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搭设支架构建随班就读合作教学平台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以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为例

朱弘 蒋新莲

 

随班就读学生是校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都弱于普通学生。随班就读教学不仅是个别老师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还需要整合所有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源,精心搭设支架,构建一个多边的合作教学平台。这个平台不仅包含了一般意义上的课堂合作教学,还必须扩大外延。现就以我校目前随班就读工作中的一个案例来介绍一下我们的做法。

我校的随班就读学生小Q,女,目前就读于小学四年级,轻度智力障碍(智商测试值为65)。手眼协调和模仿能力尚可,但对空间以及位置的认知度差;无法完整表达,只能说单词,面对他人的询问只能简单地回应“嗯、嗯”;社会适应能力总体比较差;学科成绩方面严重落后于班级其他同学。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我们主要采取了一种指向合作的,具有多样性层次化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生合作互助成长

1.创设全班动员接纳融合氛围

随着年龄增长,小Q的成绩与同龄伙伴的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不敢与人说话、交流。班主任发现问题,通过班会课开展同伴理解教育,加强普通学生与随班就读学生的了解、理解与沟通。通过班主任的引导,越来越多的学生们开始有意识地主动关爱她。每天早上进校时,同学会牵着她的手和她一起进教室。下课了,同学们会带着她一起上厕所,和她说话。中午,同学们会轮流帮助她把饭盒拿进教室。游戏活动时,她也和班级同学一起欢快玩耍。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小Q在课外和其他同学交往的机会,有利于缓解她面对群体时的一些忧虑与恐惧。

2.设立特定同桌轮换帮扶机制

Q的座位不固定,每周她都会有一名新同桌,这名同学就是她的好帮手,上课前带她一起去专用教室,上课时会和她一起读课文,一起讨论问题,下课会为她讲解题目、帮她抄记事本。无论她学习还是生活上遇到了困难,同桌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小Q在小伙伴的帮助下逐渐学着如何进行自学、讨论、自查、订正、检测、互批、矫正等。就是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她逐渐又变得开朗、快乐起来!

3.注重小组合作共同成长获益

在全班动员接纳融合的氛围中,在同桌轮换帮扶的支撑下,同学们与Q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开展了各种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老师会首先向学生们讲清合作的意义和基本程序,根据小Q的实际情况给予她明确分工并教给她一些合作的技能,让她在组内也能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并切实参与到小组合作中。

通过生生之间的合作我们创设了愉快的学习情境和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一方面有利于Q消除孤独、感受友爱,学习知识,开发潜能;另一方面,通过团结协作,建立起互相协作的伙伴关系,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师生合作分层递进

1.课上分层教学

对于小Q的学科教学,我们采用分层设计: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兼顾差异。对普通学生,明确按照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对小Q则调整要求、降低坡度:一是接受知识的容量上,普通学生数量多、容量大,小Q数量少、容量小;二是掌握知识的难易程度,普通学生难度大一些,小Q只掌握容易的;三是培养的能力要求不同,普通学生注重于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小Q则注重于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2.课后个别辅导

随班就读生普遍存在基础差,接受能力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制订了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辅导课程安排。老师定时定点对她进行辅导,并根据孩子自身知识水平的储备,在了解学生学习困难在哪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的基础上,制订个别化辅导目标。辅导中,在减量减负的同时帮助小Q理解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掌握最基本的方法。当她能达到基本目标后,设计一些她能跳一跳摘果子的题目。在测试评价中,多采取分步计分等第评价方式,即使错得多,也给一些鼓励分,以此来缩小Q与其他同学的等级差距,增强她学习的自信心。

3.课余培养学伴

Q的成长离不开班级里互相协作的小伙伴们,这支力量的培养建立也倾注了教师的许多心血,也是师生合作的成果之一。在开始阶段,教师首先动员并挑选出品学兼优,有热情,有耐心的助学伙伴。然后亲自进行个别教学示范,循序渐进地培养助学伙伴的助学能力。此外,教师们还采取了一些助学激励手段,对助学伙伴的辅导成绩进行评价,根据助学伙伴的表现和辅导效果,进行表彰和奖励,不断激发他们的助学热情。

 

