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十杰教师、长宁初职校夏峰校长
夏峰入党的那一年,刚满18岁,也就在同年,他选择了从事特殊教育的人生之路。16年弹指而过。如今年仅34岁的他,将一所濒临拆并的聋人中学成功地转办为初职学校,始终无怨无悔地坚守着心中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挚爱和信念。他认为,“特殊教育绝不仅仅是爱心教育,更深层的目标是必须实现不让一个孩子无奈失学,不让一个孩子误入歧途,不让一个孩子学无发展。”
十多年前,他是原第二聋哑学校的优秀青年美术教师。他以指导聋哑学生在国内外屡获大奖而成名。当年“夏峰美术教学研讨会”上,曾被专家们誉为“孩子的画魂”。2004年,他辅导的智障学生美术作业又获得了首届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美术大赛一等奖。
1998年,上海聋校设点布局调整,夏校长面临了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当年已是上海市劳动模范的夏校长,完全可以见好就收,但是,他选择了困难,选择了将自己和17名老弱教工紧紧拴在一起的命运,选择了与这些面露愚钝的智障孩子相依相伴的岁月,选择了改制聋人中学的挑战。
“每个智障学生都是金子!”夏校长的办学理念照亮了因刚接触智障学生而产生困惑之心的老师们。1999年起,学校从当年4个班级、18个教工发展为现在24个班级、58个教工,这期间凝聚了夏校长说不尽道不完的艰辛和付出。夫妻长期分居两地,他是家中独子,近10年来每年大年夜坚守在学校值班,家中留下70岁的老母亲一人孤守寒灯;母亲白内障开刀住院,只有深夜在医院才能看得到他的疲惫,老人入院出院,他都忙得无暇顾及;腊月廿八,因工作需要,他又起了个大早,冒着刺骨的寒风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送温暖活动,当他顶着风雪把500元帮困金送到了最后一位聋人职工手中时,这已是晚上八九点了,而那天正是他父亲去世10周年纪念日,家中亲朋都在,唯独缺他一个人;提起才一岁多的女儿,除了愧疚,他更是无话可说……不是他无情,也不是他不懂得爱,相反他把更博大的爱都撒播在他的学生、他的同事和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就像一片绿荫,为人遮风,为人挡雨。由于长期过度操劳,心肌缺血、肝细胞损伤等病症也缠上了他。曾经有人问夏校长:“你这样干,值得吗?”夏校长回答到,“值得,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把一个处于困境之中的学校带出低谷,才能带出一支过得硬的队伍。”
今年,上海市第八届教育科研成果颁奖会上,夏校长主持的支持式课程研究,获得了一等奖,该研究出版了6本专著、2本教育刊物专辑。他改革了传统学校机构设置,设置了课程研究开发室、课程实施管理室、课程质量评估室三个中层管理机构,形成了校本课程领导的运行机制,在校本研修、课程评价等方面,走在了全国特殊教育前沿。
夏校长善于管理,使学校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优秀团队。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学校通过了ISO9001的国际质量认证,夏校长还带领全体教师一起进修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研究生课程班,建立了学习型组织,使学校成为研究型学校。学校和教师组获得了19项全国、市级先进集体称号,校本督导获得“全优”的好成绩,受到教育部领导和特教同行的好评。
在夏校长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他浪漫的艺术气息、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工作意志,感受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奉献、创新与实干。
(长宁区初级职业学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