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听障学生集体课堂教学初探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侯明霞

 

小吴同学现在就读于瞿溪路小学四年级,智力正常,但双耳听力损失均为65dB,佩戴耳内式助听器。由于发现听力损失时,该同学已经是入学年龄,因此错过了最佳的学前语言启蒙时间,使得她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大大落后于正常的孩子,再加上所学知识内容的不断加深,她和普通孩子之间的学业差距越来越大。

如何缩小她与同班的正常儿童之间的学业差距,跟上学习的节奏?我们认为,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阵地是课堂,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目光聚焦课堂。以下,是我们开展的实践探索。

 

一、伙伴助学,缓解压力

小吴同学在学业上有较大的压力,特别是语言类学科,是她最“怕”的课,由于语言上的缺陷导致其存在阅读缓慢、理解困难,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因此压力倍增。内向的她老师交流时比较拘谨,但是和同学之间就流畅很多。班里有几个热心而又能干的女孩都说能听懂小吴的话。于是,教师就充分发挥这几个普通学生的作用,有意识地将她们的座位拉近,让她们和小吴做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帮助小吴。比如,预习中让伙伴帮助其学习词汇,读通课文;课堂上,创设伙伴帮助、小组合作的机会,助其开口表达,促进思维;课后则辅助其朗读和理解,达成课文学习目标。

以语文课《孙叔敖杀两头蛇》为例。该课文是一篇文言文,对普通学生来说也有一定难度,何况是小吴,朗读和阅读本来就是她的难点。于是,教师允许小吴在课堂上读不好,但一定读。至于目标的达成,可以延迟到课后,即课后读或说给小伙伴听,然后老师检查目标达成与否,或者再加强辅导,降低学生在课上的压力和紧张感。课上自读环节中,老师有意识地指导她读准每个字音;讲解时则关注她的反应,对于她还不能读通理解的句子示意她做好记号;课后先由小伙伴帮助其读通、读熟课文,再对照译文讲解每句话的意思给老师听,最终达成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能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

集体课堂教学中学生人数多,教师往往很难做到一对一的个别教学,因此伙伴是随班就读教学中重要的辅助力量。选择有耐心、有热情的同学作为助学伙伴,可以化解随班就读学生在学习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

 

二、巧用任务单,分解目标

小吴的学习基础较弱,通过和普通学生同样的学程达到同样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困难,也容易产生挫败感。学习的最大乐趣是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因此教师必须让她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逐步达成目标,逐步获得成功,体会学习的快乐。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使用学习任务单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拆解较难的学习目标,将每一个分步骤的要求写在任务单上,有时候还可以写上学习内容,来促进他们学习。以英语课上小组合作完成对话“介绍南京路”为例。由于普校英语课以听为主,教师在播放第一遍课文录音时,让小吴与全班同学一起听关于南京路的英文介绍;第二遍播放录音时,老师将含有听力内容的任务单给小吴“Every day many people go to NanJing Road and visit the shops.They can buy clothes,clocks and watches, foodand many other things there.They can also eat in the restaurants or stay in the hotels there.”让她划下听见听懂的部分。根据小吴圈划的结果,她没有听懂第一句的后半句和最后一句。于是老师在播放第三遍录音时,请小组同学用手势、图片等进行解释,直到小吴点头表示听懂为止。当开始小组对话练习时,教师出示了第二张任务单,写着:1.听清楚小组成员的对话;2.用前一张任务单中的句子和组员简单对话。这样她就能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体验学习的过程,和大家一起完成任务。

设计学习任务单,需要教师了解学生学情,预设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差异化的学习任务单能够应对集体教学中的个体能力差异问题,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克服集体教学中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程统一等问题。

 

三、视听结合,化解阻力

由于错过了学前听觉语言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小吴同学对声音信息的处理反应较慢,且不能完全辨析,需要通过视觉、听觉相结合的方式,才能比较完整地、正确地接收并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因此,我们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来化解她学习上的阻力。