三、家校合作巩固延伸

随班就读工作更需要得到家长的配合,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性地开展交流,有利于家校双方能及时发现教育中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不断调整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更好地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了解指导家长教育理念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存在着偏差,把孩子当作一个正常的孩子,期望很高,认为成绩很重要,给孩子布置很多作业和练习。学校在了解这样的情况之后,专门组织分管领导、相关教师与小Q妈妈进行了一次会议。通过面对面的诚恳交流,引导家长正视孩子的实际情况,纠正和指导妈妈的教育理念。比如,设置的目标要符合孩子本身的情况,而不可拔苗助长。同时建议可以从做家务等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来提高孩子的生活适应能力。小Q妈妈慢慢明白了,只有掌握了孩子的真实水平,针对孩子的发展需要施以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才能使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2.邀请家长参与学校辅导

除了对小Q的妈妈进行理念上的纠正和指导之外,学校还邀请家长每周二来到学校资源教室,参与小Q的个别化辅导,创造更多亲子交流的机会并给予一定的教育方法上的指导。

对于妈妈的参与,刚开始小Q表现出了紧张和不自在,这大概跟她与母亲情感互动或者成长方面的陪伴较少有关。于是教师特意设计了一些能让小Q与妈妈互动的活动,增进彼此的感情。比如“结绳记事”活动:用红、黑、黄三种颜色的鞋带代表快乐的、不快乐的和烦恼的事,要求回忆上一周自己的情绪体验并在鞋带上打结。这种方法在保证趣味性的基础上,能让学生和家长体验自己的情绪,为一周的情绪感受做总结与分享,并引导她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3.家长反馈体现成长转变

在学校的指导建议下,小Q妈妈决定首先调整孩子在学习生活方面的一些习惯,比如适当增加家务活动,减少作业时间等,为了更好地合作交流,小Q妈妈将小Q在家的情况做了一个记录。这个记录里也包括了她自己的一些调整和改变。老师会根据这个记录再做进一步的指导,有时候会提醒小Q妈妈忽略的地方,有时候会给一些新的尝试建议,有时候会鼓励和肯定小Q妈妈做的努力。这些反馈也让小Q的妈妈更好地配合学校,使家庭对学校教育进行了有效巩固和补充。

 

四、师师合作协同教学

1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协同合作

随班就读不单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还应发挥科任教师的作用。首先让科任教师及时了解小Q的实际情况,告知需要注意的事项。其次,班主任还应与各科任老师共同商量探讨适合小Q的教学方式,发动科任教师也参与到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中。此外,在具体课堂教学中,班主任可以配合科任老师开展观察式教学。比如,在自然课上,科任老师正在引导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有关问题时,班主任则在一旁观察并记录小Q在沟通交往方面的表现,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小Q,制订更适合她的教育教学计划。

2.学校全体教师之间的协同合作

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不仅需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共同协作,也需要学校其他教师的参与。我们通过教工大会,让全校教职工达到100%的知晓率,还通过党团员活动发动满怀爱心的青年教师志愿者开展助教活动。此外,我们发现小Q在语言表达、动手能力和交际方面很欠缺,为了挖掘她的潜能,教师还依托学校开设的二类课程平台,思考和设置了适合小Q并能让她喜欢的个性化的课程,如“串珠艺术”“丝网花制作”“弄堂游戏”等。这离不开一些有特长并有意愿开设课程的教师的协同合作。

3.学校教师与区巡回指导教师的协同合作

随班就读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对随班就读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我校的随班就读教师主动与区巡回指导教师取得联系,了解有关特教的方针政策、信息等,邀请她们帮助调整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合理的随班就读教师队伍,指导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通过定期的交流汇报请她们对我校的随班就读工作提出改进意见,提高教学技巧,指导教育科研。通过与区巡回指导教师密切协作,大大弥补了我校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专业性的不足,获得了许多资源与技术上的支持。

通过合作教学平台的构建,小Q有了很大的进步的,这表现在她在学校独处的时间少了,能较主动和同学说话、游戏了;早上从一声不响进教室转变到能主动向老师问好,迟到了站在门口喊报告了;从遇到问题和困难总是从搓手、拍头转变到能举手向老师求助了;从上课总走神或制造一些噪音干扰其他同学,转变到目前偶尔走神,看到老师提醒的眼神会赶快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主动举手回答一些问题了。她还能完成抄写作业,能积极主动地完成语文古诗背诵和英语单词课文的背诵。每天的记事本从“象形文字”到家长几乎不用给老师打电话询问了。在她最薄弱的数学学习上会数数、认数,会做简单的加减法。她还能画一些有主题的画,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一些手工劳动。

孩子的进步是我们最大的成绩,我们已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点成效,还有更多可以挖掘的资源。比如利用社区资源组织一些与特殊教育相关的专业人士,为像小Q这样的随班就读儿童提供服务。总之,随班就读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工作,还需要我们继续在思考实践的路上不断前行!

 

(作者单位: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