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中年级随班就读学生语文作业的尝试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潘 吴悦 谭文娟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是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随班就读学生的作业情况并不乐观。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执教老师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符合课程目标、迎合学生口味、适合学生发展的语文作业,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优化作业内容

随班就读学生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他们的作业内容应该适应他们自身的学情需求

(一)吃透学情 夯实“底部”

《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课程》中指出,对于此类学生的课堂管理应该依照学生的学情需求,结合“计划金字塔”理念,设定出符合当事人的个别课程内容进行实施,作业内容偏向于“金字塔底部”中的基础知识,见图1

1. 所有学生都应当学习的课程内容——金字塔底部

2. 大多数学生应当学习的课程内容——金字塔中部

3. 部分学生应当学习的课程内容——金字塔顶部

(二)遵循“课标” 拓展适当

遵循《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三年级语文教学目标,从整个学年、学科价值等角度进行整体设计,作业内容确保随班就读学生后续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促使其有效融合。

我们对三年级两个班中的两名随班就读学生,选择了“底部”知识点的掌握。对于轻度智障的学生,识字仍是基础。三年级上半学期语文教学要求掌握313个词语,下半学期教学要求掌握345个词语。在个别辅导和个性化作业布置中,我们为其量身定做的“课课练一星卷”里,读写生字词的比例占了一大半。词汇量的积累有助于学生的阅读,再加上适当的拓展理解、阅读欣赏,这样几部分组合让学生初步掌握识字,适当尝试组词,理解填空,再进行拓展阅读、古诗背诵等,加上家长的配合,这样阶梯式作业设计和辅导(见图2),让孩子在学习中能有所得。

(三)差异目标 兴趣入手

我们根据《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课程》中的“教学目标差异”(见图3)进行目标制定。从两名研究对象的学习基础来看,他们的阅读理解力极为薄弱,但对于辨字组词这一部分表现出一定兴趣,这一点又符合课程标准中识词认字的要求。于是,在“课课练二星卷”里,设计的辨字组词、加部首组词的目标和普通学生相近,只是对有难度的字配有注解,这样体现差异的作业目标,提高了孩子的自信。

二、优化作业形式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抄写、朗读、背诵、交流、绘画、调查、剪贴、设计、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学习和思考,改变文本作业的单一模式。

(一)游戏作业 激发兴趣

把游戏放到随班就读学生的课堂或课后的作业中去,使他们在玩中学。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做的兴趣,而且在“做”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使其印象深刻。比如布置学生抄写生字,我们可以变成游戏形式:先要求学生把生字抄写在卡片上,然后把卡片当做牌,和同伴比赛,看谁先认出这一个生字,认出的同学可以收进这一张牌;还可以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白纸,折好东西南北(六七十年代小时候玩的“东南西北”),在上面写生字或生字组成的新词,小伙伴围在一起猜,最后一遍一遍地猜,一遍一遍地学。此外,还有“剪刀包袱锤”“一字开花”“猜字谜”“反令动作”的游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动眼,动脑,动手,兴趣盎然,同时反复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结构,加深了印象。这样的设计,给学生留有创造发挥的余地,又引入了竞争机制,学生就不再视抄写词语为苦事,达到了寓教学于游戏之中的目的。

从两名研究对象在游戏作业中的表现来看,他们把“学”融入在“玩”中,在玩中亲身体验,和以前比较,学得更轻松了,和同学合作的能力也提高了,和同学的交流与沟通也多了,慢慢变得肯观察,肯思考,肯交流,游戏作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口头作业 降低难度

以往三年级语文每次课练卷和单元测试卷中的最后一题总会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写一段话。因为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性,有时很难讲出完整的句子,所以让他们写话就显得强人所难。于是,我们设想先让学生对说话产生兴趣。同时,提供给学生“谁 在哪里 怎样地 干什么”这样的句式,引导孩子把句子说完整。有时还提供给学生一些可用的动词,如“啄害虫、开屏、荡秋千、跳来跳去……”,引导孩子正确运用。有了这些阶梯的铺设,使学生能说出准确、完整、生动的句子,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信心。

(三)“特长”作业 培养自信

现在的孩子都很喜欢玩电脑,随班就读学生也不例外,研究对象中的小庭就是一个对电脑情有独钟的孩子。在和小庭谈心时他告诉我:他很爱玩电脑,最怕妈妈不让他玩。于是,我先和其父母沟通,每天允许孩子玩一会儿电脑游戏;然后和孩子商量,提出玩电脑的条件:每天得完老师布置在电脑上的特定的作业。父母和孩子都同意了,我们还互相给了对方QQ号,成了QQ好友,白天抽空和孩子母亲交流教育心得,晚上和孩子一起进行网上聊天,指导他完成功课。通过网络平台,孩子认识了很多字,与人交流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一年多来,孩子愉快地成长着,他为自己定下这样一个奋斗目标:将来希望能成为一名电脑老师。

