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进取,构筑现代化特殊教育新体系
发布日期:2019-02-07   作者:特教研究所   

朱建华

 

特殊教育的发展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地区综合实力的体现。我区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始终把特殊教育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从1984年开办辅读学校以来,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招生的对象不断增加,教育的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已经基本形成学前——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教体系。招生人数扩大到220人左右,教育对象现有中、重度弱智儿童,也有严重语言障碍、自闭症、严重情绪障碍等其他重度障碍学生。为了使一部分轻度弱智的学生融入社会,我区于1993年开始探索随班就读,经过十年的努力,随班就读的学生已经从最初的25名弱智生,扩大到如今的383名盲、聋、弱智、情绪、行为障碍等六类残障学生,全区有7所幼儿园、34所小学、33所中学接纳随班就读学生。基本形成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幼儿园、中小学为主渠道的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初等职业技术教育相互衔接,普特渗透、相互补充、互为转介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为本区各类残障儿童提供适合其发展需要的教育服务。

为全体儿童(包括那些处境不利、需要特别保护的儿童、青少年)提供充分、优质的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我区在落实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构筑有区域特点、中国特色的国民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努力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满足全体儿童、青年和成人的‘基本学习需要’”的全民教育目标。积极推进特殊儿童的全纳性教育。

我们的目标是:全面推进0-18岁各类特殊教育需要儿童、青少年的教育,研究并构建适合0-18岁特殊教育需要儿童、青少年的教育模式,构建区域性全纳化的教育体系和支持保障系统,使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特殊儿童基本得到适合其需要的教育。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全面调查

了解我区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了解我区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是我们开展研究和行动的基础。为此我们做了多项调查。我们对全区018岁残障儿童、少年进行了入户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区018岁残障儿童、少年的总人数、残障类别、残障程度、性别年龄分布、就学状况、家庭情况等基本资料。这是我区数十年来首次进行如此详尽的专项调查,为我们制定教育规划和政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理论建模

为了使教育实践更加科学有效,我们做了大量理论研究工作。尤其是对随班就读支持系统的构建,我们做了大量理论分析和比较研究,最后用系统建模的方法构建了支持系统的理论模型。我们用系统分析法分析了教育生态、教育资源、学生发展、时间四个纬度的因素和因素构成,建立了完整的理论建模。

3、促进教育,实践研究

1延长教育年限

我们建立了纪勋初级职业技术学校,为1618岁大龄特殊青少年提供2年职前培训。目前开设了宾馆服务、中西面点、超市理货、园林绿化等专业,招收特殊学生近百人。我们的试验基地长一幼儿园在开展46岁特殊幼儿随班就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0-3岁高危儿童的社区--家庭干预方式。我区特殊儿童受教育的年龄从过去的4-16岁已经逐步拓展到0-18岁。

2增加教育安置形式

我们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除了采取传统的公立学校安置形式外,还根据特殊儿童的特点,积极研究拓展新的教育安置形式。对不能上学的重度残疾儿童我们普遍提供了送教上门的教育服务。我们还整合华泾地段医院和位育幼儿园的力量,为住院治疗的脑瘫儿童建立医院学校。我们打破了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界限,采取部分时间随班就读制,让部分特殊学校的学生每周在普通学校学习1-2天。部分随班就读学校还把普通班授课和资源教室辅助教学结合起来,以适应特殊儿童的需要。

3丰富教学内容

我区辅读学校开发了以教学目标生存导向、教学内容生活导向、教学形式个体导向、教学方法训练导向、教学反馈成功导向、教学辅助服务导向为内涵的中、重度障碍儿童教育校本课程。个别化、专业化的特殊服务包括:语言训练、感知肌能训练、心理辅导等。随班就读学校积极尝试教材分解、教学目标分层、细化;尝试运用特殊课程,发挥随读生潜能,补偿其缺陷。

4更新教学方式

随班就读是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中接受特殊教育的一种形式,因此特殊的教学是其受益的必要保障。我们分别进行了计算机辅助随班就读学生学习、合作学习、个别教育计划、伙伴学习等模式的实验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5完善教育设施

我们以现代化特殊教育体系为目标,领先一步建设特殊学校。建设了各类现代化的专业指导室(配备现代化语言训练室、职业治疗室、物理治疗室、个别化训练室);建设校园网络体系,还为17所随班就读学校配置了较标准的资源教室。

6提升服务能级

  l        为提高特殊教育服务质量,不断优化系统各要素。在原有特殊教育三级行政机构和四级教研网络的基础上,注重加强横向联系,建立了教育、卫生、残联的联系会议制度。

  l        我们完善和充实了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职能,使其成为真正的服务、支援中心。中心定期为特殊儿童、家长、教师提供特殊教育咨询、指导;每年对特殊儿童进行鉴定、评估、安置;为特殊儿童提供运动、语言、行为、心理等矫治服务;进行特殊教育文字、音像、多媒体信息收集、整理,并提供给需要的学校和部门;还提供特殊教育教材教具、训练器材、专门工具等的购置出借服务等。

  l       通过研训一体化,加强了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特殊教育素质。

  l       建立了特殊教育网站,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了信息化的平台。

4、建立支持系统

1)出台相关政策,保障特殊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包括:学校随班就读实施制度、特殊学校和随班就读经费标准、随班就读督导制度、资源教室标准和规范等。建立特殊教育教师和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培养和成长的支持性政策,区培训部门将把特殊教育相关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建立特殊教育教师和随班就读教师激励机制。

2)拓展服务形式。建立与残联、卫生合作的专业康复训练机制;拓展社区特殊儿童教育服务,拟与残联合作为社区特殊少年提供工疗站服务;为中学随班就读青少年提供职业技能训练。

3)以研训一体化为抓手,深化教师专业化发展,选拔若干位随班就读专业化发展教师,纳入区骨干教师培养体系,特殊教育学校进行研训一体校本培训的实践

4)以特殊教育网站为平台,开发信息资源支持系统,建立、充实和完善特殊教育资源库;拓展定期网上咨询等实时对话系统,在区内教师实现交流的基础上,加强与兄弟区县的交流合作。

5)逐步建立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评价体系

6)建立新教育形式。研究构建特殊群体的终身学习体系,通过建立残联与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合作,为大龄特殊儿童提供适合的生活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培训,为特殊成人提供再学习的机会。进一步研究构建信息教育体系。进一步实验提高特殊儿童数字化生活能力的信息技术教育。

(作者: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