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区工作情况汇报
闸北区教育局
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普通中小学开展随班就读工作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上海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2003年市教委下发了《关于建立随班就读实验区的通知》后,闸北区委、区府高度重视,区教育局和基层学校积极投入,将开展随班就读工作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全面落实。
同年我区作为全市四个市级随班就读实验区之一,着力就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问题进行专题实验和探索。
目前我区共有随班就读学生302人,占全区义务教育学生总人数的1.2%,分布于全区16所中学和25所小学。通过实验区工作,让每一个孩子都灿烂的观念,让随班就读生发展更好的心愿逐步成为全区人民的自觉行为;实验区工作也促成了我区特殊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以及特殊教育管理模式的重新构建,促使我区随班就读工作在积极扬弃的基础上逐步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一、实验区工作的推进过程
1.部门合作是推进实验工作的前提
为推进试验工作,我区加强政府部门合作,优化政府部门合作,建立了全区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联度会议以政府强制力为保证,协调卫生、民政、财政、妇联、残联等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共同做好随生的检测、安置、后续服务、就业等各项工作。
2.经费投入是推进实验区工作的保障
区教育局作为随班就读工作的政府专管部门,不断加大随班就读工作的投入,每年拨出专款用于支持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建设及功能的拓展、扶助中小学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做到特教优先,在生均公用费、特教教师津贴、设施设备投入上逐年递增。
3.课题引领是推进实验工作的动力
承接市教委的实验任务以来,为进一步确保实验质量,区教育局重视科研引领,确立了《区域中小学随班就读教育管理系统构建的研究》课题,通过教育科研找准随班就读工作中的薄弱点和生长点。我们先是组建实验队伍:成立了由分管局长亲自挂帅,科研员、教研员、基层学校校长为组员的课题研究小组,定期召开研讨会。
再是举行了子课题学校招标:研究方案确定后,教育局在全区中小学随班就读学校进行了子课题招标,并确定定9所学校分别就全纳性教育资源教师培训和认定、随班就读中教师工作评估细则、随班就读学生家庭教育的管理、随班就读学生班级管理及随班就读生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行动研究。
三是提供专业支撑: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教育局及时为各子课题组聘请专家介入研究,通过专家的智力援助和科学论证,确保了课题研究的质量。如止园路小学在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矫治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保德路小学在资源教师校本培训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和田中学开展随班就读学生班级管理的研究,创设了普特学生交融的和谐的班级氛围;八中新校开展随班就读学生管理的研究,使随班生学习环境不断优化。
四是推广研究成果:在研究过程中,许多学校创造了不少新鲜的经验,教育局及时召开了子课题学校的现场交流活动,如景凤路小学的随班就读学生评估机制研究的交流活动、塘沽学校的随班就读学生档案管理的交流活动等,起到了示范作用,为其他学校推进随班就读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经验和借鉴。
二、实验研究的核心内容
构建区域随班就读有效的管理模式,是我区实验工作的核心内容。传统的两级式区域教育管理模式在随班就读工作开展初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验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又显现出许多不足,经过无数次的研究论证,“两级网络,一个中心”的区域随班就读教育管理新模式应运而生。所谓“2+1”管理模式即:发挥既有的区域层面及学校层面的两级随班就读管理网络的作用,并依托区特教康复指导中心的中介、凝聚作用,形成一个覆盖全区的管理新格局,真正实现让“每一个随生都灿烂”的实验理念。
在这个整体中,康复指导中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能够有效地解决原来的区级管理网络对校级管理网络监控机制薄弱问题,使随班就读工作落到实处。如果说,构建一个科学的管理模式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心,那康复指导中心的建设就是重心中的重心。
为了把我们的康复中心建设好,发展好,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1.规范职能:我们对区特教康复指导中心的职能进行了重新定位,概括为:管理、研究、资源、指导、服务五大职能;
2.功能分区:功能分区与职能定位密不可分。根据职能定位,我们在中心设立了三个主要部门,即管理部、研究部、康复部。管理部体现管理中心、服务中心职能;研究部着眼于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康复部负责日常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个别化训练,组织双休日的家长培训及开展亲子活动等。中心康复部建在启慧学校一楼,设立了六个资源教室:感觉统合训练室、运动康复室;多感官训练室;生活情境室;心理辅导室;认知言语训练室。根据我区区域南北狭长的特点,为满足各类特殊儿童的不同需求和提供便利,还设立南北3个分部:智障残疾幼儿教育康复部(设在中华新路幼儿园内),听力残障教育康复部(设在上海市第一聋校内),全纳教育资源部(设在止园路小学内),康复部将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化三方面对特殊儿童进行全面康复训练。
3.建章立制:制度建设是教育管理流程中的重要一环,我们从区、校、中心等层面建立了各项制度。同时,为了巩固我区随班就读制度建设的成果,我们从理念与宗旨、服务机构、管理模式、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资源教师六大要素出发,重新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撰写了《闸北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手册》。管理手册的编制,为从事一线随班就读工作的领导、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了指导性的、可操作性的信息,加强了部门之间的协调,充分挖掘和合理配置了特教资源,将我区随班就读工作落到了实处。应该说制度建设,使我区随班就读实验得到规范、健康、持续地发展。
