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2014-2016年)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支持特殊教育”的重要精神,落实《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相关要求,提升我区特殊教育发展质量,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做好不同特殊教育阶段的衔接,满足特殊学生多元教育需求,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市教委等八部门下发的《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精神和要求,立足于本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多方参与、协同发展的特殊教育发展机制,继续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深化医教结合研究和特色课程开发,努力满足特殊学生的多元教育康复需求,提升本区特殊教育质量,使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一)总体目标

围绕“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以满足每个残疾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全面实施医教结合为推动力,注重内涵建设、制度建设,突破难点、提升亮点,着力构建满足每一位残疾学生的教育康复支持体系,推动虹口特殊教育的新发展。

(二)重点任务

1.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关注特殊儿童生涯发展,完善从学前到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儿童受教育模式,积极探索特教职业教育,建立送教上门工作管理机制;构建各学段特殊教育支持系统,完善不同类型教育安置模式之间的转介衔接机制。

2.积极推进医教结合实践研究。完善政府各职能部门互相协作、教育机构与医疗机构联动的医教结合管理运行机制和专业服务体系,整合区域教育、卫生计生、残联等部门资源,开展“区域性小学阶段不同安置形式特殊学生医教结合康复训练模式的研究”,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康复和保健服务。

3.不断深化特教课程改革。继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课程开发,加强学前教育和密云学校特教课程建设,根据特殊儿童需求创新课程实施方式,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特教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按照《虹口区关于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配备意见的通知》(虹教〔201387号)的相关要求,规范配备特教专职教师,落实工作津贴;提高特殊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特教专职康复教师、专职巡回指导教师、普通学校专职特教教师的专业能力。

三、主要措施

(一)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保障残疾学生同等受教育权

1.加强特殊教育硬件建设。优化调整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硬件环境,具备相对独立的办公地点,加强硬件和设施配备;根据《特教学校设施装备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特教学校的硬件建设,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根据随班就读学生分布情况,进一步推进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采用按人数、按地块等方式,配备足够的资源教室,提供康复训练设施设备,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丰富的特殊教育资源。

2.加快发展学前特殊教育。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本区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按照“就近入园”的原则鼓励和支持普通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推进学前融合教育安置模式与教育策略方法探索,满足各类残疾儿童接受早期教育和康复训练的需求;发挥学前特教分中心的管理指导功能,巩固学前特教班与普通幼儿园的融合活动机制,发挥学前特教课程与教师专业辐射作用。

3.探索特殊学生职业教育。充分利用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并且有能力接受职业教育的各类特殊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以提升劳动就业能力为导向,大力推进特殊学生初等职业技术教育,创设模拟实训室,探索实施个别化职业转衔服务计划,开发适合特殊学生学习的专业。

(二)深化医教结合研究,提供专业教育康复保健服务

1.加强多部门的管理合作力度。加强教育、卫生、残联等多部门合作,通过政策研究、制度支撑等方式,完善区域医教结合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发挥区域医教结合专家委员会的作用,根据特殊学生的实际需求探索新的合作点,促进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发展。

2.探索医教结合教育康复模式。实施“区域小学阶段不同安置形式特殊学生医教结合康复训练模式的研究”,为区域内各学段各种障碍类型的学生制定个性化教育、康复、保健计划,探索适合不同安置形式、不同残障类型特殊学生的医教结合教育康复模式。逐步满足送教上门学生的教育与医学诊疗需求,制定并完善送教上门对象的认定、学籍管理、送教团队建设及其工作职责、教育教学与康复、资源配置等各项工作要求和相关制度,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规范对送教上门工作的管理,提高送教上门工作的针对性。

3.构建教育与医学双评估机制。探索科学有效的教育和医学双评估的方式和内容,做好评估信息解读与利用,有针对性地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并将评估贯穿于教育康复的全过程,为医学康复、教育教学提供参考依据,使评估成为特殊教育医教结合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4.开发特教医教结合信息平台。建立特殊学生个别化教育康复信息平台,完善特殊学生电子化个人档案,为残障儿童的预防、医疗、康复和教育工作提供适时、可靠的基础数据,为行政部门了解本区残障儿童情况和动态的变化以及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加强教师、医生、家长三方沟通,提高医教结合服务质量。

(三)加强特教课程建设,创新各类课程实施方式

1.开展特教课程研究。区特教指导中心整合社会资源,构建阅读治疗、音乐治疗、美术治疗个别化教育课程;学前特教根据市“特教课程纲要和课程实施指南”开发适合不同安置形式、不同类别残疾儿童发展需要的课程;密云学校根据市教委“辅读学校课程纲要”进行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索;随班就读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开发资源教室课程和个别化教育课程;广中路小学致力于开发适合特教班教育教学需求的课程体系。

