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观辅读学校课堂教学之我见

支炜

今年,上海特教研究所利用“上海特教在线”和“上海特教微信”平台新开了“好课推荐”栏目,陆续推出了十八节特教“好课”。我认真观摩了这些“好课”,每一节“好课”都是根据每类教育对象精心设计,每一节“好课”都有其特点和亮点,观摩“好课”后我受益匪浅。

由于特殊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各特殊教育领域学科的多样性,实在难以用统一标准评价这些“好课”。由于我从事了20多年的智障教育教学工作并且有10多年的特教教研员工作经历,因此我试图从整合教学资源的视角,结合《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理念和要求,与大家交流、分享我观摩智障教育领域10节“好课”的思考与感悟。

一、整合教学内容,发挥教学整体功效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智障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实际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辅读学校老师把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需要获得的关键经验,回归学生的生活当中,按照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综合组织各方面教学内容,注重各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宝山区培智学校郁若萱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课《认识“第几”》,学生通过观察集体照,数一数、说一说本班学生从左右方位数分别排在第几,做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内容的紧密结合。杨浦区扬帆学校施敏老师执教的感知运动课《平衡踩踏车》,将交通规则渗透于“踩踏平衡车”的教学内容中,贴近学生生活。崇明县培林学校张颖老师执教的综合班美术课《我的花布衣》的教学内容具有地方特色,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这些“好课”的教学内容,将各门学科之间以生活为中心建立联系,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整合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学习方式的安排等教学活动组织上,调动学生的视、听、触、动等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多元智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1. 创设生活化情境,增加实践性体验

脑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学习是大脑与环境和经验互动的过程”。《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课程实施部分指出“要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各辅读学校的老师注重将智障学生日常生活作为教学资源,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教学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学的内容还是方法,都是根据生活的需要,也就是要“用生活来教学”,通过生活来教学,教学与生活保持高度的一致,把实际生活作为教学的中心。如普陀区启星学校余姚老师执教的语言训练《喇叭花电话》,就是立足学生生活需要,选择“学习转述电话内容”作为语言训练内容,通过故事《喇叭花电话》,将实际生活中的电话转述用语嵌入其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自然进入语言情境。学生通过听故事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从感知体验电话转述的范本表达,逐步过渡到模仿范本,情境替换,最后实现自主表达,完成迁移。在学习过程中,余姚老师将学习内容电话转述的简单句“(谁)让我告诉你(什么事)” 纳入到打电话时自己的语言结构中,将语文知识与语文实践有机协调,使学生在打电话的体验活动中将学科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增加了学生实践、运用语文技能的机会。嘉定区成佳学校沙燕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数学课《“10”的分与合》的教学中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让学生做“10”的分与合练习时,创设了“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沙教师注重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学习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关注学生基本数学能力的培养。浦东新区辅读学校的施丽凤老师执教的六年级生活课《正确着装》,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情境,通过实践的操作与体验,学会了根据季节、场合正确选择服装。

2. 整合多媒体资源,调动多感官参与

脑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学习是脑的功能。调动越多的感官,就可以利用越多的大脑通路,从而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结。”一方面,对于学习到的信息就能用更多的方法进行编码,增加了记忆线索,提高了回忆的成功率。另一方面,由于每个人有自己偏好的感官通道,感觉神经对于该通道的信息输入会更加敏感,信息加工会更迅速,学习效率相应提高。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官偏好,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输入方法和学习方式,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辅读学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媒体综合运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变,使教学内容趣味化、多样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的参与。宝山区培智学校郁若萱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课《认识“第几”》练习一:通过观察多媒体上的集体照,数一数、说一说本班学生从左右方位数分别排在第几。练习二:每位学生在全家福的练习纸上数一数、贴一贴。这两项练习锻炼了学生手指的灵活性与协调性。练习三:寻找礼物,请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提示,找出礼物藏在第几个盒子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寻找。这项练习增加了学生实际的体验,有效完成了整节课的学习任务。练习四:摆圆片。这项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感知和体验“第几”在左右的条件限制下的相对性,使知识得以向纵深发展。

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从多方面感受教学内容,接受信息,使得脑的功能整体发生作用,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三、整合医学资源,提高教育康复效能

《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课程实施部分指出“了解分析学生的发展现状,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与需求,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与康复,提供适合学生需求的个别化教育”。

徐汇区董李凤美康建学校李旭老师执教的脑瘫儿童运动功能康复个训课《我的本领大》,根据脑瘫学生障碍类型、残疾程度的具体情况,运用了各种教学资源和手段,设计了“踢球”的游戏,将球悬吊于平学生膝部水平的高度,要求学生连续踢中60次以达到一定的训练强度,有效地锻练股四头肌的肌力和耐力。这堂课将康复训练和体育小游戏结合,把枯燥的训练变得生动而有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闸北区启慧学校严舒老师执教的个别化语训课《鼻音功能亢进》,老师首先从学生的个体情况出发,了解到学生发音时存在下颌运动幅度小和口腔呼气能力弱的两个问题,针对问题,采用多种方法,逐个击破,让学生在游戏中不断得到训练,教学获得良好效果。辅读学校的老师综合运用教育学、医学、语言学、运动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使学生在康复训练中补偿了自身的缺陷并发展了能力,提高了教育康复的整体效能,为适应集体教学打下了基础,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四、整合人员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课程理念部分指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障碍特点、障碍程度以及教学活动本身的需要,合理选择并有机整合集体、小组、个别的组织方式开展教学。嘉定区成佳学校沙燕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数学课《“10”的分与合》,根据学生的差异,教学分成三个层次开展。在教学中,采用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两种形式。设计AB组同学用伙伴合作学习,C组同学教师直接辅导,既锻炼了AB组的合作意识,同时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杨浦区扬帆学校施敏老师执教的感知运动课《平衡踩踏车》,以及普陀区启星学校余姚老师执教的语言训练《喇叭花电话》引进了助教资源;闸北区启慧学校严舒老师执教的个别化语训课《鼻音功能亢进》引进了家长资源。在课堂上老师采用课堂组织策略,优化教师(助教)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等人员的组合,确保差异化教学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基于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辅读学校课堂教学的实效,不仅要将整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教学的资源等各部分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还需要辅读学校教师共同努力,不懈探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水平,才能整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卢湾辅读实验学校 黄浦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