另一个研究对象小孙喜欢在书上、本子上、 铅笔盒上“涂鸦”,他的每一本书都是皱皱巴巴,看上去显得有点破旧,几乎每一页上都有他画的“杰作”,课本上的插图也都经过了他的加工。我和家长商议后,觉得小孙有“涂鸦”的爱好,我们不妨尝试着从培养孩子作画的兴趣入手,每次的语文作业都可以以图画为主,然后配以文字说明。这样的作业要求,让他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更使他的特长得到了发挥,他的绘画作品在学校举行的艺术节比赛中得到了三等奖

俗话说,上帝给一个人关上一扇门,一定会为他开启一扇窗。随班就读的学生在智力上不如其他健全学生,但是一定也有他们的强项,老师可以从这些学生的特长爱好入手,设计一份让学生感到有兴趣的作业,使他们的作业质量有所提高,这样成效才会更加明显。

(四)录音作业 弥补缺陷

有声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而录音是一种贮存和提供音频信息的手段。录音作业可以改善孩子胆小的弱点。录音时周围没有旁人,可以反复录制,避免了在大庭广众之下怕表现不佳出现尴尬的状况。

录音作业尤其适合写景抒情的文本,适合那些对书写有困难的学生。班中曾经有一低视力的学生,因视力障碍,对类似的字不能正确区别笔划的长短、多少,对字的书写也常出错;注意范围狭窄,阅读存在很大的困难,阅读时只能一个字一个字指着读,费时,费力,经常有漏读字、词及跳行读的现象,简短的文章读起来也疙疙瘩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于是,我把该生的书面作业改成录音形式,孩子将自己的作业进磁带里。开放的、个性化的、富有创造性的课外录音作业,激发了她的课外阅读兴趣,强化了她正确的语音、语调,使她的课外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五)合作作业 学会交往

小组合作不仅使随班就读学生从同伴的帮助中克服一部分学习和行动上的困难,还能从与健全儿童的交往中,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学会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对助学伙伴来说,助学活动也是培养爱心、学会关心他人的好机会。

如《梅兰芳练功》这一课,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给“尧”和“采”加部首变成另一个字再组词,看谁找得多,组得对。原本孩子只会写“浇”这么一个字,然而在小组合作下,学会了“翘、跷、烧、饶、绕”这些字。通过合作学习,随班就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之间的友爱。

三、优化作业评价

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梦想和期待,随班就读学生也一样,作业评价的优化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和快乐。

(一)发现亮点 鼓励为主

作业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建立了评价维度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语文作业评价体系,坚持让每位随班就读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学生表现出色的作业,采用图案式评价,就是在等级后面画上一个笑脸或是奖励一颗智慧星等等。学生每次作业的订正次数最多,但很认真,于是我在她的作业本上写道:你对学习的态度让老师感动,值得大家学习。 当她全部订正好后,我总会给她画上一个大大的笑脸 ,评她一个“坚持不懈”奖……

同时语文作业的评价应注重激励。教师可以在作业后面写上感情色彩鲜明的语言,动之以情。如有创意,真是个小文学家你想得真周到你的进步真快,老师和同学都为你感到高兴。可以想象,随班就读学生拿到作业本后,那欢呼雀跃的高兴劲儿。通过激励性的语言不断缩短随班就读学生与普通生的学习差距,激励其继续进步。

(二)多元评价 形成合力

为了使语文作业评价客观、全面、有激励作用,我让随班就读学生本人、同伴及家长一同参与作业评价。

1. 自我评价

只要达到了某个训练目标,就能争得相应的星数或者获得相应的笑脸。学生为了能多“摘”几颗星星,多获得几个笑脸,做作业时很投入,积极性很高,这是一种自我肯定。

2. 家长评价

一个学生对一所学校来说人数只占千分之一、百分之一,但对于一个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他承载了家长百分之百的希望,哪怕孩子是随班就读学生,家长也热切期望着他能成材。让家长参与评价能够更好地形成家校合力!

3. 小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给孩子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随班就读学生因为表达能力较弱不敢举手发言,但在四人小组中,在熟悉的组员的帮助下,他们往往乐于开口表达。学生们在交流中互相欣赏、互相启发、互相鼓励。在交流中显现了自己的智慧,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学生便会从内心深处感到自己是一个成功者。

4. 师生互动评价

学生最愿意听到的是老师的肯定和认可。我们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除了语言上的鼓励外,还可以在任务单上敲章、贴贴纸,课后还可以将任务单做一展示,这时你会看到他们脸上那自豪的神情、喜悦的微笑。

评价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给一个分数或下一个结论,而是了解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明确个体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教育训练后所发生的变化,促进学生在现有水平上的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发现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在优化小学中年级随班就读学生的语文作业内容、丰富语文作业的形式、改善语文作业评价的方法等方面,真正激发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及发展需要。这样才能既有“随班”的形式,又有“就读”的实质。

(作者单位:闵行区教育学院;上海市七宝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