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度弱智儿童生活化教育之我见
发布日期:2019-02-08   作者:特教研究所   

银春铭

 

一、中度弱智儿童的教育目标只能是生活化的

目前,我国全面地实行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政策,专门的弱智辅读学校招收的都是中度及更严重的弱智儿童,包括兼有脑瘫、自闭症等障碍的弱智儿童。能否使他们获得最佳的教育训练、在各自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得到充分发展,关键就在于能否制定切合他们实际情况的教育目标和课程内容。

中度弱智儿童的实际情况是什么呢?从认知上看,他们的发展不会超过前运算期的直觉思维阶段(278岁);在情感和意向活动方面又存在严重障碍。研究和实践都证明:他们难以学习书本上的读写算技能;成人后难以自立于社会,在经济上难以完全自食其力;通过适当的特殊教育有可能使他们做到:(1)个人生活自理,(2)在周围环境里保护自己不受伤害,(3)基本适应家庭和社区的生活,(4)在家庭和社区里帮助做些杂务活;或者在一定条件下做些有经济收入的工作。因此,辅读学校的教育目标只能是生活化的,即:通过适合于中度弱智儿童能力水平及其特殊需要的教育训练,使他们将来能够在别人适当帮助下克服困难,较为独立地生活于家庭和社区之中。

二、生活化的目标要求生活化的课程

为实现生活化的教育目标,辅读学校在确定自己的课程内容时,就不能受制于传统的“上学”理念;而应该从中度弱智儿童的特点和现实需要出发,树立“为了生活、通过生活、学习生活”,尽可能提高其生活适应水平的教育理念,把实用性(或功能性)的生活技能作为构建课程内容的基础。因为:

1.中度弱智儿童不可能学习传统的语文和数学

中度弱智儿童难以学习书本上的读写算技能,也就是不能够学习标准的学校课程——语文和数学。语文和数学是一般儿童必修的主要学科。语文主要是让儿童在已有的言语基础上学习文字及书面语,进一步完善其语言工具。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小学数学注重培养学生计算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般儿童学习语文和数学这类工具学科,掌握熟练的读写算技能,是为了不断深造学习、成长为国家不同层次的建设人才打基础,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化、充分享用现代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做准备。同时,他们也完全有能力进行学习。因为小学语文和数学正是根据学龄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及一般学校的教育目标而编制的。已经走过学前发展阶段的一般儿童,在认知活动、情感意向活动、语言能力、生活常识、事物表象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都达到能够进行系统学习的水平。

而中度弱智儿童的情况就完全两样。他们在生理发展上可能达到了学龄阶段,但是在心理发展上却尚未通过学龄前的阶段,其中许多儿童终生都难以超出这个发展阶段。他们缺少探索事物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反应速度极慢;不能正确认知客观事物,更难以认知以图像表达的虚拟世界;也缺少学习活动所需要的积极情感、注意力和意志能力。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极为有限,还往往伴有不同程度和形式的障碍,难以有效地与人进行言语沟通。他们的生活常识和事物表象十分贫乏、模糊而杂乱。

处于这样发展水平上的弱智学生,不可能学习为一般学龄儿童编制的语文数学,哪怕是采取简化内容和放慢进度的策略。例如数学,不论内容如何简化,其基本结构和数理的依据都是一般儿童的发展水平。即便是数前概念和最简单的数理,也要以儿童已有的自然数基本概念和实践计数经验为基础;而弱智学生完全不具备这样的认知基础。让他们学习这类内容,他们不可能真正理解,更不会应用于生活实际。由于学生难以理解,辅读学校教师往往只好采用机械训练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用竖式教学生学习多位数退位减法,并把打“退位点”作为最重要的学习要点;结果,离开竖式和退位点,学生就寸步难行。长期进行机械性的训练,既浪费学生极其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也无助于他们的心智发展和缺陷矫正。

语文学科也是如此。中度弱智儿童的言语能力非常差,事物概括水平非常低,很难掌握本意上的阅读技能和多少像样的写作技能。把许多教学时间花在这上面,不可能促进他们生活适应能力的发展提高。

2.中度弱智儿童迫切需要的是生活常识与技能

辅读学校的教育目标既然是生活化的,就应该把实用性活动作为基本教学内容。所谓实用性(或功能性)活动是指那些在日常家庭、社区、娱乐和休闲环境中所必需的活动,就是对实际生活有用的、在生活中需要从事的实践性活动。读写算技能不应是中度弱智学生的学习重点。他们最为迫切需要的是从事功能性活动所必备的常识和技能。他们在这方面的严重欠缺,不仅使未来的生活面对严重挑战,就是当前的生活也遇到很多困难。

例如穿衣脱衣这种算不上复杂的技能,早就有研究表明,75%的一般儿童平均只需三年时间(约从两岁半到五岁半)就能完全掌握;而智商在55以下的弱智儿童,75%的则平均要用十年时间(约从六岁半到十六岁半)才能掌握。长期实践观察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这说明,即使是学习穿衣脱衣,也要贯穿于中度弱智儿童的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其他生活自理领域的发展同样如此。所以,辅读学校里许多低年级学生都不善进食饭;不会洗手洗脸;分不清上衣和下衣、内衣和外衣,尤其是衣服的前后反正;甚至大小便也不能自理。很多学生到了高年级,对自理技能的掌握还很差。我见到过不少高年级男生小便时把裤子拉到膝盖上下,既欠雅观,又不卫生。

