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康复促进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的个案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钱旭强

 

体育康复是康复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对自身及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如今在特殊教育领域,体育康复已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与手段。已有研究证实,体育康复能够促进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改善其与人沟通的技能。相较于传统的干预模式,体育康复更具游戏性和趣味性,符合特殊儿童教育教学的生态化原则。此外,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运动技能低下,体质状况令人堪忧,迫切需要通过体育来促进其身体健康及运动能力的发展。

一、个案基本情况

Q,男,6岁,现就读于上海市某公立幼儿园特教班。210个月时,小Q还不会说话,经儿科医生初步判断为轻度自闭症。4岁时经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确诊为自闭症。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测试结果为31,提示他存在轻-中度自闭症症状,表现与人交往过程中缺乏言语沟通,目光接触不良。PPVT测验结果显示,小Q智商为61

二、评估结果分析

前期评估阶段,通过对教师及Q家长的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对他的直接观察,笔者收集了有关Q较为全面的信息,包括家庭日常生活情况、学校生活学习情况、社会活动情况等。

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小Q对陌生人的呼喊没有任何反应,与人交往时基本没有目光接触,几乎没有语言,偶尔能够模仿说出词语,会经常自言自语、尖叫,刻板行为较为严重。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比较依恋母亲,和母亲之间的互动较多。喜欢一个人安静地玩,运动能力较好。

通过问卷调查从小Q母亲那里得知,他性格温和、胆小、不合群,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情绪控制不稳定,不听指令,会碰撞他人或物品,偶尔会出现一些过激的自伤行为,如:跪地、撞头等。生活自理能力差,在幼儿园不会主动与同伴交流,缺乏规则意识。

通过访谈从特教老师那里了解到,小Q在校期间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问题:上下肢协调能力较差,无意义语言较多,行为比较刻板。但教师也反映他记忆力较好,感知运动能力相较于其他领域要发展得好一些,喜欢唱歌,能背诵唐诗。

笔者通过对Q做整体性评估发现,在干预时可以利用其运动能力发展较好这一优势,在体育活动干预的过程中增加与他人交流的训练,提高他情绪控制、社会交往等其他领域的能力水平。

三、干预方法及策略

本研究中,我选择选择体育活动作为干预媒介,一方面是因为体育活动的干预方式能够促进Q体质的发展,更主要的是因为体育活动的干预形式轻松愉快,能在一种自然有趣的氛围中对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能力进行训练。因此,在设计体育活动时,笔者将Q的语言与沟通、社会交往等领域的训练融入体育活动的过程。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走、跑、跳、蹲、钻、翻滚、攀爬等基本的动作练习;身体素质训练包括平衡、力量、耐力、协调能力等;球类活动有拍球、踢球、抛接球、运球、投篮等。干预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基础的动作力量训练,逐步与Q建立起关系;第二阶段以体育游戏为主,增强活动的娱乐性;第三阶段主要是亲子同伴活动,为创造更多的互动机会。干预策略主要包括示范模仿、口语提示、等待与及时强化、选择合适的强化物等。

四、干预的实施

1. 基础练习,逐步建立关系

由于Q上下肢的力量不足,协调能力较弱,起初阶段的训练活动主要以肢体力量的训练为主,包括蹦跳、踢腿、踢球、推球、拍球、攀爬等。每次干预前与他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逐步建立亲密的关系。交流的主题包括日常打招呼、天气、饮食等。如“Q早上好”,“今天外面冷吗”,“今天早饭吃的什么”,“喜欢吃烧卖吗”。开始他只会用单个字或短语进行回应,且与干预者没有目光接触。如“好”,“冷”,“烧卖”,“吃”。于是笔者要求他先学着说短句,如“早上好”,“天气冷”,“吃的烧卖”,“喜欢吃”。Q的母亲每天在家里也进行类似的对话训练。进行对话训练时,要求他在回答时眼睛看着对方,并对他的正确行为及时给与强化,如口头表扬、鼓掌或竖大拇指。 

开始的力量训练比较枯燥,Q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常常出现无意义的自言自语。于是笔者及时调整了干预策略,将竞争性内容加入到干预活动中。笔者作为比赛的一方,陪同Q一起做训练,看看两人谁完成的情况较好,并对表现较好的一方进行奖励,以提高他训练的积极性。另外,在前期评估中,笔者发现Q对音乐比较敏感,喜欢哼歌,于是将听音乐作为他训练过程中的强化物,以奖励他适当的行为表现。

2. 体育游戏,提高小Q主体性

有了第一阶段的基础练习作为保障,加上与Q逐步建立的亲密关系,笔者将第二阶段的训练活动设计为体育游戏,以增加活动的游戏性和娱乐性,促进他在干预过程中发挥主体性,增强其与人沟通的积极性。如,笔者设计了“你跳,我追”的游戏活动,笔者在体育活动室将不同颜色的塑料圈排成圆形或是直线形,笔者带领Q一起往前跳,当笔者跳出圈子后,他紧接着跳入圈子,依次往下跳,如果他还未等笔者跳出,就跳入笔者的塑料圈子里,即两人同时在一个圈子的话,游戏结束,返回起点重新开始。这个游戏活动在锻炼Q下肢力量的同时,能够增强他的规则意识,让他学会等待。在干预的第二阶段,Q已经会向干预者提问或表达需求,“老师,三脚架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摄像”,“我渴了,要喝水”,“不想玩这个了,想玩滑板了”,“这样做是不对的,要做个听话的孩子”。

