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校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日期:2019-02-08   作者:特教研究所   

凃传法

 

一、盲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学生生理特点与语文学科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与普通学生相比,盲生在学习语文时主要表现出的问题:

(一)盲生学语文缺乏生活直观

由于视力上的缺陷,学生往往不能对世界有完整的认识。对于过于宏观或微观的物体,对于过于遥远的如太阳、月亮之类的物体,对于只能依靠视觉感知的颜色及二维平面等物体……学生往往很难获得准确认知。因而,他们对于这些物体建立的概念往往会是片面的、一知半解的、甚至是错误的。比如,学生都说得出东方明珠电视塔有四百多米高,也能够夸夸其谈一番,但这四百多米究竟是多高,多数学生其实没有感性的体会。生活概念的缺乏,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造成了直接影响,产生了巨大的制约。

由于视力缺陷,学生的活动范围和感知内容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使得学生无法建立足够的生活积累,更无法对自己不熟悉的生活场景或物体做出合乎逻辑的推理。这使得学生无法理解许多文学作品中的描写,进而严重影响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接受和对主题的把握。

从学科角度来说,缺乏生活直观还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接受和消化。许多我们看似简单的词语,可是学生却可能无法理解。词汇量的缺乏、词语积累的不够,对于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上的限制是可想而知的。

(二)盲生学语文缺乏文字直观

我们知道,汉字是一种以表意为主兼具有表音功能的一种文字。而盲文是一种仅在盲人中通行的仅具有表音意味的一种独立文字体系。这种字形的缺乏对学生学习语文所带来的障碍是巨大的——以同音词为例,不加声调的话,“出示”、“出使”、“处世”、“初十”、“厨师”、“出仕”“出师”等等词语在盲文书写上都是一样的,学生选择、辨别的难度可想而知。双音节词尚且如此,那么对于单个语素辨别的困难就更可想而知了。

文字直观的不足对学生进行阅读——尤其是文言文阅读——和理解会带来极大困难。如《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所有的字普通小学生都认识,而且大概意思他们也可以猜出。可是假如不加声调的话,全盲生是绝对读不出来的,更不要说理解它的含义了。

在高中阶段,随着学习的深入,这方面问题尤其突出。很多时候,即使做到字字标调,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如在《鸿门宴》“夜驰之沛公军”一句中,即使加了声调,学生在阅读时还是会产生问题,因为“之”与“至”含义、音调都相同,所以学生多认为“之”就是“至”字,虽然意思不错,但“之”字做动词的用法学生就无法理解了。

对于低视力学生而言,各种视力病症会造成学生认字不清、辨字困难等各种问题。这个问题在对于形近字(词)的辨别使用时会显得尤为突出。如“囊”、“襄”、“橐”等,单是看清楚字的结构和笔画(注:由于学生视力疾病不同,并不是一味地把字形放大就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已是非常困难了,更不要说让学生掌握书写了。这对于学生的阅读、学习、提高无疑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除此之外,,低视生在阅读和书写时普遍具有粗心大意、急躁不安等特点,而较年幼的或者是缺乏较好阅读训练的学生还会出现严重的跳字、跳行、回视等现象。这种种显然都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二、对盲生进行语文的意义

针对以上情况分析,在以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结合盲童学校教学的实际,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对语文的“工具性”进行了特别的强调。在这里,我们对于语文“工具性”的认识与普通学校是有一定区别的,它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语文对于盲生而言是表达自我和与人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现在和以后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融入普通社会的困难。消除可能存在于语言沟通与交流上的困难便成了语文不可推脱的职责。我们认为,语言是学生与健全人交往的最重要工具,语文学习的好坏对于学生能否有效地表达与倾听,能否有效地获取与交流是至关重要的。

(二)语文除了能传递给学生学科本身的知识之外,还是学生可以用来了解世界、了解生活,以及体验人类情感的一种工具。语文可以指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积累生活材料,体验人生,提高思想认识;可以带领学生跨越时空、神游世界,可以为他们展现出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的那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根本无法或不可能见到或了解的人文生活、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语文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具备的情感力量。我们在平时的授课中,可以通过帮助学生进行各种坚贞的、崇高的、自强不息、无私无畏等各种真善美情感的体会和对各种自私自利、虚伪势利等各种性格的批判,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给他们树立起人生的榜样,给他们克服逆境、继续前行的动力和勇气。

