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探索,积极推进特殊教育“医教结合”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施新章

201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提出要推进医教结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为此,金山区以医教结合、按需施教、开发潜能、人人有所发展”为目标,多向探索,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补偿学生缺陷,开发学生潜能,提高教育精准性,竭力使每一名残疾儿童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一、部门联动,构建“医教结合”保障体系

1. 出台区相关工作文件

为了保障金山区特殊教育的稳步发展,我区制定了相关文

件以提供稳固的制度保障。近几年来,根据《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以及上海市特教工作会议精神,我区制定了《金山区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区教育局、残联、卫生局、民政局、财政局、人保局、编办等部门的联合协商下,制订了《金山区推进特殊教育工作方案》。

2. 确保特殊教育经费投入

我区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提高特教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足额保障特殊教育医教结合、设施设备配备经费,区财政根据医教结合工作的实际需要,将此项经费纳入年度特殊教育经费预算,并确保经费落实到位;保障特殊教育教师收入,对从事特殊教育的人员(包括各学段从事随班就读教育的有关教师),在绩效工资分配上予以倾斜,调整绩效工资总量时,增量部分向特殊教育倾斜。

二、优化资源,提升“医教结合”硬件设施水平

1. 增设学前特殊教育教学点和随班就读资源教室

在“全纳教育”理念下,为完善学前特殊教育格局,我区将学前特殊教育教学点扩大至3个,为残疾儿童的早期康复和教育提供了场所;并在5所小学建立了资源教室,为随班就读学生开展“医教结合”的个别化辅导与康复训练提供了资源与场地,并配备了丰富的教具、学具及其它康复器具,以满足学生辅导与康复训练的需求。

2. 提升辅读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

我区投入了2000余万元,新建和改建了辅读学校校舍,对原有设施设备进行了改造,同时也引入了一些先进的设施设备。辅读学校的建筑面积从5025m2增加到6593m2,专用教室、康复教室、个训教室配备齐全,满足了教育教学需求。现代化的“交互智能平板电脑”使教学更加便捷、有效;引入先进康复训练设备的行为训练室、言语训练室、心理辅导室等,提高了个别化教育与康复的有效性。

三、送教上门,开辟“医教结合”教育康复新环境

为保障极重度残障学生的教育与康复权利,我区开辟教育康复新环境,将教育康复阵地拓展到残障学生的家里,为极重度障碍学生提供更为便捷的教育与康复。对于一些腿脚不便、瘫痪在床等极重度障碍的学生,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来保障他们的教育与康复权利。

1. 基于评估,开展个别化康复

根据区入学鉴定委员会的评估确定“送教上门”对象,并根据评估结果,针对“送教上门”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运动、感知、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使他们在知识、心理、社会适应等多方面得到提高。

2. 注重家长参与,增强训练有效性

在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方案时,充分考虑家长的需求和建议,并对家长进行一些康复训练知识和技能的简单培训,引导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康复训练,增加孩子康复训练的频率,提高康复训练的有效性。

    3. 送去物质帮助和精神慰藉

对于家庭贫困的“送教上门”对象,辅读学校在“送教”的同时,还为他们送去物质帮助,比如图书、录音机、轮椅、助行器等学习用具和康复器具。同时为残障学生及家长送去精神慰藉,及时疏导残障学生和家长的羞愧、失望、自暴自弃等消极心理,鼓励他们重树对生活的期望和信心。

四、完善机构,发挥“医教结合”各机构功能

1. 强化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功能

我区在构建“医教结合”服务网络的过程中,强化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管理、指导、研究、培训、服务的功能,建立了专职特教指导教师与具有特教资质的巡回指导教师队伍。

2. 重视区残疾儿童入学鉴定委员会的功能

我区的残疾儿童入学鉴定委员会由区教育局牵头,医学、康复、心理、特殊教育等专家及家长代表共同组成。入学鉴定委员会根据鉴定结果及学生的实际表现,对残障儿童的发展状况进行整体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残障儿童提出安置与个别化教育建议,从而规范残疾儿童入学安置的流程。

3. 成立区“医教结合”志愿者团队

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聘请市、区儿童医学、康复、心理、特殊教育等专家组成了志愿者团队,对本区特殊教育的决策、特殊教育与康复工作进行咨询与指导。依据本区特殊儿童康复需求,区卫生局选派医生组成指导医生团队,定点定期指导本区特教资源点的残疾儿童评估和康复工作,提供医疗专业服务,为家长咨询、教师培训提供服务与指导。

五、深入研究,推进“医教结合”课程建设

1. 科研引领课程建设

为了推进我区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课程建设,区教育局鼓励学校以专题研究为抓手对特殊教育的校本化课程进行研究,先后立项了《基于特殊教育“快乐活动日”运行机制与策略的研究》等市级、区级课题,以科研为引领,在专题研究中积累课程建设经验。

2. 实践完善课程建设

我区辅读学校基于上海市“快乐活动日”, 面对轻、中、重度等不同障碍程度的学生,开发了校本化“半日活动”课程,包括以补偿学生缺陷为主的游戏课程、以开发学生潜能为主的兴趣课程及以快乐健身为目标的阳光体育活动,补偿智障学生的缺陷,挖掘智障学生的潜能,促进智障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六、专业化发展,加强“医教结合”队伍建设

1. 完善特殊教育教师配备标准

目前为止,我区辅读学校平均班额、学校教职工与学生比逐年增加;学校工勤人员逐步实行社会化服务,由区财政购买服务;校医务室配备了校医,根据残疾儿童的实际需要,设置了专职康复教师岗位。有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配备了1名专职特教教师,随班就读学生在5名以上的,还适当增加了专职特教教师配备人数。学前特教班额一般为6—8人,且每班配备3名专任教师。

2. 建立特殊教育教师在职培训长效机制

对于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巡回指导教师和资源教师,我区定期为他们开展多样化的教育康复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教育康复技能。辅读学校教师除了参加实施新课程方面的培训,还参加特教岗位证书培训与考核,参加言语训练、行为训练等专业化康复技能培训,掌握必需的教学与康复技能。我们主动邀请华师大的特教专家对教师进行理论与技能培训,开拓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为了更好地建设“医教结合”师资队伍,我们还促成了辅读学校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的团委签约共建,在教师培训、康复训练、学生评估以及医教结合课题研究方面开展合作,以促进辅读学校教师“医教结合”专业化发展。

3. 加强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养

我区加强对特殊教育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项目驱动、外送培训、专家结对等培养方式,培养了解特殊教育发展新视野,掌握先进特殊教育理念、方法和技术,有实践与研究能力的特殊教育骨干教师,以骨干教师的发展带动整个特教师资专业发展。


    总之,“医教结合”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区将继续用心探索。进一步整体部署我区新三年推进方案,健全我区特殊教育“医教结合”机制,不断完善我区特殊教育硬件建设和内涵建设,着力提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准,为特殊儿童提供更有效的个性化服务,促进特殊儿童的最优化发展。


(作者系金山区教育局副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