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生医教结合保健管理的实践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李旭

 

联合国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欠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作为一所公办特殊教育学校,面对残疾状况呈多样化趋势的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提供完善的保健管理服务,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始终是学校保健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最终目标。

围绕徐汇区教育“优化适合每一个孩子终身发展的教育之路”的核心思想,根据市教委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的有关要求,学校以“特殊学生的保健管理”课题研究为抓手,依托区教育局,与专业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了特殊学生“医教结合”保健工作的探索与研究。

一、保健管理制度化

学校积极寻求各医疗机构的合作,形成“特殊学生健康普查医院提出医学建议体检跟踪管理服务特殊学生个性化保健干预”的医教结合保健管理新模式,制定了“特殊学生保健工作年度流程”,并具体细分到每个月份:


二、保健管理个性化 

1. 建立学生个别化健康档案

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跟踪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变为可观测、可解读的直观信息。根据特殊学生慢性病及主要障碍的不同,对健康档案实行分类管理。以学期为单位,逐步补充完善学生的健康资料,为制定实施个别化健康干预方案提供依据。健康档案包括:(1)智商鉴定、障碍诊断、入学能力评估等基础信息;(2)慢性病史、每年体检结果建议、在校长期用药、突发疾病等健康信息及典型案例信息;(3)脑瘫、自闭症、言语障碍等专项训练方案、评估结果、训练记录及家校沟通等专项康复基本资料。

2. 提供个性化健康检查、干预建议与措施

学校与医院共同探讨确立健康体检的常规检查,包括:尿常规、儿内科、眼科、耳鼻喉科、儿外科、口腔科、胸片、血常规及生化检查、身高体重胸围测量等,还因人而异增设了特殊项目检查,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例如对有癫痫的学生增加脑电图检查、对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学生和一年级新生增加心脏彩超检查等。

每年体检结束后,保健老师将医院所出具的学生检查结果和医学建议汇总、统计、分类和分析,并将相关资料以书面形式告知学生的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学生家长,为制定和实施日常保健管理和干预提供客观依据。学校每年邀请专医师进校园提供咨询服务,使家长和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健康问题和保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起居、饮食饮水、卫生习惯、运动习惯等进行干预。

学校与眼耳喉鼻科医院、牙防所合作,为筛选出的部分学生进行进一步免费诊疗。如对患有斜视、弱视和有视力问题的学生开展眼底检查和屈光检查;针对患有龋齿等口腔疾病的学生开展口腔健康检查,并当场进行补牙、窝沟封闭和涂氟治疗等。

3.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融入保健内容

学生健康体检后,班主任及学科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健康情况和医学建议,将学生的保健需求和干预要点写入个别化教育计划中,例如:调整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疾病学生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和目标;针对学生的特殊疾病、肥胖或贫血、营养不良等问题调整午餐菜谱等。通过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每一名任课教师和家长都了解到学生的保健需求,使学生的保健管理和干预落到日常教育教学及生活实处。

4. 制定与实施个别化保健计划

尊重家长意愿的基础上,学校确定了6名肥胖学生开展个别化保健计划干预,邀请儿科、营养科的专家医生到校,组织个案学生家长、保健教师、班主任、部分任课教师共同召开学生个别化健康促进计划会议,由专家对学生一日三餐的营养分配、体育与活动课程的运动量、医学治疗方案、家庭养育要点等给出具体建议。之后家长、班主任、任课老师、保健老师各司其职,相互沟通合作实施干预方案。经过共同努力,学生们的体重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和下降。

三、保健管理课程化

1. 优化体锻课程

学校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深入推进学校体锻课程开发,将特奥项目、民间体育游戏等融入课程体系,整体设计活动内容。除每周3节体育课外,分年度开设每周13节感知运动课,每学期安排1次全校性运动会,每月组织1项体育运动游戏小比赛。学校开发晨锻课程,根据学生的不同体质和慢性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合理调节运动量,使学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得到充分锻炼。学生每天上午1次眼保健操、下午1次手指操;中午由教师和保育员带领开展散步、游戏等“阳光午休”活动。根据体育组自编的《智障儿童体质健康变化评价表》显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机能不断提高。

2. 建立和完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建立和完善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符合特殊学生认知水平、身心发展特点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体系,内容包括健康行为与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领域。充分调动家、校及社会资源,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例如,专门设计《我去体检》课程,拍摄体检的环境和整个流程,提高学生对体检的认知度和参与体检的配合度。开展“健康节” “美食节”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性活动,将主题内容与学科知识有机地整合,引导学生掌握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保健老师通过卫生广播宣传卫生习惯、预防疾病的常识,每月编制宣传板报,配上儿歌,引导学生读读、做做,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学校定期召开由家长、教师共同参与的伙食委员会,精心设计学前幼儿和学龄阶段特殊学生的午餐食谱,每月初向学生家长发放食谱,附上“当季饮食注意事项、营养搭配小常识”等,普及饮食健康知识。生活组合理分解洗手、刷牙等生活技能步骤,通过日常教学与训练,帮助学生掌握。班主任老师通过日常点滴指导和班级内评比督促学生日常卫生习惯的养成。


(作者单位:徐汇区董李凤美康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