2.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研究医教结合背景下各类特教课程实施的新方法、新途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残疾类别、不同残疾程度特殊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综合利用区域不同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社会等各种资源,开展满足学生个体需求的教育康复,促进特殊学生的个体全面发展。

3.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统筹整合特教中心、辅读学校、资源教室的课程资源及残联等部门的社会资源,建立区域特殊教育课程资源共享机制,为不同安置形式下特殊学生的课程实施和教育康复提供便利,提高优质资源的使用效益;鼓励教师基于教育教学需求,自制教学仪器和教玩具,加强与特殊教育课程相匹配的多媒体资源的研发,构建共享课程资源库。

(四)推进融合教育实践,提高随班就读教育质量

1.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本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制定有效措施;调整区校两级随班就读组织架构,完善各层面的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

2.优化随班就读资源配置。探索医教结合背景下资源教室的管理运行机制,规范使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资源教室教学与康复设施设备,根据课程实施需要开发丰富的教学与康复资源,加强对资源教室、学校的其他教学资源、特教指导中心、医疗机构及其他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拓宽资源教室功能的辐射面。。

3. 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探索基于评估的个性化教育,根据不同残疾类别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教育与医学评估,明确个体发展目标,为随班就读学生设计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与康复课程,采取集体、小组、走班、个别辅导等多种课程实施方式,提高随班就读教育的有效性。通过特殊教育教师教学评比和个别化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促进普通学校教师特殊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建立以促进随班就读学生各项能力发展为主题的活动机制,搭建普特学生交流、展示、合作的平台。

4. 加强随班就读专业指导。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专业服务与指导,组织协调各方共同实施,为随班就读学生、教师、家长提供技术支持,深入开展本区随班就读融合教育支持策略研究,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考核与评估。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特教教师专业素养

1. 规范特教教师队伍管理。根据市层面对特教教师的管理要求,进一步明确随班就读特教专职教师、专职巡回指导教师、专职康复教师等特殊岗位特教教师岗位标准与职责,规范对特教师资队伍的管理;探索完善优秀人才引进机制,对具有特殊教育教学、研究专长的人员,适当予以录入政策上的倾斜,优化特教教师师资队伍配备。

2. 配备特殊教育专职教师。规范落实《虹口区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配备的通知》要求,保证有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配备1名专职特教教师,负责本校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区特教中心加强专业优秀教师的配备,负责对本辖区内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的巡回指导;特教学校根据需要,探索配备专职康复教师,负责对本校残疾学生的康复训练;学前特教班每班配备3名教师,负责学龄前残疾儿童教育工作。

3. 落实特教教师相关待遇。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津贴的政策要求,确保特教教师享有相关待遇;对在普通学校承担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教学和管理工作、从事送教上门工作和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师,在绩效工资中予以适当倾斜;教师职称评聘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专设中高级特教职称。

4. 优化特教教师在职培训。根据特教教师专业标准和相关特教岗位标准,以及医教结合工作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建立由“特教理论工作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和医学专家”三结合的培训师资团队,将特教理论和教学技能的培训纳入区域教师研训一体化培训,以教师的特殊教育、康复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为重点,开发培训内容,研究编制特殊教育教师培训课程,并通过举办岗位培训班、专题培训班,提升区域特教教师专业化水平。

5. 加强特教骨干教师培养。将随班就读特教专职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学前特教教师纳入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人才培养范围,发挥特教名师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开展名师后备人才培养。

(六)加强特教工作领导,完善特殊教育管理体制

1. 顶层设计规划区域特殊教育发展。将特殊教育的发展纳入本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区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整合各方面力量,切实解决当前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区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研究与协调解决特殊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各有关部门、单位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合力。

2. 发挥专家的指导和决策引领作用。依托区特殊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残疾儿童入学鉴定委员会的平台,发挥特殊教育、医学、康复、心理等专家在特殊教育重大决策、咨询与指导、残疾儿童鉴定与评估等工作中的作用。

3. 保障特殊教育经费规范有效落实。按照有关规定,将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财政教育经费预算,确保特殊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实施特教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学前特教生均公用经费统一标准,并足额拨付。安排特教专项经费支持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医教结合等,为送教上门、巡回指导教师提供交通便利,为参与“医教结合”实验的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工作和交通补贴。加强特教经费管理,健全特教经费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七)加强专项督导调研,营造良好社会支持氛围

1. 发挥督导调研的效果。继续开展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教育督导调研工作,结合学校三年规划督导、飞行教学调研等现有工作,定期对特教工作开展专项督导,尤其是对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督导与工作指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2. 加强特教宣传的力度。加强对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宣传,大力宣传特教事业发展成绩,宣传和弘扬特教教师高尚师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特教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来源:虹口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