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七平
今年上半年,上海特教研究所利用“上海特教在线”和“上海特教微信”平台新开了“好课推荐”栏目,先后陆续推出了十几节特教“好课”。由于自己从事的是聋教育工作,因此暑期我着重对来自聋校的相关“好课”进行了认真的观摩,观后受益匪浅。
观摩的过程中,我不时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聋校“好课”有标准吗?答案是: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无。说其有,是从单一学科的角度而言,即同一学科同一类型的课(如语文学科的记叙文写作新授课等)应该是有“好课”标准的。说其无,是从多学科的角度而言,即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课很难用同一标准来评价其好与不好。所以,从聋校这个层面来说,没有绝对的(或统一的)“好课”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在这里拟结合所观摩到的“好课”,探讨聋校“好课”的基本表现,以期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上海特教研究所推出的来自聋校的“好课”类型多样,既有文化基础课,又有活动课,同时还有技能课。纵观这些“好课”,我觉得它们都具有如下一些基本表现。
其一,教学内容适合。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往往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聋校一线教师来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相对普通学校而言,当前聋校一线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具有更大的自主空间。教学内容适合的条件是什么?我认为至少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符合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符合聋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选择的教学内容如能与时俱进,贴近聋生的日常生活则更佳。“好课推荐”栏中,吴颖老师执教的地理课《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虽然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聋生,但从聋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用的是普通学校六年级的地理教材——因为聋生在初中阶段未曾学过专门的地理课。陈志刚老师执教的美术课《用线条勾勒世博》,虽然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速写,但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作为绘画载体,聋生自然兴趣浓厚。李丹老师执教二年级数学课《认识人民币》时,考虑到《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1996年版)的教学内容和当前社会实际情况不符,因而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教学中呈现给学生的是当今社会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而非原教材中的第四套人民币,这不仅符合聋生发展的需要,而且贴近其日常生活。凡此种种,都是教学内容适合的表现。
其二,教学目标明确。制定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目标,目前已为广大聋校一线教师所认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所强调的是学生应该能学会什么,而不是教师想要教什么。教学目标明确不仅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自己的教,以及关注学生的学;而且有助于学生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使无意义的活动降到最低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一般包含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即学生,有时表述时可省略)、行为动词(一般要具有可观察、测量的特点)、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表现程度(学生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好课推荐”栏中,《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一课的“通过读图等方式,能分析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与农牧业、人口分布之间的关系”、《物体的形状》一课的“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名称和基本特征,会辨认四种立体图形”、《认识人民币》一课的“会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等教学目标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而且都很具体、明确。
其三,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有得当与否之别,无地位高下之分。教学中的“教”与“学”是统一的整体,没有“教”的学是自学,没有“学”的教是独白。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培养他们成为学习者。因此教师在教的过程中需从学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力与怎样学更加容易、更有兴趣等来选择合适的教法。“好课推荐”栏中的课之所以“好”,教学方法得当是其中一大原因。如吴颖老师在执教《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的过程中,针对澳大利亚与聋生日常生活联系不够紧密、聋生兴趣可能不大的情况,上课伊始,通过播放配有中文字幕的澳大利亚国家宣传片《澳大利亚尽是不同》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薛辉老师在执教数学课《物体的形状》过程中,为帮助学生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四种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从二年级聋生的身心特点出发,采取“做中教、做中学”的方法,以小组合作、多重感知的学习方式为策略,让聋生通过“看一看”、“分一分”、“摸一摸”、“推一推”、“滚一滚”等操作,经历观察、想象、操作、推理等主动探究,以获得物体形状的空间概念。
其四,师生互动自然。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聋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不畅通,教师听不懂聋生说的或看不懂聋生的手语(或书面语),聋生听不懂教师说的或看不懂教师的手语(或书面语),其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好课”自然也就无从谈起。长期以来,聋校的教学语言主要有口语、手语、书面语等形式。聋校的课堂教学究竟应以何种语言形式为主?我比较认同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特殊教育处谢敬仁处长的观点,即“能口(即口语)则口,能手(即手语)则手;宜口则口,宜手则手;口手酌用,和谐发展”。换句话说,聋校课堂教学的语言形式不应“一刀切”,而应从师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确保师生之间语言交流畅通、便利为首选。“好课推荐”栏中,薛辉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数学课《物体的形状》采用的主要是口语形式,岑琦老师执教的心理辅导活动课《面对挫折,怎么办?》采用的主要是综合语言形式(口语、手语并用)。两者教学语言形式虽然不同,但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是因为采用的教学语言形式符合各自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能确保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畅通无阻。
其五,过程设计合理。虽然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课的教学过程不尽相同,但教学过程是否合理,还是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辨析的:一是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即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二是能否合理使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具、多媒体资源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等;三是是否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纵观“好课推荐”栏中来自聋校的五节“好课”,可以说每节课的教学过程都很合理。如心理辅导活动课《面对挫折,怎么办?》,在岑琦老师的精心组织与引导下,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畅谈活动感受;阅读与探讨名人面对挫折的事例;对身边同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积极帮助思考应对的方法等等,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薛辉老师在执教《物体的形状》过程中,请小朱同学回答长方体的月饼盒是什么形状时,小朱同学错误地把它归类到了正方体中。对此,薛老师没有简单回避了事,而是合理使用了这一生成性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将长方体与正方体再次进行比较、分析与判断,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其六,教学效果明显。一堂课上得好不好,最终还得看教学效果。而评价一堂课教学效果的高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主要依据。一堂课教学效果明显与否,从即时的角度而言,主要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如果一堂课下来,全班学生的达成度都比较高,说明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从长远的角度而言,主要看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纵观“好课推荐”栏中来自聋校的五节“好课”,可以说教学的及时效果都相当明显。而吴颖老师在《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一课中教给聋生的读图方法,岑琦老师在《面对挫折,怎么办?》一课中培养聋生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陈志刚老师在《用线条勾勒世博》一课中传授给聋生的速写方法与步骤,以及五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聋生进行的听力语言训练,对聋生的长远发展无疑都会起到促进作用,并将在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继续产生正能量作用。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聋校要想上好一堂课,功夫在课外。因此,需要聋校一线教师不但要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备过程要点、备教学语言等,同时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作者单位: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