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绵浩
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健康的三个方面的理解,同样也是衡量弱智儿童生命质量的重要标准。弱智儿童和健康儿童一样,他们的心理发展对其终身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该充分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发展。
我校从2000年1月起,开始探索如何对年龄在6——16周岁之间的弱智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如何尽可能充分地满足与促进弱智儿童自身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我们通过对弱智儿童进行普通心理测试,运用调查法了解弱智儿童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从中找出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根据心理辅导的六大内容对有各种行为、情绪等障碍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深入了解弱智儿童心理发展的轨迹以及他们行为背后所隐藏的焦虑、恐惧、失望等,运用心理辅导的技巧来缓解或矫治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分析不同行为或情绪的弱智儿童的不同的教育需求。在了解了各年龄阶段弱智儿童心理状况的前提下,运用弱智儿童心理辅导的有效载体,开展团体活动和个别辅导。
一、弱智儿童心理辅导的目标
维护和增强儿童心理健康,预防和减少儿童心理问题,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也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几年来的实践,我校提出了弱智儿童心理辅导目标,它是一个整体性发展目标,由认知、情感、行为、社会适应和生存能力五个方面构成。
二、弱智儿童心理辅导的策略
我校经过多年来的心理辅导实践,根据辅读学校学生的特殊性,逐步形成了有别于普通学校的心理辅导策略,即低起点、高支持、个别化的策略。
策略一:弱智儿童心理辅导目标设定的“低起点”
该策略在操作上要求是:在弱智儿童心理辅导目标上的要求是将“小步走好”的目标与“适度提高”的目标有机结合。因此,弱智儿童心理辅导目标设定不能只停留在矫治性心理辅导目标的层次上,而忽视他们的发展性心理辅导目标。
策略二:弱智儿童心理辅导实施过程的“多元支持”
该策略在操作上要求是:积极营造一个多元因子融合的、宽松的、民主平等的环境,来支持弱智儿童健康发展。弱智儿童心理发展的“多元支持”要求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相互融合,形成合力。“多元支持”中弱智儿童的同伴支持也是不容忽视的。
策略三:弱智儿童心理辅导方法的“个别化”
首先,建立学生心理辅导档案。除了了解弱智儿童的共同点外,更要了解弱智儿童之间的不同点。具体做法是:要充分把握每个弱智儿童的个别情况,要对每个弱智学生的身体状况、接受教育情况、家庭背景等进行调查分析,哪些学生有什么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哪些学生有特殊困难需要照顾,也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将以上材料进行整理并形成学生心理辅导档案。
其次,制定针对性的个别心理辅导计划。在操作上应注意:第一,在确定辅导目标时,对同一年级的学生既要有共同目标,又要照顾个别差异。第二,在选择辅导方法时,切忌局限于普遍适用的方法,要选择或创造能被不同对象所接受的辅导措施。第三,在实施个别辅导时,要根据儿童所处的身心健康状况条件,捕捉辅导时机,随时调整辅导的进程和辅导次数。
再次,要在辅导过程中根据每个弱智儿童自身发展的状况,随时调整辅导方案。
四、弱智儿童心理辅导基本操作模式
在长期的心理辅导实践中,我校逐步探索形成了适合弱智儿童心理辅导基本操作模式,即“适度强化、扩展载体、双向选择、增强互动”四种方法构成的心理辅导操作模式。下面分别介绍四个部分的操作要求和操作方式。
操作方法一:适度强化
操作要求是“密度大、强度小”。“密度大”指心理训练的频度要密些,要反复不断,
“强度小”是指每一次心理训练的刺激强度不能过大,超出弱智儿童能够接受的程度。下面具体介绍四种遵循“适度强化”操作方法的心理辅导。
1、弱智儿童自我认知的心理辅导操作
弱智儿童的自我认知辅导的重点是帮助他们提升自我认知的准确性。
我们运用比较多的方法有两种:一种主要在游戏以及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改变不当的自我意象。另一种方法就是“结构性谈话法”,让学生从一件件事实的积累中认识到原来自己是“这样”一个不错的学生。
2、弱智儿童情绪问题心理辅导的操作
首先,将弱智儿童情绪问题的表现形式排列出来,从中找出最核心的问题。第二,分析最核心情绪问题诱发原因。弱智儿童可能记不起来了,或者意识不到什么是初始事件,这需要教师要足够的耐心细致了解引发情绪问题的初始原因。第三,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建立合理的期待。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重新思考问题,就可能让他们心情豁然开朗,从而减轻压力。第四,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松弛的技巧。当学生面对较大压力而感到紧张时,可以作深呼吸,稳定情绪,也可以用肌肉松弛法来缓解个人绷紧的神经。尤其当学生情绪冲动愤怒时,用松弛法的效果比语言要求更有效。第五,建立和运用“多元支持”网络。在弱智儿童出现情绪问题时,需要调整弱智儿童周围亲人、同学、师长的态度,成为他们情绪需要的支持者。第六,减低压力源的影响。对引发弱智儿童情绪问题的压力源要设法较低它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
