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立
1998年,上海市聋人中学转制为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转制后学校招收的对象是辅读学校毕业的中重度智障学生和普校随班就读结业的轻度智障学生。
但当时初职教育没有统一的大纲和教材,“教什么”、“怎么教”等一系列的问题亟需解决。16年来,学校以科研为引领,依据市场需求以及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出了“每个孩子都是金子”的办学理念,研究开发支持式职业教育课程,并坚持为学生提供个别化职业转衔服务,围绕旨在帮助智障学生实现劳动就业与社会融合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进行系统的、开拓性的研究与实践。
一、开发支持式职业教育课程
通用基础课程包括实用语文、实用数学、实用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实用语文教材编入填写履历表等内容,实用数学教材编入成本核算等内容,实用英语教材编入餐饮服务英语等内容,信息技术教材编入办公自动化等内容。课程内容选择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中心,课程内容的组织关注课程与生活、课程与课程的整合,让学生获得实用的知识技能与丰富的情感体验。
专业技术课程主要开设了烹饪、面点、园艺和服务等学科。以工作分析步骤为基础,接受学习为主,探究学习为辅,使用多媒体、学具包辅助教学,通过主助教配合、小伙伴互助、家校合作等资源整合的方式,促进分层教学和个别教学的有效实施。开发了烹饪(28道菜肴)、面点(24道点心)、园艺(5类插花造型)和服务(30个餐巾折花造型)的课程资源包,还开发了所有点心的操作口诀和7套手指操、全部插花造型的实物模型与学习网站以及15件烹饪、面点学具。近年来又拓展了会务接待、西点制作、披萨制作的专业技能培训。
岗位体验课程是以促进智障学生回归社会的需求为依据,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的一类课程。主要包括一人一岗、爱心义卖、岗位实习等体验活动。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转衔,根据毕业生反馈的各种就业问题,又增设了职场演练与职业指导课。
人与社会课程主要解决智障学生“我怎样去适应社会”的问题,让学生知道社会道德规范、法律常识以及人际交往等,学会主动和社会相融合。课程充分关注到学生心理、情绪的相关问题,积极支持学生悦纳自我、自信自强,形成了劳动与就业、青春与健康、社会与发展、人际与礼仪、居家与休闲等五个专题的主题教育课程及跨学科性质的生命教育课程。
综合康复课程立足于医教结合与教育康复的现代理念,是以开发智障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主的综合课程。目前,学校综合康复课程分为语言康复、认知康复、心理康复、运动康复、作业康复五大类。
支持式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离不开教师、家长及社会力量。学校在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通过课程领导促进教师群体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研发与实施能力。以课程为中心,学校设置了课程研究开发室、课程实施管理室、课程质量评估室、课程资源保障室,有效保障了支持式课程的研发与实施;通过课程领导例会和家长工作室等方式,校长、教师、家长、特教专家、专业医师合作解决实践难题。此外,还通过教师网络课程、与高校联合办研究生课程班等方式培训教师,通过家长学习课程、家校合同、家长心理工作坊等方式实现家校共育。
经过多年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学校共编写了82册校本教材;支持式课程方案获上海市首届学校课程方案研制与评选活动一等奖;“智障学生初职教育支持式课程的研究”被教育部基教司评为特教A级科研成果,获得上海市第八届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特教学校课程领导中教师群体发展的研究”和“全纳教育视野下特教学校变革的行动研究”分别获得上海市第九、十届教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二、构建个别化职业转衔服务体系
在个别化职业转衔服务过程中,制定和实施IVTSP至关重要。通过综合评估了解学生的支持需求,进行资源分析,召开IVTSP会议,由学生、家长、教师、学校领导及行政人员、专家等通过IVTSP会议进行协商讨论,确定学生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分阶段的实施计划。在实施过程中,IVTSP需要根据转衔服务的成效和学生发展进步情况进行调整,各实施负责人保持信息共享和沟通协商,以确保职业转衔服务符合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支持需求。
针对智障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学校积极探索智障学生职业转衔服务支持途径,近年来逐渐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合作的个别化职业转衔服务体系。
学校编制了一整套IVTSP文本和操作手册,编制了厨工、面点师、餐厅服务员、绿化工、保洁员等系列专业技能检核表以及《智障学生一般转衔技能检核表》,并结合医学评估,为学生的职业转衔提供评估服务。学校还于2008年创立了 “向左走,向右走”的教育博客,职业转衔服务教师共发表案例叙事132篇,共14万字,同时完成个案报告8篇,共10万字。
三、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效果与反思
回顾学校开展智障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历程,学校调动全员力量,汇集各方资源,倾力打造支持式职业教育课程和个别化职业转衔服务体系,积累了实践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学生考证率、初次就业率保持100%,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历届315名轻度智障学生专业考证通过率100%,初次就业率100%。上海市职业能力鉴定中心考官高度评价“技能掌握程度超过中职学生”。学生进入五星级宾馆、国际西式快餐连锁、世界500强企业等单位就业,有学生月薪超过万元。还有学生通过成人高考,进入社区业余大学继续学习。
与普通学生同台竞技,获得全国陶艺、美术、摄影等比赛一等奖10余项,两获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金奖;多次举办学生个人摄影展和画展;在国际、国内特奥会上获得96块金牌,并受邀去美国参加NBA全明星活动。
2.
参与国际性会议交流30余次,实践成果享誉国内外
曾在联合国国际教师教育论坛、亚太国际教育会议、日本特教学会50届大会等交流30余次;接待美、法、日、挪、越等国际团体10余次,与国内(含港、澳、台)20多个省市地区开展交流。
学校教科研成果发表、交流、获奖总计超1000项,发表于核心期刊的论文有30余篇,获全国一等奖论文130余项,出版专著22本。烹饪、面点学具获得了教育部学具评选二等奖和市一等奖。学校被评为首届“浙沪苏”长三角教育科学研究优秀团队。2014年获得上海市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3.
学校办学成效显著,获得社会各方认可
学校被教育部指定为参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的三所特教学校之一;教育部领导三次视察学校,称“经验值得全国特教学校借鉴”,并指定在全国特教大会上交流。央视等主流媒体及《解放日报》、《文汇报》、《现代教育报》等报刊都进行了专题报道。
办学成效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家长满意度每年保持在95%以上。教师获全国十杰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国家级、市级荣誉46项,学校获国家、市区级集体荣誉100余项。在教育督导评估中,连续4次获得全“优”成绩,市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区督政、督学后,提出特殊教育是长宁教育的一大亮点。
就业是智障学生平等参与社会的重要途径,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智障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不仅需要学校提供给学生系统的教育与服务,而且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就我校目前的实践情况看,可以更紧密地结合支持式职业教育课程和个别化职业转衔服务,将IVTSP的制定提前,根据学生个别化的需求,调适课程和职业转衔服务。此外,还可考虑进一步深入实践生涯发展理念,尝试开发运用《生涯发展支持手册》对智障学生进行生涯发展教育。同时,学校还要进一步寻求更多的社会资源,为智障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与学习机会,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以帮助他们顺利地由“学校人”转变为“社会人”。
(作者单位: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