4.实践探索:在康复指导中心软硬件配套的同时,我们开始了试运转。首先启动的是师资培训项目,通过实验研究,我们物色了一批教育理念先进,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组建了区级的资源教师队伍,并根据研究内容,从缺陷补偿、潜能开发、社会适应等领域进行培训,以适合不同教育需求的学生。其次对全区随班就读生的家长进行了沟通。我们通过家长问卷、家长访谈,了解到面对孩子出现的诸多问题家长焦急万分,但往往又束手无策,所以当我们的个别训练征询表下发的时候,受到家长们的高度重视,纷纷表示会配合康复指导中心做好学生的个别化训练。在此基础上,我们便开始了特殊学生的个别训练计划。为了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上午各资源教室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服务,下午有计划地向全区随班就读学生开放。我们本着科学、慎重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开展训练。例如本学期我们开设了社会适应活动的训练,通过模拟的小社会,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知识,开展各类社会活动,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受到了学生、家长、教师们的好评。
总之,该系统体现了“统一认识、建章立制、加强管理、注重实效”的随班就读工作方针。经随班就读教育实践证明:“二级网络和一个中心”的“2+1”管理模式为满足特殊儿童教育需要,促进和提高随班就读的质量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试验区工作的初步成效
1.优化了随班就读生的成长环境
随班就读管理必须以随生发展为本,全面考虑随生个体的特殊教育需求。在实验中,我们抓住认定、安置、服务、评价四大环节,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便于操作的,涵盖科学认定、合理安置、个别化服务、发展性评价四大程序的阶梯式随班就读生管理的流程。
比如,我们强化了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评估。在实践中,我们认为评估的目的一是确定一个学生是否有障碍,二是决定特殊教育的种类和学生需要的相关服务。为了实现这两个目的,制定了评估的三个步骤:预诊——转介——正式评估。这样的步骤简单可行,较为成功地解决了随班就读生的评估问题。
同时,在对随班就读生安置管理中我们确定了两个重点,即教学环境安置和毕业升学安置。对于教学环境安置,我区在控制人数(规定每班随班就读生数不得超过3名)的基础上,保证随班就读生在受到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有爱心、有耐心、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班中学习、生活;保证“随生”的位置
这些措施保证了随班就读生能够在社会主流环境和文化中,得到最优质的教育服务及满足个别化的教育需求。
2.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在我区特殊教育管理网络中,康复指导中心的特教巡视员承担着行政管理、业务指导、信息反馈等多项重大职能。为进一步增强巡视员队伍的素质,我们选送了一名巡视员参加市特教师资培训中心的专业培训,让其掌握当前最前沿的特教信息,完善最先进、最专业的特教指导技能。同时我们还明确了区特教巡视员的职责,以进一步增强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校特教专管员是基层学校的管理者,这支队伍的专业性、稳定性与学校特教工作的持续发展也存在着显著相关。我们提出学校专管员必须由分管教学的教导主任担任,负责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日常管理,做到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每月组织特教教研活动一次,并根据学校实际开展有关研究,进一步提高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效。
资源教师是随班就读教育重要的实践者,是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沟通的桥梁,负责对特殊儿童进行个别辅导、补救教学,对普通班教师和家长提供咨询与支援服务。结合实验工作,我们通过各种培训途径,选派优秀教师参加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在此基础上成立区级的资源教师队伍,切实实现由普教教师向特教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为学校、区域的专职或兼职资源教师。
3.提升了社会及家庭对随班就读事业的理解
在行动研究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对残障学生关爱与帮助,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积极与社会、家庭加强沟通,树立对随班就读学生教育的信心,积极努力为随班就读学生建立一个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我区许多学校专门建立了随班就读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小组,让随班就读学生的父母参与学校工作的研究,配合学校对随班就读学生开展家庭教育,尤其对那些亲子关系不够和谐的家庭进行重点访谈、重点研究家庭亲子关系的改善,父母信心的树立,努力构建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四、后续研究的思考:
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区工作在收获着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在前期的调查研究中,我们认识到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规范、有效运作是优化管理网络,提高随班就读工作实效的有效途径,因此后续研究的主攻方向主要是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的理论和应用建构。
1.理论研究
作为区域的康复指导中心,服务对象是全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因此康复模式的建构必须符合区域的实际,我们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分三大块进行理论建构:
(1)从运动康复、心理辅导、认知辅导、社会化辅导等角度出发,探索各项目康复模式的建构,分别包括:康复的流程、康复的内容、康复的方法、康复的原则。
(2)资源教师培训模式的建构,拟采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特教与普教相结合;教研与培训相结合等模式展开。
(3)家长培训模式的建构,拟开设专家门诊、亲子活动、家长沙龙等形式。
2.应用研究
主要采用个案的方法进行,从运动康复、心理辅导、认知训练、社会适应等几方面进行绩效研究,选定相应的训练方法,定期进行评估,监控训练效果,使每一位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得到合适的、科学的、有效的专项训练。
各位领导、专家、同行,随班就读工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有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有待我们作进一步研究解决。我们相信,在诸位领导和专家的关心、指导下,我区随班就读的实验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让每一个孩子都灿烂”的理念一定会变成更加美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