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萍萍
有残疾障碍的儿童,由于种种特殊的原因,对困难的承受能力远远要比正常儿童小,受挫后的消极情绪反应也较正常儿童强烈。但由于生理缺陷,残障儿童会面对比正常儿童更多的挫折,特别他们走上社会后,会面对更激烈的竞争、挑战。因此,对残障儿童从小就进行逆境教育,培养他们的耐挫力是件很重要也很实在的事情,他们很有必要学会在逆境中成长的本领。
一、残障儿童受到挫折后的一些表现
情绪突然波动、变化大。刚刚还跟大家玩得快快乐乐的,突然间,毫无理由地闹起脾气来;或者和同学一起散步的途中,突然哭闹坐在地上不肯走;或者他专心地在做一件事,竟为了一丁点理由,大发脾气而变得无法收拾。
受挫后不敢面对现实、陷入幻想。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他人、对学习态度冷漠,与同学不合群,造成性格孤僻,形成心理障碍。有的在受挫后寻找各种客观理由为自己开脱,一味埋怨别人或者破罐子破摔,失去对未来、学习、生活的信心。
反应强烈的残障儿童,易产生过激行为。这部分残障儿童受挫后会直接攻击他人,损毁东西,或由攻击迁怒他人转向迁怒自身,严重的会导致犯罪或自杀。这些残障儿童中年龄偏大体格较强的,常选择比自己弱小的学生为攻击对象,会找理由欺负他们,而自己本身就比较弱小的,常常选择损毁他人或公共财物、做些恶作剧作为发泄。还有些是自残性的:打自己耳光,伤害自己身体甚至自杀。
二、残障儿童耐挫力差的原因分析
1.
家庭教育方法不正确。很大比例的家长认为生了残障孩子对不起他,心里有一种内疚感和负罪感,认为孩子残疾理所应当受到更好的照顾。因此,他们对残障儿童采取过分溺爱的态度,以这种做法来达到自己心里的平衡。他们对残障儿童的生活百般照顾,用怜悯来替代教育。这种长期的溺爱是造成残障儿童耐挫力差的主要原因。
2. 社会的过度同情、保护、夸奖。很多人认为,残障儿童是可怜的、值得同情的,认为他们因残疾会丧失生活信心和勇气,因而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当他们有些成绩,就夸大地肯定、表扬。这种做法,使有的残障儿童思维中形成定势,养成盲目自尊自大。学校里老师也是强调照顾,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为主,而忽视了对他们的严格要求。
3.残障儿童的交往、观察和模仿机会少。人们的一些社会性行为和态度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交往中,通过观察和模仿习得的。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儿童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在同伴群体中,儿童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耐挫力。由于残疾,大大限制了残障儿童的交往范围和数量,他们很难从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学得有益的东西,不能正确地认识到他们的哪些行为不能被社会所接受。因此,常会产生残障儿童自我认识和社会评价之间的差距和矛盾。
三、让残障儿童学会在逆境中成长的措施
1.要有正确的家庭教育。家长对残障儿童切忌以溺爱替代教育。从小要求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果还有健全的子女,要求必须一视同仁,不姑息他们的错误,错误严重的时候也可以给他小小的惩罚,让他体会受挫折的感觉,从而学会自我调节;对残障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要全部答应,要在日常生活中让其受到挫折,要他们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的;多引导他们参加社交活动,拓展他们的视野;父母应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给他们更多的选择,尽管有时他的选择是痛苦的,做了失败的事情,但他可从中悟出点道理。
讲逆境教育,挫折教育,并非让父母去搜索挫折,制造逆境,而是主张顺其自然,让他们明白,生活有顺也有逆,有苦也有乐。我们要做的也仅仅是还生活本来的面目,不要竭力去粉饰和掩盖生活的本来。
2.要有正确合理的评价。残障儿童与正常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本质上是一样的,应当按照正常的教育规律去教育他们、要求他们、评价他们。家长、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不能因为残障儿童身体残疾而过度地强调其特殊性,放松对他们的要求。对他们的成绩要给与恰如其分的肯定,对缺点、错误也要毫不留情地批评、指正,以平常心来对待他们。
3.多给他们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虽然带残障儿童出去会有很多的不便,有时甚至还会出现危险,但作用是很大的,效果会出乎意料地好。多数残障儿童也是很喜欢与外界交往的,有自卑感的要鼓励他,帮助他走出阴影,让他们多与正常儿童交往,多与大自然接触。要鼓励他们多交朋友,让他们在遇到挫折时,有倾诉和帮助的对象。别人有困难要教育他们去帮助,自己有困难要指导他们如何寻求他人帮助。
4.引导他们客观的评价自己并能面对现实。无论是自卑还是自大,其实都是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在残障儿童中,自卑的有,但是自大的也占了相当的比例,针对这些残障儿童,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去发现人家的优势,了解自己的劣势,通过游戏、竞赛等活动,让他们尝尝失败的痛苦。对以自我为中心欲望较强的残障儿童,要让他当当配角,培养他调整心态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在残障儿童中,有的父母双方或一方残疾;有的兄弟姐妹几个残疾;有的是弃婴孤儿;有的致残原因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恐惧;有的在贫困地区,家境十分困难……这些残障儿童,如果不让他们从阴影中走出来,他们将背负沉重的包袱永远抬不起头来。面对这些残障儿童很多人的做法是:回避,尽量避免伤害他们的言词、活动。在孤儿面前不提爸爸妈妈;在盲孩子面前不说“瞎子”;教育条件好的学生在困难生面前不炫耀吃穿……其实这种做法不尽正确。这些事实,谁也改变不了,不可能永远让他回避。
5.
培养他们遭受挫折后的恢复力。乐观的人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解脱出来,重新振奋。父母和老师应培养残障儿童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和能力;要教会他们如何在内心创造一种快活的情绪;教给他们适当的“阿Q精神”。挫折教育说白了就是使孩子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自找幸福的本能。这样,在任何逆境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作者单位:浙江省盲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