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烨
教学诊断是特殊教育领域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环节,它是为儿童提供最适合教育的基础,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以往的数学教学通常是按年龄分班,选编一部分起点较低的内容,进行统一性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只适合极个别的学生,不能做到面向全体,兼顾差异,因而导致教学低效。现在我校尝试为新入学智障学生进行教学诊断,目的是为每个学生找准实用数学学习基点,确定适合其学习的数学内容,并通过对其学习态度、学习特点的了解,教师选择教学策略更针对有效,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我以2006年9月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朱某为研究对象,尝试通过对其进行教学诊断来帮助她确定实用数学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促进其数学能力的发展。
一、全面把脉
1.收集案主资料,探讨家庭、环境、生理对其数学学习的影响
朱某,女,98年12月出生,IQ为53,产程窒息导致右侧肢体瘫痪,行动迟缓,并患有癫痫,吐字不清晰。性格温顺、胆小,手脚行动不便,怕写字。父母工作较繁忙,生活基本由保姆照顾。家长重视对其进行医学治疗,忽视对其生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孩子沟通较少,导致孩子与人交往能力差,生活适应能力也较弱。
2.通过《麦卡锡儿童智力量表》的测量,了解该生智龄
麦卡锡幼儿智能量表(MSCA)主要是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综合的测定与评价。测试的内容普遍适用于不同民族、地域、不同经济背景的儿童,适用于2.5-8.5岁儿童。它既可对正常幼儿及小学入学前后智能发展水平迟缓的儿童做出较全面的评价;也可为智障儿童作教学诊断,初测出学生的智龄,为确定教育内容作参考。下面是朱某的一般智能的测评情况:
表一 朱某的MSCA一般智能测评情况
领域 |
得分统计 |
具体描述 |
言语 |
图画记忆4分、词语知识14分、词语记忆7分、词语流畅5分、反义类推10分。 |
对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如纽扣、剪刀、铅笔等比较熟悉;能看图片说出物体名称;能说简单的生活名词,如:毛巾、外衣、食物和动物等;类推能力较弱。 |
知觉 操作 |
积木10分、拼图12分、连续模仿敲击6分、左右方向9分、图形临摹18分、画人17分、概括类推5分。 |
模仿叠放木块较好;能完成3到4块的拼图;对3个以内音符有记忆;对自身和他人的左右有认识;图形临摹较好;绘人分数较高;辩别颜色、形状只能进行单一要求的操作。 |
数量 |
数的问题8分、数字记忆8分、计数与数的区分9分。 |
会数数;正确掌握5以内的计算;数字记忆在2~3个字符以内,对逆背数字要求不能理解;能理解一样多和第几个。 |
朱某一般智能(言语、知觉操作和数量的总分)为177,换算成智龄为4岁6个月。
3.通过“数的能力”的测评,了解该生数学学习的现状起点
台湾《双溪儿童个别化教育课程》是以儿童发展为依据、一种兼具评估性和目标性的课程,它强调学生发展要与社会适应相结合,了解学生的发展现状,以预估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状况,拟定适合其能力及需要的教学目标。其中“社会技能”领域中,依据儿童的发展细化了“数的能力”具体教学目标,且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很贴切。以下是根据《双溪儿童个别化教育课程》所描述的朱某的“数的能力”。
表二 根据《双溪儿童个别化教育课程》描述的朱某的“数的能力”
数的能力 |
现状描述 |
数量概念 |
两物相比能分辨大小、长短、轻重,能分辨数量的多少、空满。 |
数出简单数量 |
能唱数1~10。 |
指认或读出数字 |
能认读出1至10的阿拉伯数字和一~十的汉字。 |
做简单运算 |
能指出“+”、“-”运算符号的意义。 |
简单测量某物 |
无法做任何测量。 |
简单的金钱概念 |
能指认10元以内的人民币。 |
简单的时间概念 |
能知道每天的午餐、放学时间,明白上课、下课铃声意义。 |
二、开出处方
1.通过教学诊断选择适切的数学教学内容
依据《上海市辅读学校实用数学课程指导纲要》课程理念,我在确定数学教学内容时遵循了以下三个原则:1.根据智障学生认知结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即学生的智龄是重要的选择依据);2.
