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作,促进多重残疾儿童教育的持续发展
发布日期:2019-02-08   作者:特教研究所   

上海盲校多重残疾教研组

高梅

 

  本文所指的多重残疾儿童是指不但有视力残疾,而且还兼有智力障碍、或学习困难、或自闭症等其他问题的儿童,多重残疾的综合影响给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困难。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多重残疾儿童教育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国内盲教育必然要面临的新课题。同时中国的多重残疾儿童教育也越来越引起国际同仁的关注。

  1989年我校率先开始尝试多重残疾教育,成立了第一个兼有轻度智力障碍的视障教育班,获得了一定的经验。1993年开始对兼有中重度智力障碍的视障儿童进行低年级阶段的实验研究,取得的成果在全国进行推广。1999年8月美国柏金斯盲校的多重残疾教育专家对我校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由此掀开了我校多重残疾教育新的扉页。自2001年始,我校又参加由中央教科所彭霞光老师负责协调的美国柏金斯盲校—希尔顿国际项目(Hilton Program of Perkins School for the Blind),该项目是为全世界视力障碍兼有其他障碍儿童少年提供教育服务,与中国的协议是支持中国多重残疾教育的发展,并由美方出资培养师资人才。目前为止,我校先后有两位教师荣幸地被派往美国柏金斯盲校学习一年,同时还有四位教师参加了每年举办的为期一周的全国多重残疾教育师资培训,该培训项目为每三年一轮,现已完成了两轮,2007年我校又报名参加了第三轮的培训。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接触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到了国际上多重残疾教育的发展趋势,拓宽了视野,而且理清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工作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逐步推动我校多重残疾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全面评估多重残疾儿童的教育需要

   以往我们比较关注儿童的残疾程度、智商高低、现有的能力等,但经过培训后,我们发现在这些外表看着呆板,冷漠的孩子,实际上并非朽木。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并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和需要的广泛差异。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们逐步制定了一套《多重残疾儿童评估资料》,从功能视觉、听觉、运动技能、交流与语言、生活技能、定向行走、行为与社会化、前盲文技能,共八个领域对儿童进行全面的评估,主要在于发现儿童的兴趣爱好与优势,进而发现并挖掘儿童的潜能和具体的特殊需要。

二、    采用多种安置形式,满足特殊需要

在原有特殊班和走教两种安置形式的基础上,我们又开辟了随班就读,部分在特殊班、部分在常规班,送教上门等多种安置形式,同时根据各类安置形式下学生的特殊需要,提供特殊服务如资源教室辅导、课堂辅助人员(针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康复训练(针对感觉统合失调、有运动障碍的学生)、配备特殊设备及计算机等。

1  多重残疾学生安置形式

安置形式

适合的对象

说明

随班就读

残疾程度较轻、能学习部分学科知识的学生

学生在校内常规班级就读,同时接受特殊帮助

部分在特殊班

部分学科可以在常规班学习的学生

学生部分时间在常规班,部分时间在特殊班学习

在特殊班

残疾程度较重,无法适应常规教学的学生

学生在专为多重残疾儿童开设的班级

走教训练

暂时无法适应集体教学的学生

学生定期到学校,由教师进行个别训练

送教上门

有严重运动障碍或家庭有困难的学生;毕业前后需要进行居家生活训练的学生

教师定期到学生家庭,指导家长,并提供帮助

三、    开发适合多重残疾学生学习需要的课程

在总结传统课程的优势和弊端的基础上,结合中美合作项目中接触到的新理念,我们尝试开发了以发展型课程和功能性课程互为补充,学科类课程和综合活动类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并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形成了低年级和中高年级两种课程设置方案;教学内容上体现综合化、实用化、生活化及个性化的特征;教学策略主要采用全程体验、部分参与、适当辅助、适时强化及任务分析、小步子教学等;教学方法上以分组教学、协同活动教学及个别教学为主,从而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和学习特点的多重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

1.低年级课程设置

对于刚入学的多重残疾学生,一方面难以适应崭新的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各种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平衡,需要进行个别化的教育训练与培养。我们根据时间顺序和一天的主要活动来安排课程,建立每日常规,帮助学生尽早地适应学校生活、融入课堂教学。