3. 同伴互动,创造沟通机会

第三阶段笔者设计了亲子互动和同伴互动活动,如“齐心协力搬运球”的亲子同伴互动活动,笔者做裁判,两组家庭进行比赛,每组家庭将塑料小球放在独脚椅上,家长和儿童同时扶着独脚椅,使其保持平衡,笔者喊“比赛开始”,两组家庭同时从固定位置出发,家长和儿童协力扶好独脚椅向对面走,在行走过程中,塑料球掉落的要捡起放到独脚椅上继续出发,到达对面的指定位置,要求儿童将塑料小球放进自家的篮筐里,然后和家长重新去起点运球。比赛结束后,各组由儿童去点数自家球筐里小球的个数,并告知裁判,在规定时间内,运球多的家庭为胜者。活动结束后,笔者了解儿童参与活动的感受,“今天玩得开心吗”,“今天Q表现棒不棒”,“以后还想不想玩”等等,以鼓励他开口说话并学会用简单的口语或体态语表达需求。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Q能够用“渴了,要喝水”,“累了,要休息”,“不想玩了”,“想玩滑板”等简单的口语来表达需求,偶尔也能配合着使用摇头、摇手、微笑等体态语。在这一阶段,笔者仍旧将听音乐作为强化物,以奖励Q适当的行为。在干预后期,Q在休息时间能够主动提出要听音乐的请求。

五、效果分析

经过三个月时间的密集干预,笔者发现Q在沟通能力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根据台湾师范大学张正芬编写的《自闭症儿童基本沟通行为评量表》,对Q干预前后的基本沟通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1 干预前小Q基本沟通行为一览表

 

经常表现的行为

偶尔表现的行为

尚未表现的适当行为

要求行为

使用简单的短句

用手指,走到东西前面

使用适当而完整的句子

拒绝行为

不理会、回避

跺脚、尖叫

用肢体语言表达

引人注意行为

自言自语、乱说话

尖叫、在人前跑动

使用适当而完整的句子

回答问题

使用单字回答,用手指回答“在哪里”、“要哪一个”

重复与问题无关的话

用口语有顺序的回答问题

要求说明

使用简单短句

使用适当而完整的句子

社会性沟通

使用简单的短句

用动作、声音或口语与人打招呼

用动作或口语表示感谢

 

2 干预后小Q基本沟通行为一览表

 

经常表现的行为

偶尔表现的行为

尚未表现的适当行为

要求行为

使用简单的短句,配合动作

使用较长但不完整的句子

使用适当而完整的句子

拒绝行为

说“不要”

没反应

用肢体语言表达

引人注意行为

使用单字和简单短句

用手指、推人或拉人衣服

使用适当而完整的句子

回答问题

用单字回答

使用简单短句

用口语有顺序的回答问题

要求说明

使用简单短句

使用适当而完整的句子

社会性沟通

对别人的招呼以注视回应、简单对话

主动与人打招呼或回应他人的招呼,肢体接触

用动作或口语表示感谢,维持交流

从表中可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Q的基本沟通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干预结束后,他原来采用如跺脚、尖叫、躲避、乱说话等不适当的沟通行为基本没有了。在要求行为方面,他能经常使用短句并配合动作,并偶尔能够说出较长的句子;拒绝行为方面,原先他经常会不理会或是回避他人,而在干预结束后,他经常能用“不要”来表示拒绝;在引人注意行为方面,干预前的乱说话和尖叫行为在干预后没有了,可以用简单的短句或是体态语言来引发他人注意;社会性沟通方面,在干预后能够对别人的招呼做到以注视回应,偶尔会主动与别人打招呼并招手示意。

六、体会与反思

体育康复能促进自闭症儿童语言与沟通能力的发展,改善沟通交流的技能。在运动体育活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时,要做到:

干预人员应根据自闭症儿童的能力水平、偏好及实际需求来设计体育活动。在干预前应对儿童进行综合性的评估,以帮助干预者制定适当的干预目标。活动的设计应遵循简单、有趣、易行的原则,以提高自闭症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增加沟通交往的环节,尽量为儿童提供互动的机会。

干预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家长和学校多方的积极合作。学校应尽可能地为自闭症儿童创设良好的干预环境。干预者应事先就干预的内容、活动的设计与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家长和教师在干预过程中应主动向干预者反映儿童近期的表现以及干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干预者应充分信任教师和家长,在合作中积极分享专业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干预人员应根据儿童的实际需求在不同的干预阶段选择恰当的干预形式。在体育活动干预中应尽量使用团体游戏,如亲子互动游戏和同伴互动游戏。团体游戏,情境比较自然,丰富儿童对外界环境感知的同时,能够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在使用团体游戏时,团体最好是自闭症儿童所熟悉的人,这样可以促使自闭症儿童与他人进行更自然的互动。

(作者单位:嘉定区成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