所以,在对语文课程设计与研究过程中,我们力求在多方面体现盲语文教学的这个特点。使得语文教学真正能够起到传授知识、弘扬精神,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塑学生健全人格等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社会,走向社会,融入社会。

三、盲校语文教学的对策

教学方法的好坏、能否给学生以有效的补偿,这对于他们的知识掌握与否和知识掌握的程度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着意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对于盲生而言,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就是直观,直观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开展:

(一)加强教师语言和动作上的直观

对于抽象的或者不可见的事物,教师必须用准确的语言,通过形象的描述把它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可以获得准确、清晰的概念。同时,教师还必须擅于运用描述性的语言为学生渲染出合适的情境,让学生时而徜徉在荷花池畔,时而投入到火热的黄土高原生活,时而身处杏花春雨江南,时而置身于冰雪覆盖的北国……帮助学生进入到文章或教师预设的氛围之中,给学生以艺术的体验,激起学生的共鸣,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对于上文提出的盲与低视生在字形直观上的困难,教师的语言直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对于形似字的直观描述就是帮助学生进行字形辨别的关键。如,对于“缀”、“掇”、“辍”、“啜”几个字,老师就可以根据偏旁的不同采取语言直观来帮助学生记忆。有时,把形似字编成口诀让学生记忆,也是一种很有效的语言直观方式。如对于“戊”、“戌”、“戍”、“戎”等几个字,教师编成“横戌戍点戊中空,十字交叉就是戎” 这样一个口诀,学生马上记住了这几个字。

(二)有效使用直观教具

盲生缺乏生活的直观,因而,在课堂上能否为学生补上这一环节也显得非常关键。直观教具的运用,就成为一个关键的手段。

这一类属于视觉缺陷补偿形的运用是盲校教学的一大特色,各学校都制作了大量的教具来辅助教学。各种建筑的模型、各种动物的标本、各种器具等等对语文教学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这里要强调的是,同样是直观教具的运用,许多时候,选用不同性质、不同形态的教具结果往往也会有着很大的不同。如上《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需要有荔枝的直观教具。教师可以选择鲜荔枝给学生,也可以仅仅把荔枝模型给学生。显然,新鲜的荔枝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兴奋感,学生一边摸一边吃一边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堂的兴趣明显效果要好得多。所以,如何选用教具、如何给学生以合适的教具都是需要教师加以思索、加以注意的重要环节。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声光电刺激上的直观

譬如上《春》这篇课文,对于作者在文中的很多描写,学生由于缺乏观察往往很难产生共鸣。而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画面都用优美的图片表现出来,再加上合适的“叮咚”的水声、“啾啾”的小鸟声、“沙沙”的小雨声、孩子的欢笑声,很容易就营造出了一种欣欣然的氛围,把春的美丽与活力都展现了出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体验。

在进行字形教学时,多媒体更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它可以把书写的过程再现,可以给学生适合他们视力需要的颜色和大小,可以很容易就完成拆字、组字、辨字等过程。

当然,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往往需要结合在一起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上文所提到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度问题,教师往往就会把语言的直观和教具的直观结合在一起:“你看,某某同学身高一米五,东方明珠的高度是三百位这样的同学累加起来的高度……”通过比较的方法,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帮助他们理解;然后,教师会拿一个东方明珠电视塔的模型,再在边上放上一个等比缩小的人,让学生进行触摸比较,来体会塔的高度。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同学对于东方明珠电视塔有多高自然就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当然,补偿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社会考察,我们在学习《中国的园林与山水画》时,可以带学生去豫园,让学生实地体验中国园林的特点;比如情景体验,我们在学习《祝福》时,便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祝福》,让剧中人的爱恨、痛苦和凄惨打动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现在阶段,网络已经进入了课堂,对网络资源的利用,也可以有效地缓解盲生读物陈旧稀少等现状,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眼界……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一一展开了。

(作者单位:上海市盲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