2  低年级阶段课程设置

时间

活动

教学要点

750800

进教室

老师和同学们问好,找到自己的位置

800825

晨间劳动

擦桌子,倒垃圾,浇花等

825905

晨会

点名,日期,日程安排,天气,新闻交流等

905915

课间休息

听音乐、聊天,大小便、洗手

915955

教室活动

操作活动和简单学科类知识

9551015

点心

倒水喝,分派餐盘及食物,整理收拾等

10151055

综合主题

围绕生活中一个小主题开展活动

10551105

课间休息

听音乐、聊天,大小便、洗手

11051145

音乐/体育

休闲娱乐

11451300

午饭/午休

吃饭、洗碗、漱口、休息

13001410

室外活动

锻炼、定向与行走、康复训练等

14101430

整理/再见

收拾书包,老师、同学再见

2.中高年级课程设置

当学生经过23年的学习训练,基本能适应课堂学习,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后,就可以进入中高年级阶段的学习,我们结合学生现在及将来的实际生活需要,将课程分为日常生活技能、社会适应技能和职业劳动技能三大板块,课程安排可以进行弹性调整,体现共性和个性,以满足学生现在及将来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自强的生活信念,将来能较好的适应社会。

3  中高年级课程设置结构表

课程板块

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

必修学科

选修学科

综合活动

社会实践

日常

生活

技能

实用语文

 

综合性主题

 

实用数学

 

 

 

定向与行走

 

 

 

体能训练

 

 

 

自我料理

 

 

 

社会

适应

技能

生理卫生

信息技术

居家生活

人际与社会

心理健康辅导

器乐

律动

军训活动

音乐

声乐

生活美术

社会考察活动

社会常识

 

休闲娱乐

 

职业

劳动

技能

 

各项劳动与职业训练

 

一人一岗工作(结合劳动与职业训练)

爱心义卖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

四、    挖掘教育资源,为多重残疾儿童的未来发展考虑

随着多重残疾儿童的成长和教学工作的深入,如何帮助学生增强日常生活技能,提供多种劳动与职业训练的机会,参与社区生活,提升生活品质,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借鉴中美合作项目中美国柏金斯盲校为儿童制定个人未来发展计划,规划生活蓝图的做法,结合我校工作的实际需要,我们先后开发了多种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劳动与实践的机会,增加劳动与职业训练的体验(或经历),促进了学生从学校生活向社会生活的顺利过渡。另外志愿者的加入给予学生更为专业的指导,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教师资源不足而无法满足学生个体需要的矛盾,同时扩大了项目的影响,得到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4  劳动/职业技能训练项目

训练项目

学习/实践地点

志愿者/教辅人员

推拿按摩

推拿

校内初职班

专业教师授课

本课题组教师陪读

足底

 

 

保健

 

长宁区老年人大学

专业医生授课

本课题组教师陪读

足底保健实践基地

外聘足摩顾问

本课题组教师陪读

特殊班

本课题组教师

经营小商店

小商店实践基地

本课题组教师

餐厅卫生

学生食堂

食堂负责人主管

本课题组教师陪伴

幼儿送餐

幼儿园

本课题组教师负责

盲文书籍

装订

盲文印刷厂装订车间

印刷厂装订工人指导

本课题组教师陪伴

校园园丁

校园及苗圃

学校的花匠师傅带教

本课题组教师陪伴

宿舍清洁

学生宿舍

校清洁工带教

本课题组教师陪伴

卖报

各教师办公室

多重残疾教育楼

本课题组教师

废品回收

各教师办公室

本课题组教师

手工艺制作

多重残疾班

本课题组教师

五、    做好家长工作,建立家校合作共享的伙伴关系

在参加中美合作项目之前,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家长工作的重要性,但仅限于教师与家长之间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难以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参与教育过程。通过与国内外专家和同行的交流,我们更加意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并逐步建立了多途径的家校合作,深入落实家长工作,如邀请家庭成员参与学生的评估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共同参与教学;邀请家长参加课题工作评审报告会议;建立家校联系册,定期沟通;进行家庭访问或电话咨询等。

