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智障儿童的生存能力
发布日期:2019-02-07   作者:特教研究所   

刘丹丹 羌桂锋

 

摇晃的身子,脏乱的衣着,呆滞的眼神,语无伦次的言谈……当第一次见到班里七个特殊的孩子时,我惊愕不已,强烈的怜悯心油然而生。

越是同情,就越想去靠近他们、理解他们。渐渐地,我发现智障儿童由于智力低下,行为障碍明显,生存状况令人堪忧:来自社会的冷漠和歧视,生活中心灵的创伤、自尊心的缺失等都会使智障儿童的生存能力受到影响,甚至丧失生存的信心。“我一定要尽自己的力让这些孩子健康、快乐地生活下去……”一个平凡而美好的愿望让我的心灵阵阵悸动。

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智障儿童的生存能力呢?

我借来了大量的特教书籍阅读、摘记,有意识地向老教师请教,在网上发帖求助……终于,来自“教育在线”的一张回帖使我的激情再度燃烧:

[回刘丹丹]非常感谢你对智障儿童付出了爱心!你在帖子中提到的智障儿童的生存问题及生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实际的研究课题。“新课改”中提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让学生亲身体验、积累直接经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的课程。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平台,进行“生存教育”研究,将能很好地培养、提高智障儿童的生存能力。期待你的成功!!         ——常熟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陆振华

一张充盈智慧与鼓励的帖子,一份蓄积爱心与祝福的活动方案,引出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将生活的空间拓展

智障儿童思维迟钝,行动迟缓,活动空间狭窄,生存能力“大打折扣”。让智障儿童想走出去,能走出去,安全地走出去,安全地走回来是拓展活动空间,提高生存能力的重要前提。

1、“小小道路参观团”——开放课堂,激发孩子对街道马路的感知欲望

调查发现:班上的孩子很少独自外出,有的甚至被“禁锢”多年,长期被“束缚”的他们根本不可能了解社会,更不要说在社会上生存。于是我组建了“小小道路参观团”,大胆地将课堂移至街道,领着孩子穿马路,过大桥,让他们亲身体验“‘人行道’在脚下,‘红绿灯’在眼前,汽车卡车在中间”的道路特征;现场讲解“‘人行道,靠右行’、‘红灯停,绿灯行’”等交通规则。

当乘上公交车,亲眼目睹汽车从身边飞驰而过,一路街景尽收眼底,孩子们异常兴奋,跳跃着把手朝向窗外尽情地挥摆,似乎想和过往的行人都打个招呼,五彩的街景让他们的心飘得又高又远,显然,孩子们已经喜欢马路,喜欢外面的世界了。

看来,综合活动内容如以孩子的需要和发展为中心,让孩子从封闭的课堂走进生动、立体的世界,便能激发起孩子的感知欲望,为下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2、“一段街路顺口溜”——童谣引路,辅助孩子对道路名词的记忆

顺口溜是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并传诵的文学形式之一。将通州的部分街道、高楼、桥梁巧妙地“藏”在顺口溜里,让孩子们在诵读过程中,记住了街道、高楼、桥梁的名字,这将有利于更准确地识别道路。

“今天天气真正好,坐着车儿飞快跑。横河路,东西走,中间架着师范桥。建设路,真宽阔,路边商店真不少。人民路上学校多,小学中学样样有。世纪大道南北跨,西边工厂东大楼。汽车站,最西头,乘上2路回学校……”

小小顺口溜语言简练,琅琅上口,孩子们可感兴趣了!他们课上读,课间背,就连做游戏的时候嘴里也不忘冒出几句来。

3、“交通标志大家猜”——架设平台,弥补孩子对街道马路的认知局限

一天,小石跑过来对我说:“老师,路上的一个牌子上写着 ‘40’,是什么意思啊?……”

“多细心的孩子啊!”我当时就给他竖起了大拇指。

细心的小石也给大家带来一次别开生面的竞猜活动——“交通标志大家猜”。活动中,有的交通标志大家一猜便能猜到;有的需要讨论讨论才能答对;再难一点儿的,孩子们会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让步,最终啊,还是我们请来的交警叔叔为大家揭开了谜团。仔细想想,一个孩子的竞猜发言是他自身的充分展示和锻炼,这也给其他孩子以知识和启迪。孩子们就在这样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越来越了解马路,越来越喜欢街道。

尽情享受购物的乐趣

购物是人们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之一。智障儿童大脑发育迟缓,语言表达能力的缺陷,他们在购物的过程中,总处在劣势,被嘲讽、被捉弄、甚至被坑骗。怎样才能提高智障儿童购物的能力呢?