根据智障学生实际生活需要选择教学内容(所学内容要为生活所需);3.依据数学知识内在发展逻辑选择教学内容(所教内容必须是符合学科知识体系的)。朱某《麦卡锡儿童智力量表》初测的智龄为4岁6个月,参考《上海市辅读学校实用数学课程指导纲要》中的“一至三年级目标”、
表三 朱某一年级的数学学习内容
内容 |
要求 |
数前概念 |
从一堆物体中,根据范例和口头指示分出一组物体 |
按物体的某一特征(颜色、形状、大小、长短、高矮等)分类 |
|
区分并说出“1”和“许多”,并理解它们的关系 |
|
学会一一对应,不用数进行两组物体多、少,一样多的比较 |
|
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并说出最大的和最小的物体 |
|
数与运算 |
在认识10以内基数的基础上,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
知道10以内数的单、双数及相邻数 |
|
认识10以内数序 |
|
认识“+”、“-”符号的意义 |
|
掌握5以内数的加法 |
|
图形与几何 |
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五角形 |
能说出实际物体某一面的平面图形名称 |
|
认识生活中具有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形状的物体 |
|
钱币与时间 |
认识钟面 |
知道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和晚上 |
|
了解钱币的用途,知道要爱护人民币 |
2.通过教学诊断采用支持式的教学策略
结合教学诊断和一系列观察、谈话及调查等,我还搜集到朱某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的相关讯息,这为我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表四 朱某同学学习态度观察评量表
评量内容 |
观察结果 |
活动量 |
活动量适中,易接受指导 |
注意力 |
经诱导可对指定刺激表现出注意力(注意看、听、操作) |
学习动机 |
经诱导可对指定刺激表现出兴趣和好奇心(模仿、探究) |
模仿力 |
经诱导能模仿指定动作 |
自律性 |
经监督或口头提示具有一定的能力 |
听从指令 |
经诱导能听从指令 |
独立性 |
经诱导能独立完成指定事情 |
耐性 |
经诱导能坚持完成指定事情 |
适应力 |
经诱导能很快适应新环境 |
合群性 |
能注意同伴间的活动,但主动参与不够 |
学习速度 |
学习速度比较慢,需长期反复练习 |
朱某学习特点调查结果为:常用的接受信息通道是视觉;目前所处的认知阶段是具体物(动作、实物);常用的表达方式是发音和指图片;适合小组的、动态的活动;学习独立性一般。
综上可以看出该生学习态度尚可,经协助可完成大部分学习任务,所以我采用了“提示、支持式”教学法来帮助她进一步发展数学能力。即在教学前我为她准备教具、学具、媒体等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时时注意观察她的表现,临场因势利导,灵活应对,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
表四 对于朱某的教学策略
朱某学习特质表现 |
提示、支持策略及效果 |
以视觉为主要信息接受通道 |
提供大量的实物、图片和教师的示范支持她的数学学习。 |
对学习任务有畏难情绪时 |
适度递减难度,或给予语言鼓励和恰当赞扬,激发学习兴趣。 |
注意力短暂 |
选择颜色鲜艳、图形有趣、易于接受、日常熟悉的教具来吸引她的注意力,让她在观察、比较、玩耍中学习数概念。 |
伴有语言障碍 |
放慢讲解的速度,并且要让她看着自己的口型发音,潜移默化,教师讲多了,她也慢慢领会你所表达的意思,甚至会尝试发音。 |
喜欢操作、活动 |
提供丰富的实物(如糖果、纽扣、小棒等),创设丰富的操作性游戏,使学生的脑、口、手结合起来主动参与学习,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分实物的方式,让她主动探索并归纳出数的不同组成方法及规律。 |
三、结论和反思
1.教学评价显示案主数学能力有显著提高
在对朱某进行个案研究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教学诊断―实施教学―评估反馈”这样一个循环式教学流程,通过以激励为导向的过程性评价和动态性评量可以看出朱某的数学能力有了显著的发展,学习态度、认知能力、社会适应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是一学年来我对她的描述性评价:
朱某学习态度良好,情绪高涨,积极主动参与到每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符合她的最近发展区,在老师的提示支持下能完成大部分教学任务(每节课的评价基本为最高分4分);每次测验性评量中她基本是95分以上;在顺利完成本学年数学内容的基础上,她还拓展学习掌握了8以内的加法,能正确熟练地应用数前概念于生活之中,知道昨天、今天、明天等时间概念,还会每天投硬币乘公车上学。另外,从家长、其他老师那里了解到她乐学、想学,愿意与人主动交流、合作。
由此可见,教学诊断帮助教师全面了解了朱某的教育需求,找到了她的教学起点,为她制定的IEP针对性更强,更便于教师在教学时准确入手,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诊断的教学临床经验有推广价值
教学诊断是指对智障儿童学习活动前或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后的心理特征、学习需求及环境关系的把握,对儿童“现状”的描述。教学诊断的目的是建立教育起点,为某一教学方案的制定、延续、修订和终止提供依据;通过诊断既可以找到学生的缺陷不足,还能找到其长处及潜能,并帮助教师找到适合的支持系统。我从学生实际和学校实情出发以《麦卡锡儿童智力量表》和《双溪儿童个别化教育课程》中“数的能力”领域为测评工具,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诊断的初步探索,增强了数学教学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所以说教学诊断是实施适切性教育的第一步,可以切实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期待有更多的专业团队能参与到对智障儿童的教学诊断中,使诊断工作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
(作者单位:上海市密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