课堂上,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内容,比如数学概念,教学环节的小结语等,教师尽可能放慢语速,用比较夸张的口型表达。对于课文所蕴含的内容、情节,教师运用手势、动作等肢体语言加以辅助,加深小吴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另外,合适的教学具也是很不错的辅助手段。以语文课《田忌赛马》为例,课文中关键的一句“马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了一下出场的顺序,田忌就赢了。”同学们都能通过讲解联系上下文找到相关的句子进行理解,而对小吴来说则有点困难。于是,老师课前用折纸折了三匹纸马,分别在纸马身上写上:“上”“中”“下”。讲到关键句子时,老师用纸马演示给小吴看,助其理解句子及课文内容的意思。

语言理解,特别是涉及到概念、推理性方面的内容,是听障学生的薄弱点。视听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引导听障学生利用视觉途径,弥补听觉损失带来的信息接收不全等弱点,教师利用形象化的手段,如肢体语言、教学具等,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此外,形象化手段的使用,对于集体课堂中一些学习基础较弱的健听学生而言,也有着辅助理解的作用。

 

四、模仿复述,逐步深化

学科语言表述了某学科的专有概念和特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也是小吴同学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后遇到的又一个学习难点。

教师尝试在辅助其理解学科概念的同时,掌握相应的语言,采取了“模仿复述”这一策略。以数学应用题里倍数问题的解决来说。数学老师先从最基础的题目入手,如“甲是77,乙是甲的3倍,乙是多少?”,教会小吴“圈出关键数字(773)”和“划出表示关系的词语(乙是甲的)”,然后说一说“谁的倍数(倍数对象):乙”“谁的数量(数量对象):甲”,最后完成题目。经过反复练习达到基本要求之后,当其他同学在解决倍数应用题中较难题目时,如“甲是23,增加2倍后,甲是多少?”小吴则是听懂老师和同学的解题思路后,完整地复述“(倍数对象):甲是原来的3倍,2(增加2)+1(甲本身1倍),列式:23×(2+1)。”然后再模仿解类似题目。就这样,老师采取让小吴同学复述解题思路、举一反三的策略等,使小吴逐步对基础知识掌握于心。通过先做模仿题,初步会以后再做基本题,有错及时纠正,然后有选择地将部分练习转化为口头训练,巩固强化学科语言和解题思路,加深学科知识的掌握。

学生通过模仿掌握某个学科最基本的思维方式,通过复述掌握这一思维方式的语言外壳。当老师抓住了“思维”和“语言”这两个要点,随班就读听障学生的学业学习就有了保障。原因在于,听障学生,特别是早期康复不利的听障学生,语言的缺失是其最主要的障碍;同时,语言的缺失也导致了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进程中的诸多难点,在需要较多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抽象思维参与的学科学习中显得力不从心。如果能在思维和语言方面给予关注,随班就读听障学生可以在学业上获得更多的成功。

 

五、多元评价,激发动力

小吴是个腼腆、努力的女孩,由于听觉障碍的缘故,有时显得学习自信心不足。因此,任课教师会利用各种情境,利用多种手段给予鼓励,激发其学习动力。语文、数学老师在作业和试卷上发现小吴的点滴进步,就会在上面留下评语,肯定她的进步。有些学科老师还为小吴设计的专门的评价表,如英老师设计的朗读评价表

评价表中将每一单元每一课都单独列出,由小吴自评、伙伴评、教师评三方评价相结合。一篇课文学习完毕,由小吴先根据评价表的要求给自己的朗读打分,再读给同学听,让伙伴打分,最后是老师。当星星满五满十时,老师都会用小礼物奖励一下,鼓励其开口朗读。

针对部分涉及到听力的学科,我们调整评价手段与形式,以利于更好地评出小吴的真实水平。例如,语文和英语学科的听力测试,我们采用单独听题或老师面对面读题的形式,让学生能根据口型分辨听力内容,这样既对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作出了评估,又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音乐测试,其他学生跟随伴奏演唱,小吴则在老师用手势指导节奏下跟随伴奏演唱。自然常识上常有探究拓展作业,小吴则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完成。

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建立在事实判断之上。评价对于教学具有反馈-调节的作用。因此,评价的手段与形式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纸笔作业与测试。对于随班就读的听障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教师能够获取更加多元的关于学生学习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支持性的教育教学环境。

虽然随班就读听障学生在生理上有缺陷,但是只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他们也会不断地进步,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学习方法,与听障中心开展专业合作,探索到更适合随班就读学生发展的方法、策略,为他们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作者:黄浦区瞿溪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