1、“班级模拟购物会”——创设情景,模拟角色,“假”戏真唱

盼望已久的班级模拟购物会终于到来了。

这天,孩子们嘻嘻哈哈,聚集在一个个布满五彩气球和鲜花的“小商店”,选择、购买着商品。有琳琅满目的文具、孩子们喜爱的玩具、喷香四溢的美食……其实啊!这些所谓的商品都是我事先准备、定好价钱的,买东西所用的“钱币”也是用标明数字的小卡片代替的……尽管如此,但孩子们却乐此不疲,十分的欣喜,十分的投入。

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模拟情境中学习要比在课堂上单一的讲授学习来得放松、活泼,积极性也被大大提高了。这一过程中,孩子们既锻炼了与人交流的胆量和能力,又为下一步融入社会真正购物打下基础。

2、“青椒萝卜大白菜”——观察实践,定位角色,“真”戏活唱

前期的许多准备工作让我对孩子们真正走进市场买菜充满了自信,但真要带孩子们走进菜市场的时候,我的内心又涌现出许多的“不安”:孩子敢去询问蔬菜的价钱吗?他们会受骗吗?孩子们能否买到称心的东西呢?

我带着孩子到市场,向孩子们介绍常见的蔬菜、肉类等商品,并指导他们怎样合理地、经济地购买一家人午餐所需要的蔬菜,然后便让孩子们一大一小,两人一组,合作买菜。当看到孩子们勇敢地向菜农询问菜价,细心地挑菜,有的甚至“老练”地和菜农砍价的时候,我不禁有些自鸣得意,心中有了进一步的打算:以后,我将带他们到银行、到超市……

带孩子到市场买菜,锻炼了孩子们的胆量,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把“人民币的大小及使用”、“学会交往”、“要有礼貌”等课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过程中获得体验,相信孩子离“独自购物”为期不远了。

美食出自我手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让智障儿童了解食物,自己动手制作食物,当个“小小厨师”对改善他们今后的生存质量来说,有着实实在在的意义。

1、“菜谱大比拼”——沟通交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刚一宣布这个活动,教室里就热火朝天,孩子们边跳边叫“可以吃东西了!可以吃东西了!”我的心也随之飞扬。

当晚我便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孩子们老师、父母或认识的厨师了解、收集、整理家常菜的配料和烧煮时的要点,并由家长代笔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菜的名称

   

烧煮时的要点

 

 

 

 

 

 

小组交流的情景真是可以用“沸腾”两个字来形容,孩子们都很积极,“你一言,我一语”、“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在交流中发表着自己的见解,自信而果断。

2、“展示你的‘拿手菜’”——“明争暗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小小厨师会”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发挥才华的阵地,瞧!他们亮出了一道又一道令人羡慕的“拿手菜”。“凉拌豆腐”色、香、味俱全,真让人垂涎三尺;“水果拼盘”色彩绚丽,果香飘溢;“红烧肉”香喷喷……教室简直成为“三星级”大酒店了。

几天后,盛林的妈妈这样对我说:“我看到孩子的变化,他练习‘炒青菜’时的那股认真劲儿,真是令我高兴!这是以前从未见到的,希望再多给孩子这样一些机会,让他能成为一个生活自立的人!谢谢老师!”

是啊,“自己动手,做自立的人”是“美食出自我手”这一主题活动的最终目标。在活动中,孩子们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互相合作,共同提高,不仅分享了做菜的乐趣,还学会了如何欣赏别人、赞美别人。

拯救生命,自己的责任

一位专家提到:智力低下儿童的方位概念都很差,外出时一旦离开集体走失,就很难认识归路。智障儿童中间有些患有不同程度的癫痫症,学习、生活中容易因兴奋和疲劳而发病,十分危险……

“救护演习”——自己的生命自己做主

为了让智障儿童在遇到危险甚至危及生命的时候沉着冷静,能进行简单的救护,我特意排练了一场“模拟救护演习”。

孩子们各个神情专注,等待着我的口令。“开始!” 既严肃又轻松的活动中,他们各自扮演着走失、跌倒、过马路、头晕、癫痫发作等角色。有的是在自救,有的是在救人;有的拿着小卡片正在向过路人询问回家的路该怎么走;有的由于头晕,正在用风油精擦拭太阳穴……

“救护演习”表演所选取的情景,贴近生活,切入实际,因此孩子们表演起来大胆,无拘束感,这其中,教师也真正地发挥了指导者、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有效地调控,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一年来,一个个简单而丰富的故事让我收获的不仅仅快乐,不仅仅是自豪,更有一种安然的心态,也许是心中的牵挂有所寄托的缘故吧……

一年来,孩子们长大了许多,我也充实了许多,在和孩子们一道学会生存,体验生命价值的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一种生命的坚持带来的精彩和感动……正如我给每个孩子写的一封同样的信:

“……

孩子们,漫漫人生有许多的坎坷和曲折,你每坚持一步,就越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妙和精彩,记住:

对生命的坚持就是生命的精彩!

……”

(作者单位:通州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