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视觉缺陷 培养学习能力
发布日期:2019-02-08   作者:特教研究所   

——《麻雀》语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李忠

 

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背景

《麻雀》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课文,选自屠格涅夫的作品,讲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该单元是围绕“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这一主题选编的。

学习本课要让学生初步体会到爱的力量的强大,并懂得弱者靠自己的勇气是可以战胜强者的道理。本课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观察了“麻雀、猎狗”等动物的标本,初步理解了词语,并学习了课文前三节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学生背景

本班共有8个全盲生。由于视觉障碍,导致学生在观察、辨别事物的形态、变化等方面存在着困难。班中有两位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较弱,不能独立地理解词句的意思,其余同学已有初步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设计思路

1.加强直观,弥补视觉缺陷,突破教学难点

盲生由于视觉缺陷,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有很多的局限性,从而影响其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因此,需要采用实物、模型、动作、声响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盲生突破难点。教学前,可带领盲生在自然环境中观察麻雀轻盈飞翔的姿态,聆听麻雀悦耳的鸣叫声。在教学时,还可让盲生直观完全不同状态时老麻雀“扎煞”的起羽毛、绝望、嘶哑的叫声等。让盲生对老麻雀奋不顾身、勇救孩子的举动有感性的理解。特别是文本中运用比喻句刻画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下来”这句话,要通过实物与动作相结合的演示,让每位盲生模拟老麻雀从空中重重坠地,发出沉闷落地声等情景,从而真正领会了老麻雀这种及其反常举动的原因。

2.设题讨论,引导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长期以耳代目,在一定程度上养成盲生学习上的依赖性。他们在课堂上习惯听老师讲,问什么答什么,不太善于自主思考。因此,在本教学中,应要求盲生在预习时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写下来,在上课时进行交流。

3.抓关键词句,研读品味,感悟内涵

盲生喜欢摸读课文。低年级阶段的重点是朗读的正确性。在中高年级的朗读教学中,应把朗读作为帮助其理解、感悟课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本课时教师以设题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先找出重点句,再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理解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摸读课文引导感悟。

4.针对差异,按需施教,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班中有两位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较弱,对句段的理解有一定困难。教学时教师安排了伙伴、小组等生生互助的形式帮助他们学习。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学习课文第四—七节,能抓住关键句段朗读解疑,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方法过程

1.设题讨论,激活思维,对重点句段进行质疑。

2.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创设情境,从关键词、句入手,理解句意,获得感悟。

(三)情感价值观

体会老麻雀那伟大的力量——亲子之情。从关键词、句入手,通过对老麻雀行为的了解,激发学生在困难和危险面前奋不顾身的无畏精神和同情弱小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从关键词、句入手,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课文中的语言,理解中心。

教学难点:从关键词、句入手,通过对老麻雀行为的了解,体会母爱力量的伟大。

四、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选择

1.课前实地观察、感受麻雀落地的轻盈状,聆听麻雀婉转的叫声;

2.石块、扎煞(蓬张开、平服羽毛的)麻雀标本、龇着牙的猎狗 ;

3.麻雀绝望、嘶叫的模拟声(与一般失望叫声的对比)。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图示

(二)过程设计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指名朗读前三节,再概括课文内容。

2)问题过渡:这样一只弱小、无助的小麻雀,遇到了一个怎样的敌人?

 

2.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1)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① 学生快速读四、五两节,根据问题,找到相关句子。

u      演示猎狗与小麻雀,指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

u      小结:与小小的麻雀相比,猎狗是个怎样的敌人?请一位同学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u      结合课文思考:小麻雀面临着怎样的危机?

设计意图:通过对猎狗和小小麻雀标本的直观,让盲生直接感受到两者体积、力量大小的悬殊差距,从感性上认识强者与弱者的对比,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② 精读第四、五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u      慢读这两节内容,找出描写老麻雀的句子。

u      边读边琢磨,引导学生对老麻雀的举动进行提问。

u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这节课就是通过读读、议议、再读的方法,对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

③ 发放讨论问题,同桌讨论。

④ 班级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句子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引导学生质疑:

u      突然”说明什么?(老麻雀出现时非常迅猛)

指导朗读这句话。

u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什么比做什么?(麻雀----石头)

u      两者落地时有何可比之处?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前在操场上靠听觉观察过麻雀飞翔的情景,说明麻雀和其他鸟儿一样,飞翔时动作是非常轻盈的,落地时也是悄无声息的。这些是鸟儿保护自己的一种本能。

