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琴
小儿脑性瘫痪主要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严重者常伴有抽搐及智能、行为、性格、感觉等方面的障碍,其发病率在1.5‰~5‰,我国大约有195~650万患儿。
我校从2002年开始招收脑瘫学生入学,作为国内第一所招收脑瘫学生集中入学的特殊教育学校,我们突破了过去传统单一化的医疗康复模式,开创了脑瘫学生集体教育的先例。我们边做边改,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可谓摸着石子过河。我们通过课题引领,以课程的开发、设计与实施为主线,不断探索并构建了适合脑瘫学生的医教结合的学校教育模式,取得了一点成果,与大家分享。
一、构建课程体系
在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我们努力研究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方向。通过探索实践,我校逐渐形成了脑瘫学生医教结合的课程体系。
1.确立了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的两大目标。通过研究实践,我们制定了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的两大目标,包括康复目标:延缓或阻止脑瘫学生的瘫疾进程,改善脑瘫学生肢体、言语语言功能现状,最大限度地挖掘脑瘫学生的残存功能,培养学生参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所必需的能力;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脑瘫学生的身心加以影响,以增进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品质,提高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脑瘫学生的残存功能,使他们学会适应社会生活所需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回归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
2.构建了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的四类课程、五项内容。在研究实践中,我们以“社会生存”为核心,为脑瘫学生构建了基础性、潜能性、技能性、补偿性四类课程。同时,我们构建了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的五项内容,包括:肢体康复、言语康复、知识技能教育、生活技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围绕脑瘫学生的特点和康复需求,选择教学内容。
3.提出了24小时康复理念及实施体系。鉴于康复对脑瘫学生的重要性,我们首创24小时康复理念,并设计了整套实施体系。首先,康复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我校教师自主创设了平行式和插入式两种康复形式,康复渗透学校活动的各个层面。其次,康复与一日作息相结合。教师创编了轮椅操、眼球操、穴位按摩操、手指操,鼓励学生多做蹲起、站立和行走练习,抓住课间、午饭、午后等片断时间进行随机训练。再次,康复与校内外各项活动相结合。在学校举行的学生运动会上,在雏鹰争章活动中,在表演舞台上,脑瘫学生通过比赛、游戏、表演等康复训练的载体,在愉快的环境下进行康复训练,增强了康复的效果。最后,康复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通过家校联系册、父母布告栏、预约听课制、家访和为家长开设康复培训等方式,家长不仅及时了解康复过程中学生的情况,更学到了一些实用的康复知识和方法,使得学生在学校教育之外的时间也有康复保障。
4.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脑瘫学生需要的安置形式。为了适合每个脑瘫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我们在按年龄自然分班(年级班)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智龄及瘫疾程度进行适当的安置,形成目前7个教学班。在教学形式上,采取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的方式,有采用不同教材的复式教学,有集体教学中的分层教学,还有走班教学,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我们也为每位脑瘫学生设置个别化的康复与教育课程,弥补集体授课的不足。
6.确定了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的六条策略。在实践中,我们形成了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的六条策略。一是整体设计策略,学校养护部九个年级同步开展,整体推进脑瘫学生的康复与教育;康复训练与教育教学同步展开,共同促进每一位脑瘫学生的发展。二是目标导引策略,一方面通过康复与教育的总目标来导引学校脑瘫教育;另一方面,针对每位学生设计康复与教育目标,用目标导引行动,用目标检验结果。三是循序渐进策略,要求脑瘫学生在康复训练和教育教学中均要做到循序渐进。四是情感渗透策略,以知育情,发展学生的智力;以情育情,陶冶学生的情操;以意育情,磨炼学生的毅力。五是因材施教策略,无论是康复还是教育,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制订个别化的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六是实践磨练策略,对脑瘫学生而言,很多学习都是艰苦的,但无论在肢体康复、言语康复还是知识教学过程中,都要进行持之以恒地训练,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7.设计了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的三类方法。在研究实践中,我们根据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的实际情况,选择和设计出三种主要训练方法。一是肢体康复方法,如Bobath神经发育疗法、动作法、作业疗法、传统的推拿疗法等。二是言语训练方法,如呼吸功能训练、发声功能训练、共鸣功能训练和词汇训练等。三是认知教育方法,如讲授法、引导谈话法、讨论法、感官体验法、图片沟通法、情境创设法和探索发现法等。
8.修订了五套适合脑瘫学生实际的评定手册。对脑瘫学生的评估,也是脑瘫学生医教结合的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充分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依据我校脑瘫学生的实际,修订了五套评定手册,内容涉及肢体、言语语言、认知、生活、心理五大领域,每学期两次对学生的进行评估。通过实践运用,以评估促发展,为学生下一步的康复与教育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获得的成效
我们坚持边研究边实践,努力将研究成果及时运用到实践中,转化为实际效果。通过几年的研究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
1.改善了脑瘫学生的障碍程度,提高了他们的素养。经过几年的康复与教育,脑瘫学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仅以肢体康复一项为例,经过坚持不懈的康复治疗,脑瘫学生在肌肉发展、姿势控制、关节活动、肌体的平衡协调和转换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中姿势控制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最为明显;大部分学生已经达到课堂规范的要求,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日常活动,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质量。
2.打造了一支兼顾康复与教学的专业团队。这个专业团队包括驻校医生、特教教师、专业康复师、护理员,他们分别承担了相应的职责。驻校医生每周来校一次,主要从管理、评估、治疗三个方面介入脑瘫学生的康复;教师通过提供适合的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脑瘫学生实施教育;康复师主要承担对学生的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员主要负责照顾学生的日常生活起居。在这里,大家相互合作,每位专业人员在熟悉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还要了解和逐步掌握其他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共同为脑瘫学生的发展服务。
3.创建了适合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的校园环境。在教室中,可以随处找到学习辅助器材、生活辅助器材、康复辅助器材等各类设施设备。我校结合人体功能学的相关研究,开发出了脑瘫学生专用课桌椅,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并被不少兄弟学校、单位借鉴使用。目前,我们正对这一成果申请专利。为使脑瘫学生的康复更为有效,学校建设了脑瘫学生康复的专用教室,如多感官训练室、运动功能疗法室、个别语言训练室、作业疗法室、生活技能训练室、水疗室等。为了利于学生训练,方便学生活动,学校不仅在所有的出入口设置无障碍通道,安装了专用电梯,而且还设计了许多独特的辅助器材与设备,如走廊双层栏杆、轻质手拉门、躺式便厕、45度角镜等。
4.取得了一批有质量的研究成果。经过七年多的积累和完善,我们取得了一批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的研究成果:我们开发编写了以突出“生活适应”为核心的五套课程90册教材,分别为《沟通与交往》、《康复》、《心理健康》、《生活自理》和《益智活动》;撰写了29篇经验总结、37篇研究个案、170余篇教学案例,在沉淀总结中反思成长;制作了近200件教具、学具,为脑瘫学生的教育提供了重要辅助。
(作者单位: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