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布日期:2019-02-08   作者:特教研究所   

龚维维

 

随着计算机教学走进辅读学校的课堂,在教学中如何根据智障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把计算机知识深入浅出地教给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利用计算机的趣味性,引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运用程序,引发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产生兴趣的活化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营造出温馨愉悦、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第一次上课,我说:同学们,老师虽然第一次给你们上课,却知道每一个同学的名字,你们相信吗?当我亲切地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并用不同颜色把他们的姓名“写入”计算机时,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姓名显示在屏幕上时,他们兴奋得又是拍手又是跺脚。这样,引发了智障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同时,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的桥梁,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二)精选软件,引发兴趣

科学研究已证明,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其他6%,视听结合可获得几乎是最佳的知识保持率。根据智障学生思维直观具体的特点,我精心选择了智力拼图、电脑小百科,金山画王等软件来吸引学生,这些软件以图表、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耳、动脑,通过多种感官接受刺激,最大程度增强了学习的热情,这是诱发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如教授在幻灯中“插入图片”时,我首先让学生欣赏老师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有疾驰的汽车图片、有逼真的声音效果。学生看后,都感到十分惊奇。我说:“这些作品是在幻灯片中制作出来的,只要开动你们的脑筋,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老师做得更好。学生都流露出迫不及待的神情,我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兴趣

根据智障学生好动、持久性差的心理,我精心设计一些智力游戏进行教学,将键盘操作的练习融入到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把计算机教学寓教于游戏中,这样就会使枯燥变为生动、乏味变得有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兴趣,才能把“苦学”变为“愿学”、“乐学”。

(二)运用模拟教学法激发兴趣

模拟能提供类似真实的情景,但却可控制真实情景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如危险性、费用、时间、空间等。超市购物、乘地铁、乘摆渡船、在快餐店就餐、去医院就医等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我利用计算机编制出各种模拟的生活场景,把学生置身于这些模拟情景中,教学生学习使用鼠标,让他们通过鼠标点击使用模拟情景,过程模拟、操作模拟以及情景模拟,为他们获得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过渡性的帮助。

(三)运用实际操作法激发兴趣

计算机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动手操作不但能让智障学生获得感性经验,调动学习兴趣,而且也促进了他们思维发展。有的计算机知识是比较难懂的,智障学生也不一定很快理解和接受,有些看似理解了,却不能灵活运用。所以实际操作可以有效地帮助智障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有关知识,例如:黄宇佳同学能力较弱,但是他的模仿能力很强,我就利用他的优势,在学习使用画图板软件时,先让他跟着我做一边,再让他独立模仿我的动作做一边。由于事先进行了直观的操作,后来的在画图板程序他很快就会操作了,并能熟练地进行画图。

另外,由于智障学生之间个体差异极大,同样的教学内容,学生完成的时间、作业的效果相差很大。我在教学过程中还采用分层教学,从学生已有基础出发,在计算机教学中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我的做法是:一是制定分层练习要求。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自由发展的时间,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练习和尝试,对作业不够认真或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适当增加练习量;二是做好练习难度的分层设计。针对学生能力有差异的客观实际,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练习。在练习布置中一般确定基础、发展、尝试三级目标;三是提倡自主选择练习。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优势,也有不尽相同的兴趣,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练习类型,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练习,促使各方面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三、展示电脑作品,强化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教学中,可隔一段时间以展示“学生作品”方式进行交流,如学校举行花灯展,我帮他们展示电脑画“花灯”作品;教师节,展示学生制作的教师贺卡;三八妇女节,交流自己妈妈的画像等,开展学生自评、互评,互相交流提高,老师给予积极的评价,强化了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的兴趣。

总之,在几年的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智障学生计算机教学是很不易的,教师必须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为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才能真正地让他们喜欢计算机课,学会操作计算机。

(作者单位:崇明县培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