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紫一
“我真了不起!”你们肯定会问为什么我会说自己真了不起呢?因为,我跟正常的孩子不一样,从小就不会走路。
记得在我五、六岁的时候,为了让我学会走路,外公和外婆想了一个办法:他们两个面对面,各拿着两根细竹竿的两头,我站在中间,两手扶着竹竿,像是练双杠一样,从竹竿的一头摇摇摆摆地走到另一头,短短的才一米左右的距离,我还不断地摔跤。可是,大人们还是鼓励我,让我不要害怕,爬起来继续走。就这样,天天反复练,我也不知摔了多少跤,流了多少汗,终于可以踉踉跄跄地脱手走几步路了。也许,对正常人来说只是轻轻松松的一小步,而对我来说已经是跨出了艰难的一大步。
接着,我自己天天推着“学步器”来回地走。这样,又练了一段时间,爸爸就带我去外面人行道上走,渐渐地我也可以像正常小孩一样在人行道上自己行走了。尽管我还是会跌倒,而且走的路程也还很短,但是我觉得自己很勇敢。因为我从不会走路,到现在终于会走了,虽然这一路上经历了许多磨难,可是我并不感到辛苦,直到现在,我也一直没有间断过训练。我想,我一定会走得很远,很踏实的,走进学校,走进课堂……
(杨浦小学五年级学生)
小周是我任教学生中最特殊的一个。出生后因核黄胆疾病未及时治疗而造成脑瘫。2003年2月,小周的外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与校长联系,表达了想进入学校学习的愿望。校长得知情况后当即答应了,就这样她成了我班上的一员。
小周的智力情况尚可,但肢体残疾明显。手不能握笔,更谈不上写字了。走路不稳,较长时间的单独行走都会摔倒。刚坐正时,能保持端正的坐姿,时间稍长些,身体便会歪斜。她想要到学校像一个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几乎成了她的奢望。这一年多来我坚持为孩子送教上门,让她也能像一个正常的孩子一样拥有学习的权利。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具有人文精神的好文章。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我不断地鼓励小周,树立信心。有一次,我们学到一篇课文《创造“奇迹”的人》。课文讲述了海伦·凯勒的故事。小周学了课文后深有感触地说:“海伦在生活中碰到的困难比我多得多,我的困难和她是不能比的。我要向海伦学习。”在我的指导下,她的作文《我学会了走路》获得全国“英才杯”
征文二等奖。这对于一个脑瘫的孩子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当她捧着获奖证书甜甜地微笑时,她的笑打动了我的心,我体会到了一种喜悦;当她深情地说道:“
——杨浦小学五(2)班班主任 刘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