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菊花》课例
谈君杰 朱慧萍 沈军妹
智障儿童的思维处于直觉或形象阶段,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老师借助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儿童理解教学内容。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围绕“根据弱智儿童认知特点,提高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实效性”
开展专题课例研讨活动。我们选择了三个语文基础相同的班级作为对象,三名老师围绕的是同一篇校本教材<<菊花>>,我们先进行课前研讨如何使用多媒体课件;然后分别请三位老师执教,由教研组对三位她们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情况和实际效果进行分析,三位老师执教进行反思;最后,教研组归纳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方法。期间有很多的成败得失,小结出来愿与大家探讨。
一、第一位老师执教
在第一次试讲中,谈老师以她丰富的教学经验、娴熟的教学技能按照预先设计的思路带领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等多种辅助手段,依次进行了“看菊花——找菊花——学菊字——看图学句——排字词学句”(按画面箭头指示的流程进行教学),培养了学生一定的观察能力,又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
课后,我们语文组进行了研讨,大家围绕“<<菊花>>一课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际效果”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朱老师(问题1):在“找菊花”这一环节中,谈老师在多媒体课件中放映了四幅不同花型的画面(其中包括菊花一图),让学生找出哪一幅是菊花,从而帮助学生认识真正的菊花。但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却说不出哪一幅是菊花。虽然老师口头的方式来告知菊花的确切位置,但由于学生对左上、右下等综合方位概念不清楚,所以学生还是无法找到菊花,得做改进。
唐老师(问题2):在教授生字“菊”时,谈老师只作了简单的口头分析,这一环节老师是否可在多媒体课件中呈现这一字形以供学生认读?
沈老师(问题3):在学习“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这一分句时,谈老师出现了这样一张幻灯片(
),她在三幅图旁设计安插了三个箭头,也就是用箭头来指明看哪一幅图,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学习句子。这样的做法使学生观察有了目标、有了方向,也启发了我们每一位组员的专题研究,从中我们了解到,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某一对象物,不仅可以用语言提示、用动作指令,还可以辅以标记、符号的运用。但是,考虑到句子内容是有先后顺序的,此时是否可视为培养学生按顺序观察的好机会呢?
倪老师(问题4):谈老师在出示课文内容前,出示了一幅秋景图,把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境结合,让学生的观察变得有形、有色,但由于黑板太小的缘故,在出示课文内容前,老师就把黑板翻转去,让学生脱离图片,纯粹地学习课文学习内容没有直观手段的依托,不符合弱智儿童的认知特点,是否值得注意?
而这一切,都有待于在下一堂课中加以改进。
二、第二位老师执教
朱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对以上问题作了改进,我教研组的成员也对此加以了重新的审视与点评。
针对问题1:朱老师在四幅画上标上了1、2、3、4的序号,作出了明确的标记,学生准确表述的结果也更简明、恰当。
针对问题2:朱老师在生字“菊”的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多媒体的演示。“菊”字的三个部分“ 艹 ”、“ 勹
”、“米”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颜色红、蓝、绿加以区分,使学生观察的时候一目了然:这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下面部分又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形态,对字形结构的了解和把握会更深刻。同时,让学生书空“菊”字时,又在多媒体上插入笔画的动画效果和声音,使学生的注意力被一下子吸引,观察有了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菊”字从上到下,从外到里的笔顺规律。
针对问题3:在第二次试讲中,这张幻灯片有了一些变化。(
)同样用箭头,但可以看出其呈现出了一种内在的顺序,箭头依顺时针方向在绕,意图要求学生先看左上幅,再看右上幅,最后才看下幅。但深入反思,又让我们发现,在这一环节上的引导其实还没有真正放开,当时还是逐幅在引导“来,先看这幅,箭头指向哪里,我们就看哪里……”这样就好比走胡同,依然领着在走,在拐弯,学生的观察还是依托着一个指令、一个指令片段式地继续、进行的,所以这个观察的顺序严格地说还是只掌握在老师一人手中,没能真正达到培养的目的。
针对问题4:朱老师在有限的空间中进行了适当的布局,避免了翻黑板而最后只留下文字的弊病,即在图片下面的空白处进行句文的演示。图上是秋季菊花盛开,图下以“秋天到了,菊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白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整篇课文呼应。这样,学生可以边看图边学习课文,既形象又易于理解,学生的思维借助整体的观察,由图到文有了一个顺利的过渡。
三、第三位老师执教
第三次试讲中,沈老师把多媒体课件进行了精简,将幻灯片的数量由原来的13张删成了7张,使教学容量更适宜弱智儿童,观察更具针对性。另外最主要的是进行了前述问题3的进一步完善:
想到名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又想到“嚼过的馍不香”,于是,尝试着放开,让学生独立地去学习按顺序观察,从中学习方法、培养习惯、提高能力。考虑到之前在观察顺序上未曾刻意有计划地让学生掌握,顺、逆时针的方向增加了智障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起始点有可换性,所以将幻灯片版式排列作了调整(
)。虽然从美感上可能及不上前两张,但是能为教学服务是最根本的。当时的环节是这样交代的,也就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来看一看菊花的颜色,要求先套用学过的句式口头说,再让学生按顺序依次摆放对应的字卡或色卡。这样学生带着说一说、找一找、摆一摆的任务去学习课文内容,目的性强了,提高了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老师们肯定这次专题教研产生的实效,同时还提出了更深一层的想法:1、多媒体课件怎样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2、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怎样发挥互动作用。3、怎样把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发挥更好的效果。引发了老师们从不同角度进一步思考提高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上海市南汇区致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