合适的支持服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建设包容环境
在学校中,精心策划的包容环境设置可以为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融合教育提供强大的支持。教育环境的结构化、课程设置的多样化以及良好的接纳氛围是满足其特殊需求的基本条件。在环境设置上,学校要注意一定要符合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特点,尤其是其结构化的生活方式,包括在作息时间上进行规律化的调整。在教学设施的设置上,学校也应尽可能地满足自闭症儿童的特殊需求。
2.强化教师培训
加强教师的训练,对融合教育下自闭症儿童的治疗训练的实施至关重要。通过培训,可以使参与融合教育的教师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专业技能,这对于自闭症儿童能否顺利进行社会化、提高对学校的归属感至关重要。有调查显示,经过大量培训的教师更多地表现出愿意参与融合教育的倾向,并对于融合教育的成果也更有信心。教师培训,具体来说,就是对教师职前与职后的培训。学校应当着重加大有关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让教师理解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必要性,从而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一个适合的学习环境。
3.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融合
融合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让自闭症儿童融入集体、适应班级,并与班级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学校必须采取一定的对策来推进这一过程,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家长的接受态度,以便一同协助开展进一步的融合教育。具体来说,就是加强学生们对于自闭症基本知识的宣传。创造机会使自闭症儿童积极融入集体活动中,同时注重向家长宣传自闭症相关知识,并协助自闭症儿童家长主动与其他家长沟通等等。通过这些手段,来为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争取理解、接纳的环境。
(二)改善相关评估方式与评价标准
早期干预理论提出:如果及早地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干预,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他们的状况。但是传统诊断方法却不足以为存在学习障碍的自闭症儿童提供全面细致的评估。因此,美国法律最近提出了RTI干预评估模型,在儿童被诊断为学习障碍之前就实施干预。虽然RTI干预评估还是只是一个不太成熟的构想,但已经有了基本的雏形,它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评估干预系统,能够帮助学障更好地随班就读以实现其权利,提升特殊教育整体质量,实现随班就读的资源整合与利用。我们应该加强其类似的干预评估系统的开发完善,尽早投入大规模的专业使用。
(三)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尽快完善与自闭症融合教育建设相关的政策法律,政府健全特教法制,培养融合师资。我们需要尽快从根本的制度层面上保障整个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并为其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和福利保障。具体措施可以包括:
1.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对于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相关法案尚不齐全,严重影响了相关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为此,要解决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问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要健全现有的法律法规,为他们提供政策性的支持,明确将自闭症儿童纳入义务教育法中。
2.提供教育补贴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存在的一些支持问题,很大一部分都是出于资金上的问题。我国应当尽快出台各种支持政策,将自闭症学生教育补贴纳入政府教育补贴计划,包括为他们承担交通、食宿、学杂费等方面的经济负担,从根本上解决自闭症儿童入学难的问题。
3.规范学校管理制度
最后,对于学校的管理制度国家也应当进行规范化的整顿,要求一定要营造出平等的、包容的学校环境,让自闭症儿童能够顺利适应集体环境,尽快融入集体之中。学校教师尤其应当注重对于自闭症儿童的个别化教育,对其课程、教学方式和学业成绩的评估等做出相应的调整。
总之,由于自闭症儿童确诊人数的不断增长,对于融合教育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在融合教育的急切需求与尚不成熟的发展现状相冲突的背景下,自然也蕴生出了大量的问题和不足。但是,随着自闭症儿童干预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融合教育体系建设的不断成熟,相信未来的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体系建设将会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成熟化的道路,帮助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儿童顺利健康成长并融入社会。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教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