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前特殊教育疑似对象评估与介入工作案例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丁美珍  吴玲

 

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普通学校出现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学生行为或心理问题,造成班级管理和教学的困惑。为解决这一难题,虹口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以下简称特教中心”)开设了安置前特殊教育疑似对象的评估和介入”工作项目。本项目中特殊教育疑似对象”是指在普通学校中发现的可能具有智力落后、情绪失调、行为异常、心理失衡等问题的学生。

评估是特殊教育工作的起始点,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目前,国内对安置前特殊教育疑似对象的评估研究及实践较少。而对这类特殊需求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评估与介入,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后续教育安置与个别化教育服务提供铺垫。

通过实践,特教中心在特殊教育疑似对象评估与介入工作方面建立了一套操作规范。本文以在某小学的评估与介入工作为例,针对此项工作的工作流程、评估内容与方法以及介入方案进行介绍。

 

一、评估与介入”工作流程

“安置前特殊教育疑似对象评估和介入工作”主要包含:申报、评估、介入”三个环节,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二、评估和介入”实施过程

(一)申报环节

“申报环节”是指普通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学习或行为明显异于其他学生,且需特殊帮助的学生,将该生情况上报至特教中心,正式提出特殊教育疑似对象评估与介入服务需求。特教中心接案后,组成工作团队,和校方确定评估时间(一般一周内),预先告知评估和介入的流程、内容及需校方配合的相关工作。

1.学校申报

201511,某普通小学向特教中心来电申报,在新生一年级中发现4名情况特殊的学生,并提供了4名学生在校表现情况,提出评估与介入服务需求。

2.中心接案

1)组建评估团队

特教中心接案后,立即组成了一支评估与介入工作小组,该小组包括7名成员,1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担任组长,全面负责组织和工作进程,其他 6名巡回指导教师为组员。

2)告知学校流程

经过小组商讨,制订评估方案,确定评估的主要内容与形式,并做了整体流程的设计,提前将《“评估与介入工作”学校告知书》(见表1)发放至学校。

1“评估与介入工作”学校告知书

时间

项目

内容

校方需协助内容

12节课

观察评估

课堂观察

事先提供学生所在班级及座位信息

34节课

教师访谈

学科教师访谈

1.提供访谈场所,安排教师访谈的顺序

2.提供4名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各科作业

午休

观察访谈

午休观察

班主任(教导)访谈

安排教导、班主任参与访谈

家长访谈

生长发育史

家庭教养情况

事先告知访谈时间

5节课

研讨分析

评估信息汇总与综合分析

商讨介入方案

 

6节课

介入指导

指导家长

指导教师

三方会议,校方需确保相关行政、班主任、家长出席

(二)评估环节

“评估环节”的工作目的是多方收集资料,对疑似对象进行初步筛查。通过课内外观察、教师访谈、个性化评量等方法,初步分析疑似对象的问题或障碍可能性,为后续的介入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1.直接评估法——通过直接观察收集事实材料

1)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的目的是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观察维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问题行为;二是课堂上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其中,一名教师使用《ABC观察表》,专门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详细记录,内容包括学生课中的各种表现,及引发这些行为的前期事件、诱因,同时也关注学生特殊表现所引发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反应。通过ABC观察法可以初步了解学生的问题行为,为确定关键性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2)午休观察

午休时间是学生约束较少,因此能够自然表现的时段。期间的观察包含查看学生用餐情况、与同伴沟通互动情况、休息或自习情况,也可见机与学生直接交流,其目的是筛查学生是否存在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的情况。表2为教师对4名学生在午休时间内进行观察的内容和情况汇总表。

2午休观察内容汇总表

学生

用餐

与同伴沟通互动

休息

自行完成作业

A

1.    无法独立领取和送回餐盒。

2.    用调羹完成用餐。

3.    老师提醒下擦拭课桌,后来由同桌擦干净。

呆呆坐者,无所事事

B

1.    独立领取和送回餐盒。

2.    独立就餐。

3.    主动擦干净课桌。

主动找同学说话、打闹

自己在玩文具盒

C

1.    独立领取和送回餐盒。

2.    独立就餐(吃得很少)。

3.    很慢地擦干净课桌。

看同学玩,有人邀请他,他没有参加

做了语文抄写作业

D

1.    独立领取和送回餐盒。

2.    独立就餐,偷拿了其他同学的鸡肉。

3.    主动擦干净课桌。

主动和多人说话

玩奥特曼打怪兽游戏

2.间接评估法——通过多方访谈收集信息

1)对学科教师访谈

对学科教师进行访谈是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在各学科学习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学生的优势学科和劣势学科,从中分析学生存在认知能力缺陷的可能性,确定学生学业困难的成因,同时也初步了解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支持需求,为后续介入方案中对教师指导提供依据。

