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岱月
一、融合策略的提出
我们提出的融合策略是指在特殊学校少先队活动中,积极营造融合的环境,主动引导智障少先队员与普通人群融合,从而让队员学会用恰当的行为,主动、积极的处理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学会“自助”,学会生存。
融合策略具体可以分为环境的融合:让特殊学校的所有智障队员能处在不受限制和不过于保护的普通环境;人和事的融合:能和普通学校的队员、社会人群交往,共同开展活动;学习上的融合:让队员将课堂上所掌握的各项内容能借助少先队活动给予展示。
作为少先队活动的实践者,在多年的少先队活动中,我发现运用融合策略能有效开展少先队活动。
二、融合策略的具体运用
(一)少先队活动与社会的融合
1.与普通学校定期开展融合性的少先队活动
普通学校的队员很多人对智障队员有一种害怕或轻视,通过参观校舍、联谊活动、手拉手活动等使普通孩子接纳残疾孩子,让残疾孩子有更多朋友,从而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这还会改变家长的观念,从而走出了社会接纳残疾孩子,残疾孩子融入社会的第一步。
附案例一:
与普通学校队员融合的实录
1999年6月,我校和宝山实验小学三年级(1)班开展了第一次活动。当我们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他们的班级时,我们看到了预想到但又不希望出现的局面:迎接我们的竟是普通孩子的鄙视、害怕,在窃窃私语声中还夹带着讥笑声……而我们的孩子再也没有刚进来时的高兴劲,而是低下了头齐刷刷地往老师的身后退。
在我们与实验小学开展了系列“蓝天下同成长”活动后,不仅让实验小学的学生接纳了智障学生,对智障学生有了新的认识,活动过后他们
2.进入社区开展少先队活动
智障学生最终是要回归社会的。但是他们很难适应社会中的各种环境,一是他们没有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二是社会人群对他们不了解,于是我们把各类少先队活动与社会紧密地融合起来。如开展公园保洁、敬老院服务、军营慰问,广场表演等社会公益活动;去菜场、邮局、超市开展实践活动;与宝钢国贸、宝山电信局等开展联谊活动。让社会上的人能真实、充分地看到残疾孩子也是有生活的能力,从而接纳他们。同时在活动中也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了自己是能行的,无形中还进行了社会公德的教育,也为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奠定了基础。
附案例二:
重阳节敬老活动纪实
一进康乐园的大门,孩子们热情的爷爷奶奶的呼唤声迎来了老人们的一片赞扬声;院子里队员们的精彩节目表演让老人们乐开了花;房间内孩子们送上的礼物又让许多老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几个患有老年痴呆的老奶奶接过毛巾也高兴地说:“我今天晚上可以用新毛巾了,谢谢小朋友。”最后队员们都争着为老人们打扫房间、整理衣物,看到有的老人躺在床上不能动时,孩子们又在床沿边给老人耐心地喂饭……
现在宝山康乐院的爷爷奶奶一看到我们的队员到了,都会乐呵呵的拉着他们的手问长问短,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宝山康乐院的管理人员更是对我们的队员赞不绝口。李院长在我们初次去联系活动的时候,对我们的队员的能力还有所怀疑,但是现在他最经常对我们说的话是:“你们老师不容易,教出这么好的孩子,这些孩子不容易,能够那么富有同情心和爱心,关怀老人。”
宝山康乐院是我们学校的校外小公民道德实践基地,在这块基地上,每一次的实践都会让我们的孩子多一份关心他人尊敬老人的心,也让社会对特殊孩子多一份了解。
(二)少先队活动和家庭的融合
智障孩子家长绝大多数由于孩子的缺陷对孩子缺乏信心,无法正视自己孩子的成绩与进步。有的过度保护,无条件溺爱;有的冷漠暴躁,经常拿孩子撒气……因此也使孩子对家长产生很强的依赖感或惧怕心理。因此我们学校大队部针对此种情况,定期地分年级、分阶段地开设一系列以展示队员在学校所学得的知识、技能的亲子游戏活动。低、中年级围绕队员的语言能力、自理能力的培养开设一系列的亲子游戏,高年级以展示队员的生存技能、道德意识来和家长开展亲子游戏。
通过亲子活动的开展,家长在看到了自己孩子进步的同时,也认同了学校的教育方式。现在很大一部分家长都愿主动地与学校进行家庭教育问题的探讨,也愿意配合学校进行家庭教育训练。亲子融合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让家长真正了解孩子,不仅帮助孩子树立了信心,也使家长摆脱了自卑的心理。
附案例三:
家校互动亲子活动反馈
学期就要结束了,家校亲子活动又拉开了帷幕。首先校长作本学期教育教学回顾;接着是教学活动展示,低、中年级展示剥毛豆、拌色拉、系鞋带、穿衣服、戴红领巾等,高年级展示了拌黄瓜、西红柿、切水萝卜、蔬菜造型雕刻等课堂上所学的劳技才艺;然后是教育活动展示,在爸爸妈妈面前,队员们的歌舞表演格外卖力。接着是大家盼望已久的亲子游戏活动。低、中年级的“我来叫声好妈妈(爸爸)、”“我和妈妈(爸爸)比本领”的活动,让家长欢笑着,感动着,也自豪着。确实,当以前一分钟都坐不住、说话口齿不清的孩子现在用清晰连贯的话向父母问好时,当看到木讷的女儿也能拌出美味的色拉时,家长流下了欣慰的泪水,高年级的“我来当回设计师”、“我为父母烧桌菜”等亲子活动,孩子们用不同色彩的材料为父母设计出一套套得体美观的衣服时;用不同原材料烧出一桌香喷喷饭菜时,家长更是兴奋不已。当“爱的延伸”活动进入高潮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为困难队员献爱心,家长们也踊跃参与,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自信和自豪的神色。
最后,由家长吐露自己的心声,话筒在家长手里传递着,一位妈妈流着激动的泪水说:“今天,我终于相信,我的孩子是能行的!”