再如,许许多多与人们衣食住行紧密相关的事物,这类儿童基本上搞不清。低年级学生大多数不知道自己吃的、穿的、用的、做的事情、体验到的感觉都叫什么。他们时空概念极差,不懂得上午和下午、早晨和傍晚、今天、昨天及明天;不辩东西南北、前后左右、远近高低,往往说不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即便是中高阶段的学生,也难以理解通常的人际关系,不知道经常接触的人叫什么、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如何向别人表达自己的需要和请求,更不善于理解别人的情感。他们缺少识图看像的能力,对于能给儿童带来许多乐趣和知识的儿童读物、动画片等,往往看不懂、没兴趣。

这种种的不足严重地降低了这些儿童的生活质量。可以说,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是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所以,辅读学校的教育训练不仅是为了学生的未来,而且也是着眼于学生当前的迫切需要。

中度弱智儿童的学习能力非常有限,目前学习的年限基本上就是九年。如果把大部分的时间和仅有一点学习能力用在学习读写算上,即是他们认识一些字词、会读几句话、做几道算术题,也难以使其生活状况有多少改观。例如,不少辅读学校的毕业生虽然学习了九年数学,却不会解答生活中的简单计数问题;虽然记住了许多词语,但是当这样的词语出现于不同生活环境中时,他们往往就不认识了。只有把有限的学习能力和时间用在弱智儿童最迫切的需要上,以功能性活动作为其课程的基本内容,扎扎实实地培养其生存能力;才能发展其生活自觉性,改善状其生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为他们适应以后的成年生活打下可靠基础。

3.掌握生活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学习

实际上,掌握与日常生活活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乃是人类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一种学习。人类的智慧结晶不仅记录在文字资料中,而且也大量地体现在人类所创造的各种事物及其使用方式中。按照马克思的说法,这些东西乃是“物化了的人类智慧”。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休闲涉及到大量的东西。要想利用它们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就必须认得它们,了解其基本特征,并按照社会公认的使用方式进行操作。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谁能说不是学习。只不过,一般儿童是通过生活实践,在有意或无意中进行学习;而弱智儿童的严重局限性剥夺了他们通过非正式学习途径获取知识的可能性。辅读学校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通过正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儿童通过非正式学习途径就能获得的那些知识和技能。

因此,实施生活化教育必须改变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上学就是学习读写算;只有书本上东西才是知识,读书才算学习。这样的观念弱智儿童的家长有,辅读学校的教师也有。不幸的是辅读学校的教师也有,因为教师受到这种观念的束缚,就无法放开手脚去制定切合弱智儿童实际的教育方案,也无法对家长进行有效的说服工作。

生活化的课程当然需要生活化的教育途径和方法;由于篇幅上的限制,本文难以进行阐述,只再简述一下生活教育的主要领域。

三、生活化教育的主要领域

生活化教育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既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方面的,既有个体方面的,又有社会方面的。鉴于中度弱智儿童的学习接受能力很差,弱智学校只能从中筛选一些最需要、又能够为他们接受掌握的内容,作为课程的基本内容。其领域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自理技能。饮食、衣着、用厕、睡眠、卫生和安全等生活自理活动,都和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紧密相连。如果弱智儿童能够学会穿脱衣服、吃饭、洗澡、遵守睡眠程序等,在个人需要方面不依赖别人,就能应付每日的生活。首先应该使中度弱智儿童在生活习惯这种有限的意义上成为独立的人。

2.人际交往技能。交往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活活动。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人们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相互交往、沟通信息。交往能力就是每个人必备的一种重要能力。不善于和人交往,常常是弱智患者生活遭受失败和挫折的基本原因。辅读学校应当关注学生交往技能的培养训练。交往技能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还涉及到各种必要的基本知识,涉及到参与群体活动、与人合作共事、自我调节、领悟别人的情感、服从指挥、应对挫折等社会行为技能。这方面的培养训练内容十分丰富多样。

3.实用劳动技能。作为一定家庭和社会中的平等成员,弱智患者也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应该对别人、对社会有所贡献;而他们难以掌握复杂的劳动技能,只能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本领,以便享受其劳动的权利、尽其劳动的义务,获得自我实现的机会。这方面的技能非常广泛,主要涉及日常家务劳动、简单生产制作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方面的技能。

4.最基本的读写算技能。一定的读写算技能,也是弱智儿童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须的。鉴于学习能力上的局限性,他们只能接受有限的读写算技能。读写算技能训练主要贯穿在各种功能性活动教学过程之中,同时也要依靠专门的读写算教学时间。弱智儿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间差异,每个学生所能掌握的读写算技能很是不同。一般说来,应该教他们学会:(1)认读自己和亲人的姓名、住址以及与日常衣食住行、学习劳动密切相关的词与短语;(2)书写其中的一些字词;(3)具有初步的自然数基本概念、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计数的习惯和技能,以及结合实际事物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有些儿童有可能接受有关时间、货币和图形方面的简单训练。

5.音体美技能。这方面包括音乐、唱歌、舞蹈,体育游戏、特奥会比赛项目、描画、画画、涂色、折纸、剪贴、泥塑等等。这类活动能够增强弱智儿童的体质和感觉运动能力,帮助他们释放自己的能量,缓解情绪障碍,矫正生理缺陷;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化;也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休闲娱乐技能,丰富他们当前和以后的生活。

(作者系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原特教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