3、弱智儿童行为自控辅导的操作
对于弱智儿童的行为自控辅导可以将行为辅导和认知辅导并举,但主要从行为训练着手。正强化是行为训练的主要手段,通过正强化矫正不当行为,使之逐步接近某种适应性行为模式。行为塑造是常用的行为训练方法。行为塑造是以需要养成的行为作为目标,通过不断强化,使之开始形成正确行为,最终达到某一良好行为的定型。
4、弱智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操作
第一,训练中要特别注重创造条件让弱智儿童参与各种活动。新设计的活动应该逐渐增加对弱智儿童的要求,使他们逐步增强有组织的反应和更成熟的反应。
第二,用“游戏治疗法”纠正与治疗感觉统合失调症。
第三,尽量创造条件让弱智儿童走出高楼与孤独。
操作方法二:扩展载体
操作要求是:要选择适合弱智儿童心理辅导活动的载体和形式。我校弱智儿童心理辅导载体有科技活动、音乐欣赏、体育活动,下面介绍科技活动为载体的心理辅导及其运用方法。
(1)讲一讲。我们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采取低年级主要由老师讲,中年级师生交流,高年级自己抄报纸、办小报、讲科学小故事的形式,从而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自己动手做一做的强烈兴趣。
(2)读一读。读报纸、读科普读物、读十万个为什么等。通过读书读报活动,不仅让弱智儿童懂得一点小常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自觉性。
(3)看一看。组织学生看科技电影、科技画廊、参观科技展览馆等,通过活动,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这些在弱智儿童眼中简直无法想象的现实,更使他们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奥秘。
(4)演一演。建立了各种兴趣小组和科技小组。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各种科学小实验的演示,似懂非懂地知道了一些科学小常识,使他们在奇妙感觉中得到了科学知识的启蒙,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5)做一做。学校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各种简单易行的科学小制作,从折纸到做模型,从点心到烹饪,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懂得道理,获取灵感,培养兴趣。
(6)养一养。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是一块十分重要的阵地,环境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亲近大自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操作方法三:双向选择
“双向选择”是指心理辅导者和受辅导的弱智儿童可以进行自主的双向选择。一方面是心理辅导者的选择,首先应该在辅导目标上要进行正确的选择;其次要对心理辅导的内容有所选择;再次对心理辅导的形式和方法需要进行选择。另一方面是受辅导弱智儿童的选择,必须让弱智儿童真正参与,让他们对心理辅导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操作方法四:增强互动
操作要求是:
1、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互动
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交往是“增强互动”的核心。应该让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多相处,有更多的互相交往的机会。
2、弱智儿童与教师的互动
对弱智儿童开展心理辅导时,辅导者与他们应该互动、互助。辅读学校的心理辅导专职教师除了进行校内的教师培训和指导外,还需要直接面向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同时在进行心理辅导过程中要提高辅导者与弱智儿童的互动,对弱智儿童要有移情心,深入他们的心灵,并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制定个别辅导的计划。
3、弱智儿童与社会的互动
在增强学生与社会互动方面应该做到:
(1)加强与社区的联系,组织社区活动,为弱智学生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让弱智儿童参与社区生活,感受社会,让弱智儿童明白人需要合群和合作。
(2)学校要取得家庭配合,鼓励弱智儿童独立与社会接触,鼓励他们与社区中的正常儿童多交往。如自闭症儿童需要通过药物、特殊训练和行为矫治等综合措施,才能使症状得到较理想的改善。
(3)要重视弱智儿童人际交往技巧的培养。培养弱智儿童聆听、说话、待人接物的礼貌、举止行为、表情、仪表等,尤其是在不同场合和与不同人相处的技巧,这样可以使弱智儿童增强与人交往的信心。也可以通过人际信任心理游戏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让他们懂得对人要真诚,在与人交往中要以心换心,从而体验交往技巧,真正提高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略)
*课题组成员:王钰城,谢怡范,周勇红,丁美珍,刘华等
本课题获上海市第八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作者单位:上海市虹口区密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