亲子活动让家长看到了自己的孩子虽然是弱智但在正确的教育思想的引导下也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此许多家长的自信心都得到了增强,主动向班主任询问孩子的情况。
(三)少先队活动与学科的融合
特殊学校的所有教学课程都是围绕着社会生活来设置,目的就是为了最终使智障孩子适应社会。而我们开展少先队活动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配合学校工作,既然孩子们喜欢活动,普通学校的许多少先队活动又不适合他们,我们何不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少先队活动呢?于是我们大队部又把活动和我们的学科教学融合在了一起。和语文、数学、社会等学科融合开展“我是小能人”的活动,让孩子在进菜场、进超市的过程中直观形象地巩固了计算、语言、交际的能力;和劳技、体育等学科融合开展“我是小当家”、“我是最棒的运动员”等活动,提高了孩子在学科中主动学习的兴趣,为他们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奠定基础……少先队活动与学科的互通融合提高了弱智队员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找回了自信,还能让教师更好的掌握队员的全面情况,从而能真正让队员得到提高。
三、效果
近两年我校在少先队活动中运用融合策略后,智障队员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辅导员、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也能更好地了解、关心和帮助智障儿童:
1.智障队员能积极主动参与少先队活动,通过活动提高了学习的兴趣,锻炼了生活自理能力,找回了自信,社会交往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原来哭着闹着不肯来学校的孩子现在都很喜欢到校上学;原来吃饭要喂要哄的同学现在大都能自己吃饭;很多同学还学会了洗碗、叠衣服、整理文具等生活技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加上教师的鼓励,“我能行”成了智障队员的口头禅;在去年的特奥邀请赛上,我们的队员还能主动和外国友人打招呼交流;在各种活动中,队员们的礼貌、热情也赢得了很多人的称赞。
还有,队员写的文章发表在《中国少年报》上,在全国性的队知识竞赛上有多人获奖,美术和工艺作品在全国、市区及的各类比赛中获奖并展出更是不胜枚举……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运用融合策略开展少先队活动就是要挖掘这些孩子的潜能。
2、
辅导员和各科任教师也在活动中看到孩子的潜能,不断探索特殊教育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因此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更有了信心。
辅四中队的孩子刚进我校时,接
辅导员
3.在活动中,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摆脱了悲观心理,改变了对孩子的教育态度,认同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并主动参与到学校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讨论中来。
像自闭症儿童陈XX的家长,因为孩子的残疾程度很严重,根本无法适应学校生活,多次被户口所在地学校拒收,因此刚到我校时和学校有对立,经常到校长室无理吵闹。一个学期过去了,看到女儿终于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上课,在家校亲子互动活动中,女儿还能和小朋友一起手拉手唱歌跳舞,家长被感动了。此后,他非常配合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现在他是我校家委会的成员,还曾经为我校其他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做现身说法家教指导讲座。
2005年和2006年我们对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2005年家长的满意度是98%,2006年家长的满意度是100%。
4.让普通人群能真实地感受到我们智障队员也是有尊严的,从而更好地接纳他们,为智障队员今后走向社会,有一个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提供了保障。
普通人群并不了解智障人群的生活,社会上很多团体来我校联系工作的时候,都是抱着同情心来献爱心的。但我们总是坚持,我们的孩子也能行,我们接受帮助的时候,也要努力回报社会,例如在与少年宫结对的过程中,我们队员不满足于做观众,每一次活动我们都是同台演出,少年
在少先队活动中运用融合策略确实让我们的师生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但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还有许多地方要加强和改进:少先队融合活动的内容与范围应目的性更强,阶段性更明确;辅导员要自觉地从策划者、组织者向参与者与支持者的角色转变;要主动扩大融合领域,让更多的社会群体能为智障队员提供实践场所,成为孩子们社会学习与实践的辅导者,从关爱孩子、帮助孩子向尊重孩子、认同孩子转变。
(作者单位:宝山区培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