我们还成立了“开怀家长联谊会”,长期为家长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我们将所有学生家长组织起来,通过举办一系列联谊活动、新老家长座谈等,为家长创造相互倾诉、交流、鼓励和支持的机会与条件,增进彼此的了解与相互的合作。通过举办展示会报、家长培训等活动改变教育观念,振作精神,携手为我们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全面了解项目组的工作及自己孩子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进展情况,也看到希望,增强了信心;同时促进了健康向上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家校工作的一致性,确保了学生学习技能的稳定、持续的发展。

六、    合作成效

   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我校的多重残疾儿童教育始终保持螺旋式上升发展,并领先于全国其他盲校。多重残疾儿童未来发展的教育研究,更是率先完善了国内多重残疾儿童教育的整体构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我们项目的发展也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肯定与好评,国际视障教育学会中国分区主席彭霞光老师在我校95周年校庆论坛上这样评价“上海盲校的多重残疾儿童教育在某些方面可以与美国柏金斯盲校媲美”。

(一)直接成果

1.在总结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2002年我们得到了中美合作项目资金的支持,出版了全国第一本关于多重残疾儿童教育的书籍《多重残疾儿童教育研究与实践》;

2.  课题《兼有智力障碍的视力残疾儿童低年级阶段的教育康复》获市级二等奖;

3.  课题《多重残疾儿童未来发展的教育研究》获上海市首届特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并在全国“盲兼有其他障碍儿童的教育实验研究课题总结经验交流会”上作汇报,获得了国内外专家与同行的一致肯定、好评;

4.  部分成果在国内外会议上作交流,论文《为多重残疾青少年提供过渡期服务》在马来西亚召开的国际视障教育学会第12届世界大会上交流,《发展多重残疾儿童定向与行走技能》在香港召开的第12届国际定向与行走会议上作交流。还有多篇论文在市、区教育刊物上发表。

(二)学生的发展

 这些入校时看上去呆板、固执和任性的孩子,通过提供适合的教育最大限度的激发了他们的内在潜能,使这些孩子重新焕发出了朝气。学生们学到了心智所能及的知识与技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步从残疾带给他们的巨大阴影中走出来,脸上也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他们每天生活得充实、快乐而有意义。除了精神面貌上的巨大变化,学生们还在很多方面获得了发展与提高,总结如下:

1.  生活自理方面:这些过去完全依赖成人照顾衣食起居的孩子,通过老师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计划的培养,耐心的教育,以及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学会了照顾自己,基本达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  语言理解和表达方面:多重残疾儿童在入学前大多生活范围狭小,交往的人少,很多孩子不会用语言交流,或表达不清,难以理解。进校后,扩大了交往的范围,增加了交流的机会,很多孩子学会了表达自己,基本能主动与熟悉的人交谈。

3.  社会化方面:很多孩子在入学时分不清你、我、他,没有性别概念,随意地大喊大叫,整天摇头晃脑,有些还有攻击行为等。随着教育的积累和阅历的增加,学生们不仅能区分男女性别,而且懂得了基本的文明礼仪,能与同学友好相处,能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  动作协调性方面:除个别脑瘫的以外,大部分孩子掌握了基本动作如走、跑、跳、爬、滚等,动作的协调性也大大增强,如能独立做简单体操,会拍球,抛球,部分学生还学会了跳绳等。

目前已经毕业的学生不但学会照顾自己,承担家务,而且有一部分还能够参与社区生活,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如在家人的帮助下卖报纸,在自己家开棋牌室,在小区内为居民做足底保健等。另有两个还参加了工作,能够自食其力,真正融入社会。

(三)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看着学生们的巨大变化,分享着学生们成功的喜悦,我们教师也感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其实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们不断增强了工作自信心,提高了工作热情,而且业务能力也获得了持续的发展。在探索实践中我们掌握了一整套的工作程序,学会了很多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基本能从容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同时增强了科研能力,了解到如何搞科研,如何拓展思路,将科研工作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项目组教师经过多年的风雨同舟,潜心钻研,形成了默契配合、互帮互助的工作氛围,无论是何种工作任务,我们都能够同心协力,通力合作地认真完成。现已经被评为长宁区文明班组。但是我们觉得还需要不断的努力与学习,才能更好的为多重残疾学生服务,才能进一步推动我校的多重残疾教育向纵深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市盲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