教师请学生用石头进行“坠地“的动作演示,感受直直坠落、声响大的特点。再让学生自由回答麻雀这样做的原因(吸引注意、威吓猎狗、坚决、果敢……),进而理解老麻雀此举的目的(为了救子,不顾一切)。

u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句子2:“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引导学生质疑:

u      通过模型演示,比较麻雀羽毛的三种不同的状态,理解“扎煞起羽毛”的形态。

u      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它蓬张开全身的羽毛”——像毛茸茸的小鸡

“它竖起全身的羽毛”——像扎手的刺猬

u      “绝望”是什么意思?能换个词语吗?(失望、无望……)

听录音,比较绝望地尖叫、无望(失望)地叫着的不同感受。

u      为何这样做?(威吓猎狗、决不退缩、愤怒)——表明老麻雀誓死保护自己的孩子。

u      请一组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句子3:“可能因为紧张,它全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引导学生质疑:

u      它怎么会紧张到“全身发抖”的程度?(和猎狗相比,老麻雀还是弱小者,没有任何可保护的武器。)

u      “嘶哑”是怎样的叫声?(听录音)

为何要发出这样的叫声?(它为了孩子,仍然不后退,抗争到底)

u      请全体学生自读这句话,读出所包含的意思。

句子4:“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引导学生质疑:

u      “呆立”是什么意思?(学生模拟动作:一动不动、盯着猎狗)

u      老麻雀为什么准备与猎狗搏斗?请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解释老麻雀这样做的原因。(第五节第一句)

u      小结: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拯救孩子,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提问题,再把事先设计好的几组问题出示给学生,引导学生一步步围绕关键句段进行质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通过多种直观手段的运用,让盲生在反复比较中理解词义、句意,再经过指导朗读,逐步感悟中心。

⑤ 教师小结。

⑥ 同桌合作,分角色读四、五节。要求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反映在朗读中。

⑦ 指名比赛朗读。

⑧ 教师引导感悟中心:

u      从绘声绘色的朗读中,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麻雀?(为了拯救孩子,奋不顾身)

u      教师小结: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和比自己强大百倍的敌人拼命,宁愿牺牲自己。是什么力量驱使它这样做?这就是本课所要表达的中心。

u      完成填空题,巩固对中心的理解:

u      学生先摸读,独立思考。

u      教师引读,学生齐读填空练习:

老麻雀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明知在它面前的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它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强大的力量使它毫不犹豫地从树上飞了下来。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力量啊,这种伟大的力量就是——母爱。

u      教师小结:

正因为母爱是如此伟大,展示这伟大母爱的部分就是课文的高潮部分。让我们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一起去体会吧。

⑨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四、五节。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补充的填空题,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学生朗读得富有激情,对课文中心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

2.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在伟大的母爱面前,发生了怎样的奇迹?(凶猛的猎狗被吓退了,主人也被感动了)

2)学生自读六、七节后,请一位同学表演读。

3.总结全文,提升认识

1)教师小结:这节课通过对课文主要部分的提问、讨论、朗读,让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在伟大的母爱面前,弱者最终战胜了强者。

2)请学生分组、分角色朗读全文。

3)教师补充

这篇课文是选自俄国著名文学家屠格涅夫的作品。大师通过生动、细腻的描述,展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场面,让我们从中深深地感受到了母爱之伟大。作者是怀着虔诚、敬佩之情写下此文,在屠格涅夫的原文结尾,还有这样几句发自肺腑的话,请同学们也怀着虔诚、敬佩之情朗读一下。

(4)发补充材料,要求学生大声朗读

“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诚敬佩之情的。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怖更强大。——只有她,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设计意图:屠格涅夫原文的结尾,诠释了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让学生在感悟思想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阅读结尾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再从中领悟出一些道理来。

4.布置作业,加深理解

(1)抄写全文及补充材料;

(2)有感情地熟读全文;

(3)拓展作业:

在大自然、在人类社会,处处都有感人的伟大母爱。请收集、摘录有关文章,下周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设计本作业,旨在帮助盲生扩大盲生的信息面,并提高他们积累、说话、写作等语文学习的能力。

(作者单位:上海市盲童学校 )