D生为例:数学老师说:他不遵守纪律,喜欢强调理由、不服管理,学习的接受能力很差。”体育教师说:我觉得他挺聪明的,学什么都快,特别愿意做体育示范,有时候确实容易插话,但是严肃批评后,他会好很多。”

2)对班主任和分管教导访谈

通过班主任和分管教导访谈来全面了解学生表现、家庭教养情况、家校沟通情况以及家长的想法或压力。对他们的访谈不仅能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特殊表现,也能进一步了解教师和学校在教育管理中的主要困惑,为介入方案中的指导建议提供有效信息。

例:A生的班主任觉得她智力有问题,但不知道如何对家长说,更不知道如何提高她的学习成绩。同时,她行动迟缓,较为笨拙,在一些激烈的活动场景中,总是担心她是否会受到伤害。

3)家长访谈

家长访谈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生长发育史中是否有特殊情况以及接受早教的经历,为初筛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了解家长的教养风格和教养困惑,为介入方案提供指导依据。

例:A生家长提到孩子是早产,不足6个月,一岁时还不会爬,小时候体弱多病,很晚才学习说话,语言简单,反应很慢。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会明显落后于别人,所以每天回到家都会给她进行大量的补习,帮助她进行知识巩固,但效果甚微。

(三)介入环节

“介入环节”指的是基于评估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对学生作出初步判断,确定或排除疑似对象,并分别对每一位学生制订一份介入方案,从家长、教师两个角度分别提出个性化教育建议。

1.梳理信息,进行初步判断

在完成评估工作后,特教中心的评估团队进行组内研讨,对评估信息进行汇总与综合分析,从中汲取关键性的内容,进行初步判断,明确每个学生的关键性问题,从而确定疑似对象或者排除疑似对象。

4学生初步筛查结果为:

A生的关键问题是认知能力、语言表达、精细动作、运动等均明显低于普通学生,初步判断为疑似智力障碍,为特殊教育对象。

B生的关键问题是多动、冲动,容易攻击他人,初步判断为疑似注意力障碍,非特殊教育对象。

C生的关键问题是学习习惯差,有注意力缺陷,导致学业不良,初步判断为学习习惯问题,非特殊教育对象。

D生的关键问题是爱插话,要求多,不服从教师管理,初步判断是行为规范问题,非特殊教育对象。

2.基于评估,制订介入方案

评估团队基于各项评估信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问题,从指导家长与指导教师两个角度,为每个学生制订一份个性化介入方案。

随后,通过召开“三方会议”的形式,即校方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及特教中心教师,由评估小组组长依次向家长与教师提出每个学生的关键性问题,并依据介入方案内容进行个性化教育指导。表3为针对A生的介入方案内容。

3  A生的介入方案内容

介入维度

具体内容

 

指导教师

教学调整

指导学科教师调整教学目标,降低语数英三门学科的学业要求。

 

教育调整

指导班主任利用学校生活点滴机会,发展其人际沟通能力和基本生活能力,如让她负责讲台的整理工作。

 

环境调整

安排一位有爱心的热情的女生做她的同桌,和她多沟通交流,在学习过程中作助学小伙伴。

 

指导家长

教养观念调整

接纳孩子的现状,了解这类孩子的发展规律,降低学业要求,多发现她的优势智能,为将来的社会生活适应多作准备。

 

教养方式调整

指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多增加绘本、游戏、运动等内容,促使她多看、多说、多运动,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

 

学业辅助

按照学校教师为其制订的个性化教学目标,设计家庭作业,以她的学习基点为基础,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

 

推荐医学检测

1.检测项目:智力检测和社会适应能力测试。

2.安置前准备:随班就读鉴定标准、安置流程和个别化教育服务相关工作介绍。

 
 

三、反思

(一)形成新的教育合力

“评估与介入”工作帮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和关注到特殊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形成机制,并获得一些技术策略的支持,大大降低了教师的焦虑;帮助家长清晰地认识到一个问题孩子背后往往是心理或者生理的原因,引导家长积极主动寻求专业教养技能支持。校方和家庭的同时改变形成了接纳特殊学生成长的合力和新环境。

(二)优化原有个别化教育服务

本案中的A生,因在安置前就进行了早期的介入,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得到回应与满足。安置前的评估为后续安置和个别化教育方案制订做了重要铺垫。

 

(作者单位:虹口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